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了意外之財,卻會讓你破費更多?

我有一位朋友前段時間買彩票,中了幾千塊錢,高興地不得了,出手比平時闊綽了很多,覺得錢反正是買彩票中的,花了也不心疼,結果幾天過去,不光把彩票中的錢花光了,自己還往裡搭了不少錢。大家應該也有撿到錢的經歷,覺得反正錢是撿的,不花白不花,結果很快花光了。

得到了意外之財,卻會讓你破費更多?

為什麼這種意外之財花起來不心疼呢?

傳統經濟學認為,錢沒有標籤,錢就是錢,不管你的錢是血汗換來的,還是撿來的,但真是這樣嗎?

行為經濟學先驅查德·泰勒提出了“心理賬戶”,證明了這種論斷是錯的。

得到了意外之財,卻會讓你破費更多?

在談“心理賬戶”前,我們先來看一個故事。

一對新人到都城拉斯維加斯度蜜月,剛到酒店安頓好,夫妻倆就迫不及待踏進賭場尋刺激。

在那裡,他們迷上輪盤賭,三天後,把身上賭本輸了個精光。

當夜,新郎在床上輾轉難眠,突然看到梳妝檯上有個東西在閃閃發光,他湊上前去,發現是留作紀念的5美元的籌碼。

奇怪的是,新郎此刻腦海中不停地閃現“17”這個數字。他覺得這是上天給他的提示,他便立刻穿上衣服衝進了賭場。

他把5美元籌碼壓在“17”這個數字上,果然,小球停在了“17”,他獲得了175美元,然後他把贏來的錢又全都壓在了“17”上,結果又贏了,就這樣,新郎官一直壓在“17”上,竟被他贏得了750萬美元。

但是賭場不幹了,經理對他說如果在開出“17”,賭場就輸不起了。得到上天提示的新郎官怎肯罷手?

得到了意外之財,卻會讓你破費更多?

兌換了錢後“打的”直奔另一家財力更雄厚的賭場,自然,輪盤的小球又落在了“17”上,莊家為此賠了2.62億美元,新郎樂壞了,來了一場豪賭,把這筆巨資又全壓在了17上。

結果小球偏了一點,停在了18上。

一輩子難以想象的鉅額財富,就被他瞬間輸得精光,新郎已經身無分文,只好垂頭喪氣地回了酒店。

回到酒店,新娘問他:

“手氣怎麼樣?”

“還好,只輸了5美元。”

試問,這位新郎是輸了5美元,還是2.62億美元?

得到了意外之財,卻會讓你破費更多?

中國古代的典籍《列子》中,就有一則類似的故事。

有個鄭國人在野外打柴,忽見一隻受傷的鹿跑過來,這人趁機上前,一扁擔把鹿打死了。他怕獵人追來發現,就把死鹿藏在一個坑裡,在上面蓋了一些蕉麻,藏好後,便若無其事繼續打柴,直到天黑,都沒有獵人追來,他很高興,便準備把鹿和柴一起帶回去,可他忘了把鹿藏在哪了,找了半天沒有找到,最後他想,恐怕我根本沒打到過什麼鹿,也根本沒有藏,一定是我做的一個夢罷了。

在日常的經濟生活中,糊里糊塗,自己欺騙自己的事情一點也不新鮮。

心理賬戶常常導致一種非常錯誤的理財行為,有時會把某些錢看的不值得,視為“外財”。

新郎自以為是輸了5美元,不過是“蕉鹿自欺”罷了。

得到了意外之財,卻會讓你破費更多?

