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談紛華而厭者,或見紛華而喜

老人言:談紛華而厭者,或見紛華而喜

老祖宗的話:談紛華而厭者,或見紛華而喜。

譯文:談論榮華富貴時,表現得不屑一顧的人,也許見著榮華富貴就興奮。

老人言:談紛華而厭者,或見紛華而喜

嚴嵩是江西分宜人,年輕的時候,家裡很貧窮,但他很聰明,也很有志向。為了專心讀書,也為了給家裡減輕點負擔,他就搬到了家鄉附近的一座寺廟裡。在古代,有很多貧寒的讀書人寄住在寺廟,因為那裡一般都吃住免費。

老人言:談紛華而厭者,或見紛華而喜

到了寺廟後,嚴嵩讀書非常用功,經常整夜不睡。時間久了,廟裡的和尚們就有點不樂意。其中有一個人就去跟住持嚼舌頭說:“住持,那姓嚴的書生太不曉事啦,天天通宵達旦,很影響我們休息。再說,您想想那得費多少燈油,長年累月,我們寺廟也吃不消啊。”

住持卻說:“出家人說話別那麼刻薄吝嗇,年輕人勤奮讀書是好事,我們出家不就是為了普度眾生嗎?你向其他的弟子傳達我的意思,以後隨他的意,誰也不要再說什麼啦!”見住持不支持自己的意見,那位和尚只好嘟囔著走了。

老人言:談紛華而厭者,或見紛華而喜

到了晚上,住持來到了嚴嵩讀書的房間。當他推門走進去時,嚴嵩也沒注意到他。還是住持輕輕咳嗽了一聲,嚴嵩這才抬起頭來。一見是住持,他連忙上前施禮說:“住持深夜來訪,不知有何貴幹?”

住持說:“沒事,聽弟子們說你讀書很刻苦,所以老衲過來看看!”

說完,還拿起桌子上的書看了看,一瞧是《論語》,於是,他就問嚴嵩:“老衲雖然是佛門中人,但論起本質,儒佛都是一樣的。我就想問問,你這麼努力攻讀詩書,是為了榮華富貴嗎?”嚴嵩連忙說:“不是!是為了天下的蒼生和實現一個男兒偉大的抱負!至於富貴,對小生來說就像浮雲,我根本就沒想過!”

老人言:談紛華而厭者,或見紛華而喜

住持點了點頭說:“後生,人生之事很難預測啊,老衲希望你以後不要忘記今天所說的話!”

轉眼過了幾年,準備參加進士考試的嚴嵩,已經來到大明的京都北京。看著街上繁華的景緻,來自小地方的嚴嵩,就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眼睛應接不暇。這時,他不由得發出一聲感嘆:“還是京都好啊,多繁華熱鬧!以後如果能長期在這生活,此生足矣!”在廟裡與住持說過的話,他早已經拋到爪哇國去了。

但當他參加由皇帝主持的殿試時,那金碧輝煌的宮殿,那君臨天下的氣派,那冠冕堂皇的官員,那如花似玉的宮女,都帶給他極大的震動。這時,他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金榜題名,一定要當大官,一定要過錦衣玉食、呼風喚雨的日子!

老人言:談紛華而厭者,或見紛華而喜

後來,嚴嵩當上官,察言觀色、溜鬚拍馬,樣樣精通。至於為天下蒼生的事,連個影兒也沒見著。這位曾經說富貴如浮雲的人,後來的生活比誰都奢侈。

平心而論,我們都生活在一個現實的環境當中,難免有追名逐利的慾望,有想使自己和家人生活得更好的願望。因為這些慾望,做出一些俗套的事情,也情有可原。

但大家都鄙視一種行為:明明內心充滿陰暗的慾望,嘴上卻高談闊論、自命清高。故事中的嚴嵩就是這類人,一旦面對真實的誘惑,他就忘記了道義、廉恥。

老人言:談紛華而厭者,或見紛華而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