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要價40根金條的成化絕品,如今起拍價至少是5億美元?

提到古瓷器中的鬥彩,許多人自然會想到明代成化鬥彩雞缸杯,它的名氣最為響亮也彌足珍貴。1949年,香港大收藏家仇炎之先生揀了個大漏,以1000多港幣買了一對成化鬥彩雞缸杯,一時傳為藏界美談。


當年要價40根金條的成化絕品,如今起拍價至少是5億美元?

2.8億成交雞缸杯


1980年,仇先生逝後,他的這一對兒小杯卻掀起了收藏界的驚天巨浪。當年,他的後人將它們送上香港蘇富比拍賣會,結果一隻拍了418萬港幣,另一隻拍了528萬,刷新當年中國瓷器的成交紀錄。後來,528萬的那隻被大英博物館收藏;而另一隻在1999年的蘇富比拍賣會上以2917萬港幣成交,之後2014年,明成化鬥彩雞缸杯又以2.8億的天價成交,創造了陶瓷拍賣史上的又一個奇蹟。由此市場也全面掀起了一股對於鬥彩瓷器的熱潮。


當年要價40根金條的成化絕品,如今起拍價至少是5億美元?

明成化鬥彩“天”字罐


人們對它熱捧到什麼程度?即使是一件殘品的成化鬥彩天字罐(底款為一青花“天”字),也在2001年倫敦蘇富比上拍出合人民幣1130萬的高價。


當年要價40根金條的成化絕品,如今起拍價至少是5億美元?

明成化 鬥彩雞缸杯

故宮博物院藏


然而,雞缸杯也好,天字罐也罷,它們存世量還不算太少,雞缸杯在故宮就有20多件,臺北故宮也有收藏。成化鬥彩中最為珍罕的是大收藏家孫瀛洲先生捐獻的三秋杯,全世界只此一對,絕無二雙,比雞缸杯還要珍貴,堪稱故宮博物院的鎮院之寶。


當年要價40根金條的成化絕品,如今起拍價至少是5億美元?

明成化 鬥彩三秋杯

高3.9cm,口徑6.9cm,足徑2.6cm

故宮博物院藏


40根金條換回兩個小杯


20世紀40年代的一天,日偽統治下的北平城裡,40來歲的“孰華齋”古玩店老闆孫瀛洲急匆匆趕到安定門外的後門橋。由於兵荒馬亂生意蕭條,一家當鋪要關張,想把貨底子拋了還債。孫瀛洲正是聽了消息趕去看貨的。後門橋離紫禁城的北門神武門不遠,而且附近還有不少王府,一些王府的人和宮內當差的會拿些寶貝來這裡當賣,尤其是清末,王朝衰落,不乏偷了宮裡府裡東西的在此銷贓,這裡興起了一批古玩店,生意非常好。


當年要價40根金條的成化絕品,如今起拍價至少是5億美元?

孫瀛洲先生


孫瀛洲來到當鋪後,一眼便相中了一對寶貝,他當即認定這是從宮裡流出來的絕世精品。視寶如命,“每星期只吃一回豬肉”的孫瀛洲愣是咬著牙花40根金條將它收入囊中,這對寶貝便是日後名震天下的國寶——成化鬥彩三秋杯。


當年要價40根金條的成化絕品,如今起拍價至少是5億美元?

當年要價40根金條的成化絕品,如今起拍價至少是5億美元?


孫瀛洲(1893-1966年)原來是河北冀縣農民,1906年來到北京,在硬木傢俱店、古玩店裡當了十幾年的學徒,1923年他在北京東四南大街開辦了“孰華齋”古玩店,專營古董的收藏與買賣,是遠近聞名的大收藏家、鑑定家。故宮陶瓷鑑定大師耿寶昌當年就曾在孰華齋學徒10年。孫瀛洲喜獲珍寶三秋杯後,常常一個人在屋裡把玩,連老婆孩子也甭想看一眼。追憶這段往事,孫老的兒子孫洪琦笑著說:“自從這對杯子來到我家,父親經常把自己關在屋子裡,吃飯時我母親要叫上三五遍,父親才不情願地來到飯桌旁。母親經常對我們抱怨說:‘你爹著了魔了’”。


當年要價40根金條的成化絕品,如今起拍價至少是5億美元?


