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吃香的職業:售貨員

每個年代都有吃香走俏的職業,都有令人羨慕與垂涎的行當與工種。

  在上世紀六、七、八十年代,生活物資極為稀缺與匱乏,一切生活品都是定量供應購買,要想獲得定量外的生活品,簡直比登天還難。於是,與生活物資相關聯的職業、工種,就成為人們令人垂涎的職業。

  第一大職業當屬售貨員,他們可以不用各種票證,並且花很少的錢或不花錢,獲得生活上十分緊俏的必需品。而在所有售貨員員行業中最牛B的要數肉店裡賣肉的師傅。那個年代城鎮居民每人每月半斤肉,工礦企業職工家屬每人每月一斤肉,憑票購買定量的數量,沒有肉票,你就是有十萬、八萬的鈔票,也休想買到一兩肉。這不能保證每個家庭能買到新鮮的豬肉,在有限的新鮮豬肉不能保證供應時,就只能吃到冰凍肉、鹽醃肉。有點年紀的人就知道這兩種肉的滋味:冰凍了幾個月或更長時間的豬肉,解凍後完全沒有肉味;鹽醃肉要放在水裡浸泡幾次,才能把鹽味去掉,否則鹹得無法下口。

曾經吃香的職業:售貨員

  於是,肉店裡賣肉的師傅就有天大的權利。首先,他或他家庭或他的親戚朋友不用吃冰凍肉和鹽醃肉;其次,可以用少量的肉票或不用肉票,買到新鮮豬肉,因為天下沒有一個師傅在切割肉時,能保證時一刀下去整斤整兩,定量供應與實際供應豬肉的差額,就被肉店或賣肉的師傅享用了。在那個油葷十分稀罕的年代裡,每月多一兩肉也是莫大的幸福與欣慰!

  陳先生今年50歲出頭,在那個年代正是十五、六歲長身體的年齡,說起每個月一斤肉的日子感慨頗多,他還撰寫了一篇《擠肉的神話》文章,發表在多家報刊上。他在文中敘述道:“因父親經常出差,全家四口每月4斤肉的定量購買重任就落在我身上。工礦企業的肉店是一座十分簡陋、骯髒,而且臭氣沖天的平房,但還是阻擋不了職工家屬們火熱的激情。每到週末,肉店外面總是人山人海,人們都緊摞著肉票與錢,早早來到肉店,每天新鮮的豬肉就那麼幾大塊(一大塊就是半頭豬肉),要想買到新鮮的豬肉,全靠力氣來擠到窗口前,用撕心裂肺的聲音,伸得不能長的手臂,乞叫著賣肉師傅把肉賣給你······”

曾經吃香的職業:售貨員

  “買肉的窗口是半米高的石牆與上面半米高的木板門組成。厚厚的石牆裡面緊挨一張厚厚的、十分油膩的木案板,再後面就是懸掛的杆稱與烏黑髮亮的鐵架。當木板門一扇扇的打開,就猶如一場精彩大幕的開始。肉店內雖然燈光昏暗,但鐵架上七八塊散發著誘人色澤的新鮮豬肉,還是那麼光彩耀目,瞬間激發出人們的腎上激素······”

  哇!是新鮮豬肉!新鮮豬肉!!!人群開始躁動與沸騰,男女老少們高舉著肉票與錢,開始瘋狂向前擠,要不是那半米高堅實的石牆,人群早就擠進店內。師傅!師傅!我買2斤、我買4斤、5斤······人們瘋狂地叫喊著。此時,誰的身材高、手臂長、聲音大,就有可能買到難得的新鮮豬肉,就會讓乾涸的身體得到油脂的浸潤。

曾經吃香的職業:售貨員

  此時,賣肉的師傅們才不管你外面的擁擠與吵鬧,嘴上叨著香菸,或咬著葉子菸,不慌不忙、慢條斯理穿圍腰,戴袖套,拿起割肉的刀子,在圓挫上上下打磨。陳先生說:“我那時個子小,雖然沒有大人們的力氣,但也有自身的優勢,趁大人們擠進擠出的空隙,很容易就從人群后面擠到前面,但也十分不容易站住腳根,只要有買到肉的大人擠出來,一下就把我從前面帶出人群,又不得不從頭再來擠。”

  “好不容易擠到前面,我也高聲吶喊:師傅!師傅!我買4斤、4斤!第一次去買肉,費了好大的勁才擠了進去,因不知道豬肉的結構,買回來的豬肉骨多肉少,吃虧不小。鄰居的小孩更慘,一個月的定量肉票也由他去買,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擠到櫃檯前,因不知道豬肉的結構,結果買回幾斤‘槽頭肉’(豬頭後面的肉,既不是肥肉也不是瘦肉,無法食用),被家長一頓痛打。後來,我也有了經驗,放大眼睛認真觀察豬肉的各個部位特點,幾次下來就完全搞清楚了豬各個部位特點,哪個部位的骨頭少、肥肉少、哪個部位的瘦肉多,適合做什麼菜品等等。這個經驗讓我受益匪淺,若干年後還記憶猶新。”

  

曾經吃香的職業:售貨員

  那個年代裡,賣肉的師傅可謂風光無限,無論走到哪裡,那裡的都會待如上賓。到醫院看病,可以不用排隊掛號看病拿藥;在職工食堂或餐廳吃飯,炊事員老遠就會招呼你,至於給不給錢、給多少錢,都隨師傅的意;電影院放映最新電影,只要賣肉師傅想看,放映員也會特意給你留上最好的座位。雖然賣肉師傅常年都是一身油膩,臭氣哄哄的,但不管走到哪裡在,認識與不認識的人都相敬如賓,待入上座。最讓現代人不解的是,在廠礦企業家屬區裡,哪家哪戶能把賣肉師傅請到家裡吃吃飯、喝喝酒,周圍的鄰居也會羨慕不已,這家人的日子一定會十分滋潤。

  賣肉的職業在那個年代吃香的程度,是今天不可想象的。當時,部隊復員轉業、社會招工、知青進城等,只有安排到肉聯廠、食品站、肉店等與肉製品相聯繫的單位或崗位,全家人就會興奮不已,歡呼雀躍,不僅全家人的生活提高了一個很大的檔次,而且社會地位彷彿也上升了許多,腰桿也挻直得多。這一現象一直持續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隨著農貿市場上有不要肉票的豬肉出售,以及後來的市場經濟迅速發展與成熟壯大,吃香的賣肉職業才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迴歸為社會正常的職業形態,但這一職業卻留給人們太多的印象與記憶。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