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擺脫現實的奴役,而非適應現實這話?

IS星悅


教育有超前性,青少年將面對的是未來的社會,不是現在的社會。

教育是青少年自身成長的需要,是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一個過程,是青少年生活的一個部分,必須學會生存能力和自我學習適應成長的能力。

知識的學習,一方面是繼承前人的經驗,另一方面是學會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也是青少年大腦發育需要的訓練。

社會是向前發展的,教育者也不能夠完全的預見未來。但社會是連續的,新的必須在舊的基礎上成長。對現實社會的適應,也是對未來社會適應的基礎。受教育者必然會受教育者的影響。要擺脫現實的奴役,也必須瞭解現實才行。不可以過分的強調擺脫現實的奴役,不然青少年的反叛就變成無源之水。

教育的目的,仍然是使青少年能夠適應他們所面對的社會。有適應社會和改造社會的能力。教育的傳承性,繼承性,開創性都是不可少的。過分強調一個方面是不可取的。


愚翁良知


教育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鼓勵學生質疑批判,逆向思維;這本身就是對現實的反動,只有如此,才能創新發展,立於不敗之地!


金童希瑞


一、教育的理念其實早在我們中華文化中發芽生根,千古名著《道德經》的核心理念就是“無為”,而“無為”用現代語言表述就是“自由”。只要擁有自由,宇宙萬物皆可“自賓、自化”。

二、教育的功能應該是提供幫助,而不是施壓和扭曲。

三、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培養健全的人,使孩子們未來成為正直、善良、獨立、幸福的人。

所以讓學生擺脫現實的奴役,就是讓學生成為“大寫的人”。只有無奈的生活才逼的人適應現實生活,而這是我們不願意接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