1949年北平解放後,時任市長的彭真,慕名經常到孫瀛洲的古玩鋪裡欣賞寶貝。時間久了,孫瀛洲才拿出三秋杯請彭真分享。彭真讚不絕口地說:“這可是國寶啊!”孫瀛洲當即表示,願將珍品捐獻國家。彭真稱讚他說:“您真是一名開明紳士。”早在1950年,孫瀛洲就為支援抗美援朝捐出一批珍貴文物義賣,將籌款全部捐給了國家。不過那次他沒捨得將三秋杯拿出來。形勢比人強,從1955年開始公私合營進而對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改造如火如荼,大收藏家張伯駒把用生命換來的無價之寶《展子虔遊春圖》、《平復帖》捐給了國家,孫瀛洲則捐得更徹底。1956年的一天晚上,吃過晚飯,孫瀛洲一臉嚴肅地對全家人說,那對三秋杯我要捐給故宮,你們還沒有見過,現在就讓你們看一眼,以後在咱家裡就看不見了。說完,孫老走進裡屋,拿出寶物。那是孫洪琦第一次見到成化鬥彩三秋杯。


當年要價40根金條的成化絕品,如今起拍價至少是5億美元?

當年要價40根金條的成化絕品,如今起拍價至少是5億美元?

宋 哥窯青釉弦紋瓶

故宮博物院藏


當年要價40根金條的成化絕品,如今起拍價至少是5億美元?

明洪武 紅釉印花雲龍紋高足碗

故宮博物院藏


孫瀛洲一口氣將自己苦心經營、收藏多年的3000餘件文物全部捐獻給了故宮博物院,除2000多件瓷器外,還有青銅器、犀角杯等文物,其中明成化鬥彩三秋杯、宋代哥窯弦紋瓶、明代紅釉印花雲龍紋高足碗等25件瓷器被定為一級文物,即國之重寶。如今,故宮館藏數十萬件古陶瓷中只有幾百件是國家一級文物,這意味著孫瀛洲捐獻的藏品奠定了故宮陶瓷收藏的基礎。


當年要價40根金條的成化絕品,如今起拍價至少是5億美元?

文物工作者在孫家清點古董時的照片


1956年,孫瀛洲捐獻文物後受到中央人民政府的獎勵,被聘為故宮博物院的顧問,牽頭組成鑑定組,對故宮陶瓷進行斷代研究。他不但對陶瓷鑑定做出了系統的理論總結,還培養了一批高徒,如今赫赫有名的陶瓷鑑定專家中許多是他的門生,如耿寶昌、李炳輝、葉佩蘭、葉喆民等。1966年73歲的孫瀛洲先生在文革中去世。


神采蓋世三秋杯


鬥彩創燒於成化後期,所謂鬥彩是指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爭奇鬥豔的藝術效果。宋晏殊《漁家傲》詞就有“落葉荷花相間鬥,紅嬌綠掩新妝就”的詞句。


燒製鬥彩瓷器先用青花鈷料在瓷坯上雙勾畫出圖案紋樣,然後入窯,用1200℃-1300℃的高溫進行第一次燒製,燒成取出後在釉上填入彩料,再入窯用900℃的低溫進行第二次燒製而成。


當年要價40根金條的成化絕品,如今起拍價至少是5億美元?

當年要價40根金條的成化絕品,如今起拍價至少是5億美元?

當年要價40根金條的成化絕品,如今起拍價至少是5億美元?

明 成化 鬥彩葡萄紋杯

臺北故宮藏


鬥彩以成化朝最為著名,此時的瓷器造型珍瓏奇秀,胎質細潤晶瑩,色調柔和寧靜,繪畫談雅幽婉。以其輕盈秀雅的風格獨步一時,沒有永樂宣德瓷器的大氣派,而是追求中小作品,追求賞心悅目,特別講究線條美,使後人對成化鬥彩有極高的評價,收藏界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的說法。


當年要價40根金條的成化絕品,如今起拍價至少是5億美元?

當年要價40根金條的成化絕品,如今起拍價至少是5億美元?


