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時期,我在農村老家“坐月子”,寫頭條

#我,無條件寫作#新冠肺炎疫情下,被“封”在農村老家,宅了快一個月了。這種感覺用網友們調侃的話說,就像“坐月子”。不過在農村“坐月子”,與城裡相比,最大的好處就是每天不必為去超市買米、買面、買菜發愁。

戰“疫”時期,我在農村老家“坐月子”,寫頭條


戰“疫”時期,我在農村老家“坐月子”,寫頭條

門口和園子裡自己種的菜足夠吃上一陣子。大白菜,紅蘿蔔、蒜苗、雪裡紅、洋姜、菠菜,大蔥、香菜……不敢細數,居然快十來樣了,足夠每天換著花樣,端出個三兩盤兒。

戰“疫”時期,我在農村老家“坐月子”,寫頭條


戰“疫”時期,我在農村老家“坐月子”,寫頭條

面還是自家種的小麥,自己加工磨的好吃。想吃饅頭就蒸饅頭,想烙油饃就烙油饃,還可以炸油餅,做紅蘿蔔鹹食……都說最好的大廚不在豪華飯店,而在家裡,那就是母親。最好吃的飯菜,不是什麼饕餮大餐,而是飽含著媽媽味道的一日三餐,粗茶淡飯。

戰“疫”時期,我在農村老家“坐月子”,寫頭條


戰“疫”時期,我在農村老家“坐月子”,寫頭條

肉雖然時常吃不上,可是養的有土雞、土鵝呀,收的有土雞蛋,土鵝蛋。揪一把蒜苗,或切幾棵大蔥,時不時炒上一盤,色澤黃亮,嘗一嘗,永遠是小時候的噴香味道,豈是超市賣的所能相比。

戰“疫”時期,我在農村老家“坐月子”,寫頭條


戰“疫”時期,我在農村老家“坐月子”,寫頭條

實在饞的受不了,不怕不怕,我們乾脆就宰只走地雞,殺只吃水果長大的水果鵝,儘管挑肥揀大的,啥大料也不用放,只需用清水燉它四五個小時,湯居然比肉還鮮。往往是把湯喝完了,肉反倒剩下了。

戰“疫”時期,我在農村老家“坐月子”,寫頭條


戰“疫”時期,我在農村老家“坐月子”,寫頭條

有時實在憋不住了,就步行到自家的農場和果園,鋤把地,修剪下果樹,擺弄擺弄剛出芽的新蔬菜,牽著從小養大的土狗阿黃,在園子裡巡視一圈,出出汗,透透氣,權當鍛鍊身體。再看看果樹枝頭日益飽滿的花蕾,在和風麗日下,沏上一壺茶,燃上一隻煙,打開手機頭條,碼上幾段文字。

戰“疫”時期,我在農村老家“坐月子”,寫頭條


戰“疫”時期,我在農村老家“坐月子”,寫頭條

這期間,在頭條裡發的幾篇反應市裡小區封閉,居民超市排長隊買菜,以及關於家鄉人民眾志成城,共同戰“疫”的文字居然收穫了不小的驚喜。

其中2月7日下午,也是我從市區正式決定返回農村老家宅起來的第一天。由於上午剛剛經歷了城裡集中從小區外出,排隊扎堆到超市買菜的憂慮,所以一到老家就發了個微頭條:出去買個菜,發現洛陽老城區各個小區防控範圍已經擴大,四處嚴防死守。超市外邊的隊排的很長,超市裡人很多。

戰“疫”時期,我在農村老家“坐月子”,寫頭條

可能寫出了大家對於小區在規定時間外出購物,超市開放營業時間太短,人員過於集中所引發的擔憂和焦慮,閱讀量很快突破10萬+,居然收穫了自己玩兒頭條以來的第一篇爆文。說實話,之前從來就不願意整這些信手草草,隨意而發的文圖,總感覺這些文字太隨意隨性了,不夠嚴謹,更沒有文采。卻獨獨沒意識到微頭條推廣、傳播量的強大,以及頭條創作需要通俗易懂,接地氣的特點。

而且在評論區跟網友互動時,又收到了好多中肯的意見建議。於是我就又趁熱打鐵,把大家的意見和建議又彙總了一下,結合自己的想法又發了一個微頭條。建議每個社區或小區建個採購群,定期把大家需要採購的生活必須物品統計下,派出幾個代表統一採購。沒想到又一次閱讀量大增,雖然沒再次突破10萬閱讀量,但也達到了7.5萬的閱讀量,內心還是挺高興的。

