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水系第一個攔河築壩水利工程你見過否?五一期間不妨來連南瑤族自治縣看看。
東漢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勤勞勇敢的連南先民在三江河口攔河築壩修築了“龍腹陂”,挖渠引水,灌溉三江及龍口一帶良田五千餘畝。
時光荏苒千年,昔日的珠江水系第一個攔河築壩水利工程如今已成當地一個景點。堤壩綠樹成蔭,河面水鴨悠遊,青山倒影其中,波光瀲灩,一派愜意風光。
三江河畔綠道。記者黃津 攝
三江河風光。記者黃津 攝
5月1日上午,連南舉行三江源景點、龍腹陂石碑揭牌儀式,為遊客新增兩個旅遊打卡之地。
“更喜三江添景色,疫情過後盡開顏。”連南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王煒強在揭牌儀式上說道。為加快建設成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連南在沿陂河、渦水河、大保河三江交匯處建設了“三江源”景點,景點建設項目有親水平臺、“三江源”天然石碑、小型停車場、廁所、草坪等。
連南在沿陂河、渦水河、大保河三江交匯處建設了“三江源”景點。記者黃津 攝
連南在龍腹陂遺址樹立“龍腹陂”立石。記者黃津 攝
在“三江源”景點對岸的龍腹陂遺址,連南則樹立了“龍腹陂”立石,正面鐫刻了“龍腹陂”三個大字,背面鐫刻了“龍腹陂碑記”。當地還修建了“龍腹陂”攝影觀光平臺,以方便攝影愛好者拍攝“龍腹陂”美景。
連南舉行中國瑤族博物館旅遊廣告標識牌揭牌儀式。記者黃津 攝
此外,連南還於當天舉行了中國瑤族博物館旅遊廣告標識牌揭牌儀式。連南縣副縣長房春華介紹,該標識牌由連南鄉賢、清華大學設計師房木生以瑤族長鼓和高腳傘為元素進行設計創作,總高度達9.8米,造型獨特,將與廣場瑤族長鼓、沿陂河牛角雕塑,組成連南全域旅遊的3個網紅打卡點。同時也有助於發揮標識作用,吸引更多遊客前往連南觀光旅遊。
當天正值小長假第一天,連南各個景點開始熱鬧起來,當地獨特的瑤族風情、優渥的綠色生態備受遊客青睞。
新聞鏈接
“三江源”景點
三江因沿陂河、渦水河、大保河於此匯合而得名,故此地亦稱:三江源。三江河是連南的母親河,孕育了三江地區古老而燦爛的文明。據出土文物考證,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三江河畔的石泉山就有人類活動。到了東漢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勤勞勇敢的先民們在三江河口攔河築壩修築了“龍腹陂”,挖渠引水,灌溉三江及龍口一帶良田五千餘畝。據史料記載,“龍腹陂”還是珠江水系第一個攔河築壩的水利工程。
為了徹底治理水患,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連南人民修築了三江河堤,將九曲十八彎的河道拉直,一河兩岸修築堅固的防洪大堤。本世紀初,又在縣城河段修築自動翻板水閘蓄水,於是便有了現在綠樹蔥蘢波光瀲灩的三江河美景。
“龍腹陂”景點
龍腹陂始建於東漢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東漢未年,沛相袁忠子孫將中原使用鐵製農具先進的農耕技術帶到三江一帶,促進了當地農業的大發展,並在三江河攔河築壩修築了龍腹陂,挖渠引水,灌溉三江及龍口一帶良田五千餘畝,開了嶺南先進農業之先聲。
【記者】黃津
【通訊員】李忠華 房潤生
【作者】 黃津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