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丞相病逝之前为什么还要看看三军将士,看看光复汉室的大旗?

幼麒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是以“复兴汉室”为己任,但是“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统一“三国”,追逐梦想、穷其一生,虽然未取得成功,但是仍令后人景仰和缅怀。

从“三顾茅庐”开始,如诸葛亮本人在《出师表》所述,臣本布衣、却与刘备志趣相投。胸怀天下为己任,克己奉公、亲君子、远小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才华横溢已经为世人所认可、但其奋斗拼搏了一生,却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是多么大的遗憾。

因此,在临别之际,看看自己奋斗一生的战场,看看自己深爱的国家和土地,看看自己梦想的旗帜,也可以说我奋斗过、努力过,此生无憾。


江岸好呵


理应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我诸葛亮已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然而诸葛亮恰恰是败在了蜀道上,让司马懿以逸待劳,迫使诸葛亮累死在征战途中。

尽管诸葛亮明知刘阿斗扶不起,可是为了刘备的嘱托,只有六出祁山,战斗不止。因此可以断定,诸葛亮是讲信用之人!





张越智872


这个不难理解,人弥留之际,往往对未完成的心愿心有不甘,遗憾终身。自知不久于人世,而未达成的目标却成为遗愿。诸葛亮将死之时看看三军将士,看看汉室大旗意味着自己愧对先帝,也号召后人务必完成光复汉室,一统天下的心愿。

第一,诸葛亮有感于先帝恩惠,为了报恩。刘备三请诸葛亮的故事众人皆知,下山后又封诸葛亮要职,委以重任。甚至刘备去世之时,深知自己的儿子靠不上,曾说出了如此信任的话:彼可取而代之。这是主公对下臣的绝对信任了。

第二,诸葛亮忠君。不管主公留下的遗愿对与错,能否实现,是否有必要实施,这些他不管。他只知道刘备生前就这心愿,他愿意前赴后继,完成大业。

第三,诸葛亮没有完成先帝遗愿,他觉得这样无颜面对先帝。看看这些象征性的人和物,尽力却未能如愿,含恨而终。也希望后人信念坚定,持续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