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人分九德,三德是卿大夫命,六德是諸侯命!你有幾德?

《尚書 皋陶謨》篇,是記載舜,禹和皋陶在一起談論國家大事的會議記錄。

皋陶是當時掌管刑訟的最高長官。皋陶主要闡述了人的九種德行,並且提出了人才任用的標準。

《尚書》:人分九德,三德是卿大夫命,六德是諸侯命!你有幾德?

這九種德行是

“寬而慄,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強而義。彰厥有常吉哉!“

寬而慄

心胸豁達,毫不拘束,但是又能恭敬謹慎

寬容是一種胸懷,但毫無原則的寬容有時是變相的做惡。

所以在遇到事情的時候,我們要想一想,這個事情是不是要妥協。

最近很流行一本書《你的善良要帶點鋒芒》,講的大致就是這個內容。

朱元璋說,元以寬仁失天下。

當然,不是說元朝統治者對百姓多好,要不也不會各地反軍風起雲湧。

而是他對統治階層太寬容,蒙古人殺了漢人只需要交罰金。各地官吏只要交稅,不管怎麼折騰中央都不管。最終導致民族矛盾空前激烈。政體混亂不堪。

所以寬容,也要有底線和原則。

柔而立

性情溫和又有主見。

道德經有云”天下至柔馳騁天下至堅“。

任你百鍊鋼,我有繞指柔。

但這柔種有韌。不斷,不棄,不改初衷。

柔而立,是堅定的溫柔。

最近的育兒類文章貌似很推崇這個觀點。

愿而恭

嚴肅認真而又行為謙遜。

不是唯唯諾諾,而是虛懷若谷,城府在胸。

明朝政績最突出的首輔張居正在這一方面做的很好。他是對待宦官,不像很多士大夫採取鄙視的態度,又不是一味的阿諛奉承。例如在王大臣案件種,宦官頭領馮寶買通王大臣欲栽贓前任首輔指派其行刺皇上,張居正在重審案件的時候,給王大臣灌下了啞藥,保住了高拱一條命。

張居正取得了皇帝,兩宮太后和宦官的支持。實現了宮府一體的政治局面。才為萬曆新政的實施鋪平了道路。

亂而敬

有才幹,但是又不大意疏忽

一般人信奉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這是因為精力有限,顧及不到。

但是千里之堤,毀於蟻穴。

小漏洞可能築成大錯。

所以有大才幹,又能將事情做的嚴謹。

才大心細,確實不容易。

擾而毅

能傾聽接受他人的意見,但是又不被迷惑左右,能剛毅果斷做出正確決策。

俗話說,一千個人心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同樣一件事情,每個人的角度不同,自身扮演的角色,利益出發點不同,經歷見識不同,就會發表不同的意見。

能從各方面聽取意見,但又不被迷惑,做出正確決策。很考驗一個人的能力。

明英宗因為被好大喜功的王振迷惑,御駕親征,結果遭遇“土木堡之變”被敵人活捉了去,差點害大明朝亡國。彼時,于謙也曾經力諫,但是英宗聽不進去。

擾而毅,很考驗一個人的綜合判斷能力。

直而溫

行為正直而又態度溫和。

頗似我們今天所說的外圓內方。

剛直的人,容易稜角太銳利。不經意刺痛別人,給自己帶來禍患。

所以態度溫和很重要。

現代心理學有種說法,人與人交往的底線是自尊。

剛直的人,更需要態度溫和。

張居正的前任首輔高拱,人稱高鬍子,為人果敢剛直,總愛吹鬍子瞪眼。仗著隆慶皇帝信任,在徐階任首輔時,就被滿朝彈劾不得不離朝三年。回朝後,又因為一句“十歲天子如何治理天下”被皇帝和兩宮太后打發回老家。高拱的內心是憂心國家社稷,可不管怎麼說,作為臣子,說出這樣的話,確實太過倨傲。

簡而廉

坦率而又有節制。

絕不是簡單的“對人之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的世故。

而是為人真誠而能把握分寸。

剛而塞

剛正而務實。

剛正的人容易果敢任事,一旦認定,勇往直前是好事,但是如果行為能切合實際情況,並且根據情況加以調整。而不是一條道走到黑,撞了南牆再回頭,便難能可貴。

強而義

勇敢,行動力強大,但是又內心善良,行為符合道義

《晉書·周處傳》講了周處除三害的故事。

“小周處,體力強,日弄刀弓夜弄槍。拳打李,腳踢張,好像猛虎撲群羊。嚇得鄉民齊叫苦,無人敢與論短長。”

這樣的周處,得知自己成為“三害”之後,果斷滅了其他兩害,自己改過自新,拜文學家陸機、陸雲為師,終於德才兼備,得到朝廷的重用。

《尚書》:人分九德,三德是卿大夫命,六德是諸侯命!你有幾德?

以上九德,做到一項就不容易。

如果去要求一個人全部做到,確實有點太難了。

現實是,張飛穿不了針,呂秀才上不了戰場。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古人並非不明白這個道理。

《尚書》:人分九德,三德是卿大夫命,六德是諸侯命!你有幾德?

所以皋陶又說

”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日嚴祗敬六德,亮採有邦。翕受敷施,九德鹹事,俊乂在官。百僚師師,百工惟時,撫於五辰,庶績其凝。“

用今天的話說,就是

”能在自己的行為中做到三種德行,可以做卿大夫可以保有自己的封地;行為中做到六種德行,便可以輔佐天子,成為一方諸侯;如果天子能夠把具備三德和六德的人重用起來,並且用他們來施行政教,具備九德的人都給與一定的職務,有特殊才能的人給與公卿之位。大家互相學習,具備才能的人辦好自己分內的事情,這樣可以建立很多功業。“

總結

不用面面俱到。盡我們所能。

能做到三德或者四德便可成就一番事業了。

這九德,不僅是就中國道德標準,更是九種能力。

它不是寬泛的概念,更是具體的要求。

是對待事物的九種智慧。

常思這九德。對照反省自己。

能匡正我們的行為,讓我們不偏不倚,樹正心,端正行,立正業。

我們常說成於蕭何,敗於蕭何。一件事情可能成就我們,也可能毀了我們。

比如很流行的一句話,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可是千里之堤可能就毀於蟻穴。

所以如果你“寬”,那麼請“慄”;如果你“直”,那麼請“溫”;如果你“剛”,那麼請“塞”;如果“強”,那麼請你“義”......

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方法論。

讓我們更好的發揮自己的優勢,而最終不為這個優勢所害。

讓我們成於蕭何,而不敗於蕭何。

文:曲歌

歡迎關注,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