戰“疫”時期,我在農村老家“坐月子”,寫頭條

尤其令我意外和欣喜的是,老城區一個辦事處的主任還給我打來了電話,說看到我發的頭條,感覺建議不錯,看能不能聯繫配送蔬菜進社區的渠道。哈哈,微頭條的力量就是這麼現實給力。經常在你不經意在手機上文字一點,圖片一配,發佈鍵一點,就會有小小的驚喜和“成就”入懷。儘管這些對於頭條裡的大神和大V,不算什麼,但是對於我這個頭條小白,已然竊喜。

戰“疫”時期,我在農村老家“坐月子”,寫頭條

疫情階段性得到控制,好消息一直不斷,但是拐點依舊還未出現。村子裡管的更嚴了,每天繼續宅在家裡刷手機。2月9日上午,突然看到朋友圈發佈的,孟津縣21名醫護人員火速馳援武漢的消息。其中有15名醫護人員是我同學醫院的。

戰“疫”時期,我在農村老家“坐月子”,寫頭條

不讓出村,不讓出門怎麼寫,打電話吧。在醫院當副院長的同學果然給力,第一時間就收到了醫務人員出征現場的原圖照片。就這樣,又一篇孟津醫務人員馳援武漢的微頭條誕生了。不為別的,就為了致敬我們家鄉的白衣勇士。

戰“疫”時期,我在農村老家“坐月子”,寫頭條

這篇微頭條後,我突然發現了自己的價值。畢竟醫護人員在前方一線捨命救人,咱宅在家裡,能做的,只能加油和吶喊了。

戰“疫”時期,我在農村老家“坐月子”,寫頭條

《戰疫期間,剛獲得全國榮譽的孟津縣民兵運輸連,停班不停愛》。許是這段有關戰“疫”頭條發多了,轉微信朋友圈也多了,媒體也關注了,總有朋友給我發來防控新冠肺炎一線的圖片和消息,採訪依舊是在電話裡。好在我對這個民兵連組織特別熟悉,因為他們報全國的材料就是我起草的。電話採訪完畢,頭條一發,很快就在朋友圈得到了大量轉發。孟津縣政府網站及《孟津發布》第一時間進行了轉發。洛陽日報社的記者也當即關注,提出要“戰地”採訪。這是我回老家後第一次“全副武裝”被“專車”接走出村,客串了一次“戰地記者”。

戰“疫”時期,我在農村老家“坐月子”,寫頭條

和報社的記者經過一天實地採訪,第二天,我們聯名所寫的1500多字的《擎黨旗戰疫情,洛陽民兵衝上新戰線》報道就相繼被《掌上洛陽》新媒體和《洛陽日報》刊發。這篇報道一出,轉發的媒體特別多,甚至引起了軍報的關注和興趣。

戰“疫”時期,我在農村老家“坐月子”,寫頭條

這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給我提供新聞線索的人越來越多。《西藏武警戰士為家鄉戰“疫”捐款捐物,這個洛陽小夥兒真帥!》這篇微頭條發出去,同樣引起《大河報》、《洛陽日報》,孟津縣委、縣政府網站及所屬《孟津發布》的關注、轉發、採訪、再創作……而我也堅持每天至少一篇的寫作發頭條,儘管都是微頭條,但是依然樂此不疲。

戰“疫”時期,我在農村老家“坐月子”,寫頭條

誰說宅在家裡無所適從?我們完全可以讓自己更充實些。不能上“前線”戰鬥,我們就在“後方支援”。其實,宅在家裡的日子,除了吃了睡,睡了吃,為國家做貢獻;我們還可以盡我們自己的微薄所能,給前線的戰士們加油助威,給後方的親人溫暖關愛,不是麼?

戰“疫”時期,我在農村老家“坐月子”,寫頭條

我是大涵翼,農民的兒子,經歷過農村——城市——再到農村的大循環,也是新農人。在這段特殊的日子裡,#我,無條件寫作#,於悠然愜意中,靜待春濃,靜候花開……

戰“疫”時期,我在農村老家“坐月子”,寫頭條


戰“疫”時期,我在農村老家“坐月子”,寫頭條


戰“疫”時期,我在農村老家“坐月子”,寫頭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