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被拐,15年沒忘家的模樣,21歲與父母相見卻如陌生人

下面這幅畫看起來只是一個孩子的習作,21歲的郭志勝卻畫了15年,這是他最重要的東西,他人生中最甜蜜和最痛苦的回憶都在當中。

他的家靠近小賣鋪、市場、學校,這些都是小時候媽媽經常帶他去的地方。

6歲被拐,15年沒忘家的模樣,21歲與父母相見卻如陌生人

01

郭志勝的父母是老實巴交的農民,有三個孩子,他是家裡的老么,爸爸媽媽哥哥姐姐都最疼愛他。

他至今記得,小時候物資匱乏,沒啥好吃的,大人們發現蜂窩,很多人去燒,拿到蜂蛹各家分了,媽媽把分到的一點點蜂蛹,仔細炒了,都給他一個人吃。

6歲被拐,15年沒忘家的模樣,21歲與父母相見卻如陌生人

郭志勝回憶童年

郭志勝本應在這樣一個樸實的家庭中快樂的長大,可是,6歲那年他的人生被人販子改變了。

那一天,放學回家的路上,他被一個男人用糖果騙上了車,他看著車子駛出了村子,想喊想叫,那個男人告訴他,他們都帶了刀,他再喊叫,就殺了他。

小小的郭志勝害怕極了,他只能緊緊閉住嘴巴,絕望的看著越來越遠的家。

之後,郭志勝被帶到東莞,被一戶人家收養。

6歲被拐,15年沒忘家的模樣,21歲與父母相見卻如陌生人

被拐地點

右下角的被拐地點至今都是郭志勝的噩夢,從這個噩夢開始,活潑愛鬧的郭志勝變得越來越自閉,他很少笑,也不願意再和人交流,他心裡一直惦記著自己家鄉的模樣。

6歲之後的他唯一的心願,就是能再見到爸爸媽媽。

6歲被拐,15年沒忘家的模樣,21歲與父母相見卻如陌生人

郭志勝的心願

02

東莞的養父母在抱養他之後,迎來了自己的女兒。

他說:養父母對他挺好的,有時候也會偏袒妹妹,妹妹是養父母親生的孩子。

郭志勝在慢慢長大,他的心願也越來越迫切,越來越堅定。

他告訴養母,想找自己的爸爸媽媽,養母告訴了養父,養父很反對,養父害怕他找到親生父母,要是他們條件不好的話,他負擔會很重,畢竟他現在沒什麼條件可以養他們。

6歲被拐,15年沒忘家的模樣,21歲與父母相見卻如陌生人

養父的反對也沒阻止他的決定

他知道養父反對,可是他真的等不了了,還是毅然決然找父母。

在某節目幫他找父母時,他說:“等了那麼多年,這是唯一的心願,不能不來,一定要來!”

6歲被拐,15年沒忘家的模樣,21歲與父母相見卻如陌生人

郭志勝唯一的心願”

03

21歲的他已經忘了父母的樣子,也不記得父母的名字,只記得家裡有姐姐,還有哥哥,只記得家鄉有個“昭”字。

在他的手繪地圖中有還有兩個重要信息:桔樹和梯田。

寶貝回家網的志願者,在全國進行了地貌搜尋,最終發現,只有雲南的昭通市可以同時滿足這三個條件,通過對雲南昭通所有登記在網的尋子家庭進行比對,志願者篩查出有幾戶人家在兒子丟失時和郭志勝年紀一樣,也是6歲。

而在這幾戶人家當中,也只有在昭通市水富縣的一戶人家,家庭結構和郭志勝的記憶相吻合,這家的父親叫劉朝元,母親叫羅麗珍。家中還有一個兒子和女兒。年齡都比郭志勝大。

6歲被拐,15年沒忘家的模樣,21歲與父母相見卻如陌生人

04

郭志勝和父母跨過15年,終於相見,可是他看著對面的中年男女,茫然無措。

父母見到郭志勝也沒有任何印象。

母親問他:“你是哪個人嘛?”“說話嘛”