新郎把賭博的本錢放在一個心理賬戶,把從賭場贏來的錢放在另一個心理賬戶,其實這些錢都是他的,那位新郎輸掉的不是5美元,而是2.62億美元。

拋開財富來路的道德因素不談,老實掙的錢也好,天降橫財也罷,在買東西的時候,效用是完全一樣的。

新郎當晚是用5美元起家的,所以覺得自己再怎麼輸,最多也就輸5美元。

鑑於這種心態,在他運氣好時贏的錢,彷彿都不是真錢,至少不是他的錢,他覺得這是在玩別人的錢,即便輸了也不當回事。

新郎不明白,這些錢都曾是他的,在他打車的時候,司機不會問車費是他辛苦掙得還是賭場行大運得來的。

很遺憾,這位新郎跟平庸的賭徒一樣,覺得這些收入跟其他收入不一樣,所以也就毫不在乎,不能見好就收。

得到了意外之財,卻會讓你破費更多?

行為經濟學家理查德·泰勒教授指出:“我們每個人都有兩個賬戶,一個是經濟學賬戶,一個是心理賬戶,在經濟學賬戶裡每一塊錢都是可以替代的,只要量相同,而在心裡賬戶,人往往對不同來源、不同時間的收入採取不同的態度。”

在人們潛意識裡,會給錢貼上不同的標籤:血汗錢、救命錢、意外之財、零花錢等,不同的錢,會賦予它們不同的價值。

好,說回我那位中了彩票的朋友,他因為這筆意外之財,出手很大方,因為他心理上有恃無恐,老覺得有這中的幾千塊做後盾。他不僅把這筆錢當做可以任意支配的意外之財,而且這種“樂觀的不謹慎”,使他不知不覺地挪用了其他賬戶,把原來有用途的錢也用掉了。

一部小額的意外之財,反而讓人破費更多,這是耐人尋味的現象。

為救美國經濟於水深火熱,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有句名言,“如有必要,可用直升機撒錢。”

對這句話,各人理解不同,不過從心理賬戶來看,也許真能刺激消費。

得到了意外之財,卻會讓你破費更多?

我們來假設一個場景,一個冬夜,你的汽車在半路拋錨。你又冷又餓。

這時來了一位老鄉,他說他帶來了一個保溫瓶,裡面有開水,還帶來了方便麵,問你要不要買。

你問:“多少錢一盒?”

老鄉說:“50塊一盒。”

你會不會有被宰的感覺?

再假設,你要結婚了,必須要買房,你知道現在房價每天都在漲。

你想起上個月看的那套房,於是又打電話詢問房價,中介告訴你,房價漲了,每平米比上個月漲了50元。

這時,你有沒有被宰的感覺。

同樣是漲價,也許房東隨意一漲,也許那老鄉冒著風雨走了很遠才來到事故發生地,但帶給你的心理衝擊完全不同。人們總是這樣,小事聰明,大事糊塗,小事精明,大事糊塗。

得到了意外之財,卻會讓你破費更多?

再來進行一次選擇:

今天你去面試,要帶個文件夾,家門口的商店的文件夾35塊一個,而3站地外的文具店,同樣的文件夾10塊一個,你會去文具店買文件夾嗎?

今天你要去面試,要穿西裝,門口的服裝店,西裝賣1775元,而3站地外的另一家店,同樣的西裝賣1750元,你會去3站地的那家店買西裝嗎?

同樣為了25元,大部分人會選擇去買便宜的文件夾,可為了西裝跑同樣路的人會少得多。

得到了意外之財,卻會讓你破費更多?

這是“心理賬戶”所導致的一種典型現象,叫做“統合損失”。普通人在碰到損失或必須作某種開支的時候,潛意識裡會把他們藏在更大的損失裡,藉以逃避現實。

通過前面我們可以看到,心理賬戶弊端很多,但並非全無好處。

心理賬戶可以幫我們更好的為未來的目標進行儲蓄。

或是準備買房的錢,或是棺材本,花錢再沒計劃的人,也會避免動用這些積蓄,因為他們把這些錢放在了自己心中神聖不可侵犯的地方。

而只有對自己衡量金錢價值的體系進行一次全面檢討,才能更好的看待“心理賬戶”現象,從而消除它的不利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