諸葛丞相病逝之前為什麼還要看看三軍將士,看看光復漢室的大旗?

幼麒麟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是以“復興漢室”為己任,但是“謀事在人 ,成事在天”,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了統一“三國”,追逐夢想、窮其一生,雖然未取得成功,但是仍令後人景仰和緬懷。

從“三顧茅廬”開始,如諸葛亮本人在《出師表》所述,臣本布衣、卻與劉備志趣相投。胸懷天下為己任,克己奉公、親君子、遠小人,“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才華橫溢已經為世人所認可、但其奮鬥拼搏了一生,卻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這是多麼大的遺憾。

因此,在臨別之際,看看自己奮鬥一生的戰場,看看自己深愛的國家和土地,看看自己夢想的旗幟,也可以說我奮鬥過、努力過,此生無憾。


江岸好呵


理應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我諸葛亮已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

然而諸葛亮恰恰是敗在了蜀道上,讓司馬懿以逸待勞,迫使諸葛亮累死在征戰途中。

儘管諸葛亮明知劉阿斗扶不起,可是為了劉備的囑託,只有六出祁山,戰鬥不止。因此可以斷定,諸葛亮是講信用之人!





張越智872


這個不難理解,人彌留之際,往往對未完成的心願心有不甘,遺憾終身。自知不久於人世,而未達成的目標卻成為遺願。諸葛亮將死之時看看三軍將士,看看漢室大旗意味著自己愧對先帝,也號召後人務必完成光復漢室,一統天下的心願。

第一,諸葛亮有感於先帝恩惠,為了報恩。劉備三請諸葛亮的故事眾人皆知,下山後又封諸葛亮要職,委以重任。甚至劉備去世之時,深知自己的兒子靠不上,曾說出瞭如此信任的話:彼可取而代之。這是主公對下臣的絕對信任了。

第二,諸葛亮忠君。不管主公留下的遺願對與錯,能否實現,是否有必要實施,這些他不管。他只知道劉備生前就這心願,他願意前赴後繼,完成大業。

第三,諸葛亮沒有完成先帝遺願,他覺得這樣無顏面對先帝。看看這些象徵性的人和物,盡力卻未能如願,含恨而終。也希望後人信念堅定,持續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