這對成化鬥彩三秋杯,高4.3cm,口徑6.8cm,足徑2.6cm,釉色青中泛灰,胎薄如蟬翼,成化鬥彩的輕薄是出了名的,薄到什麼程度?據說拿過瓷器後,指紋都能從背面看清楚。杯上繪有山石、蘭花和小草,幾隻蝴蝶在蹁躚起舞,栩栩如生。最為特別的是,其中蝴蝶翅膀上所施的紫色,色如赤鐵,雖豔麗但表面乾澀無光,這恰恰是成化鬥彩獨一無二的特徵,後世數朝仿成化鬥彩只紫彩一處無法仿效,行內把這種紫彩叫“奼紫”,實際也就是“差紫”。


當年要價40根金條的成化絕品,如今起拍價至少是5億美元?


孫瀛洲對奼紫的描述是“燒造時差異的色疵”,說白了就是工藝不到,估計當時的工匠對紫色的配料與燒造沒完全掌握才燒成這樣,後來的工藝水平提高了,反而摸不清當年的“差紫”,是怎麼“差”出來的!後世無法仿出成化鬥彩的另一重要原因是胎土。當年鬥彩是用景德鎮的麻倉土燒製而成,胎體形成一種特有的牙黃色,這種原料到成化以後的弘治初年就已用絕了,人們只能望瓷興嘆了!


當年要價40根金條的成化絕品,如今起拍價至少是5億美元?

當年要價40根金條的成化絕品,如今起拍價至少是5億美元?

當年要價40根金條的成化絕品,如今起拍價至少是5億美元?


三秋杯的底款就是大名鼎鼎的“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字體肥,筆道粗,柔中含剛,遒勁有力,給人一種寧拙勿巧、以拙取勝之感。成化瓷的底款和明清各朝的大異其趣,一反規整、嚴謹的風氣,顯得十分隨性、稚拙,乍看起來,猶如孩童所寫,故又被稱作“嬰兒體”。有人認為它是成化帝親筆書寫,根據就是這個款識風格在所有成化器上都如出一轍。孫瀛洲先生曾編成六句歌訣來辨識此款:“大字尖圓頭非高,成字撇硬直倒腰。化字人匕平微頭,制字衣橫少越刀。明日窄平年應悟,成字三點頭肩腰。”可見書寫者之灑脫不羈、信手拈來。


當年要價40根金條的成化絕品,如今起拍價至少是5億美元?


杯上以或淡雅或濃豔的色彩描繪了秋天的鄉居野景,紋飾繪畫線條簡練,猶如一幅美麗的圖畫,充滿自然氣息和生活情趣。因為歷時三個月的秋季又有“三秋”的說法,故此杯被賦予“三秋杯”的雅稱。


三秋杯到底有多名貴


成化鬥彩在瓷器史上的巔峰地位,自然與成化皇帝的品位與喜好密不可分。朱見深自小喜歡書畫古玩,尤其酷愛瓷器,這給他離奇曲折、驚心動魄的生活增添了一點兒樂趣。


當年要價40根金條的成化絕品,如今起拍價至少是5億美元?


後人認為成化的瓷器帶有女性的陰柔美,不像永樂、宣德那般豪放、粗獷,除了成化帝的敏感性格以外,有人推測像三秋杯這樣的鬥彩小件是萬貴妃的喜好。也是因為機緣巧合下明成化帝以一生轟轟烈烈的畸戀,才成就了三秋杯的神話。


那麼,這對堪稱故宮博物院鎮院之寶的三秋杯到底有多名貴呢?


當年要價40根金條的成化絕品,如今起拍價至少是5億美元?


據悉,文物鑑定大家耿寶昌對三秋杯的評價與羅格對北京奧運會的評價用的是一個詞:“無與倫比”。


而上海博物館前副館長、著名瓷器鑑定專家汪慶正的論斷更是驚人:“此杯若是拿到市場上拍賣,起拍價至少是5億美元!”


而捐贈這對三秋杯的孫瀛洲的外孫女表示,民間曾為該文物估價,至少值10億美元。

“雖然這些起拍價或估價聽起來有些離譜,但這恰恰表明了此對三秋杯在成化鬥彩中的地位,算得上是瓷中魁首,是故宮的無價之寶,也是國之重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