6歲被拐,15年沒忘家的模樣,21歲與父母相見卻如陌生人

“你是哪個人嘛?”“說話嘛”

他是誰,他不知道他該怎麼回答,他也不知道他原本應該是誰。

他只吞吞吐吐講了一句話:“從小被拐,六歲的時候被拐”

6歲被拐,15年沒忘家的模樣,21歲與父母相見卻如陌生人

“從小被拐,六歲的時候被拐”

母親激動的說:“我兒子6歲時讀書沒有回來,背一個花書包,穿的一件娃娃衣。”“小兒子小時候就叫潤兒,名字叫劉大光。”

這對中年父母驚喜,害怕,拼命搜尋關於小兒子的所有記憶,想用回憶喚醒對面的年輕人,想得到他的認同。

可是,郭志勝記憶裡父母的面貌早已模糊,他對家的所有具體的記憶,只剩了那幅畫。

母親看著郭志勝的畫:家裡有豬,有豬圈,學校的位置還有小賣鋪,這就是么兒常去的地方啊!

6歲被拐,15年沒忘家的模樣,21歲與父母相見卻如陌生人

郭志勝媽媽

“我找的你很苦啊”

“你放學沒回來,我幾天都沒有吃飯,想起來就哭,兒子啊,我好傷心,好可憐”

“媽媽這十幾年,好傷心,好傷心,找你,沒有哪天放棄,沒有哪天想不起兒子,聽到鄰居喊媽媽吃飯,沒有我的兒子喊我吃飯,媽媽想起就好苦”

媽媽陷在這十幾年痛苦的回憶裡,陷在當時的絕望裡,期待兒子真的回來了。

郭志勝拿出小時候養父母給照的照片,父母一眼就認出來,就是自己的孩子。

郭志勝說他記得鄰居家有個老爺爺,小時候他放學回家,父母去地裡幹農活了,他就會被老爺爺接到家裡。

母親說:“那是你的外公啊!”那時候外公還在,很疼他。

6歲被拐,15年沒忘家的模樣,21歲與父母相見卻如陌生人

這麼多的回憶,郭志勝看著對面的滄桑夫妻,始終不敢堅信,他們就是他的爸爸媽媽。

最終,在看到醫院的親子鑑定結果,親權概率是99.94%時,他藏了15年的話終於說了出來:

“爸媽.........”

“你們過得好嗎?我特別想你們”

6歲被拐,15年沒忘家的模樣,21歲與父母相見卻如陌生人

爸、媽,你們過得好嗎?

05

郭志勝說他的養父母對他很好,有時候也會偏袒一點妹妹,妹妹是養父母親生的孩子。

這個家裡最受寵愛的么兒,被賣到養父母家裡,時刻記住自己寄人籬下的身份,再也不敢任性,不敢祈求多一點點的疼愛。

本來平凡的生活,隨著兒子被拐,父母天天活在恐懼悔恨裡,想到么兒可能被打被虐待,無數的夜晚被噩夢驚醒。

從么兒走丟那天開始,這對父母失去了快樂的能力,媽媽聽到鄰居孩子的叫聲,就會想到自己的么兒,爸爸看到同齡的小孩,就彷彿看到了么兒。

15年,5475個日夜,就這樣熬著盼著,白天總能聽到么兒在叫媽媽,夜晚,總能夢到么兒喊:“媽媽,你怎麼不來找我”

人販子打碎了這個家,活潑可愛的潤兒沒有成長為朝氣噴薄的劉大光,變成了膽小自卑的郭志勝,原本充滿歡聲笑語的五口之家變得死氣沉沉,父母兄長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

因為該死的人販子,讓最親密的家人坐在一間屋子的兩邊,相逢卻不識。

希望這樣的悲劇不要再出現,願“天下無拐”早日實現!

6歲被拐,15年沒忘家的模樣,21歲與父母相見卻如陌生人

願天下無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