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意想不到,玄奘法師在西天取經後都經歷了哪些事

公元645年,歷經17年艱辛的取經旅程和異國求學後,43歲的玄奘法師再一次回到大唐帝國的都城長安,他此次攜帶從印度及中亞地區帶回國的梵筴佛典非常豐富,共526筴、657部,以及150粒如來肉舍利以及7軀金、銀或刻檀佛像。傳奇的旅行經歷和帶來的佛學典籍與珍寶讓整個長安都沸騰了。街上擠滿了想一睹玄奘法師真容的百姓,真正是萬人空巷傾城而出,而從沒受到如此熱情迎接的玄奘,恍惚間便在京留守、宰相房玄齡的接待下住進了弘福寺。隨後在長安縣令等官員的主持下,在長安朱雀大街南端召開大會,展覽玄奘從天竺帶回來的舍利,佛像和佛經。大會盛況空前,反向過於熱烈,以至於不得不動用軍兵來維持治安,而此時曾經那個勇敢無畏的玄奘卻陷入了惶恐和警覺。

令人意想不到,玄奘法師在西天取經後都經歷了哪些事

唐玄奘

得知玄奘回國後,唐太宗李世民便在第一時間下達詔令讓玄奘前往洛陽見他。玄奘奉詔匆忙上路,當月二十二日啟程,二月初一在洛陽紫微城儀鸞殿受到唐太宗接見。此後二十餘天,玄奘反覆受到召見,具體談了什麼我們不知道,但在唐太宗上來就那玄奘法師當年出國卻不通知朝廷一事敲打他,然後雖然玄奘法師恭謹謙卑的做了應答。此後李世民還勸說玄奘法師還俗併入超為官來輔佐他,甚至想帶著他一起前往遼東征討高句麗。讓一個歷經17年艱辛,走過五萬裡旅程剛回國還不到一個月的人再次萬里隨軍出征,有此可以看出李世民根本就不放心玄奘法師在他出徵後留在國內,想把他帶在身邊才放心。玄奘再次謙卑的婉拒了李世民的請求,並表達了想要前往嵩山少林寺翻譯經典的請求。皇帝不許,所以只好返回長安進行翻譯工作,為了讓皇帝放心,還請求派士兵加以護衛,聰慧的玄奘法師“政治覺悟”還是很高的。唐太宗也“大度”的說:“法師此意可謂保身之言也,當為獎勵。師可三五日停憩還京,就弘福安頓。”

令人意想不到,玄奘法師在西天取經後都經歷了哪些事

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之所以如此忌憚玄奘,主要是擔心受人如此敬仰,和影響力巨大的玄奘法師脫離皇權的掌控。李世民自己對佛學不感冒,李唐皇族大多崇信道教,而李世民自己也說過要重用儒學來治國。然而民間卻深受南北朝,以及隋代佛學的影響,十分崇信佛教。同時,朝中重臣如長孫無忌,褚遂良,于志寧等人都是佛教徒,也很崇敬玄奘法師。在擁有如此眾多擁躉粉絲的情況下,萬一玄奘法師再作出些超越皇權允許範圍的事,便會給朝廷帶來禍患。不過李世民雖然忌憚玄奘這位宗教人物,卻畢竟胸襟寬廣,沒有做出什麼太為難玄奘的事,此後謙卑勤奮工作的玄奘,也贏得了唐太宗的賞識,兩人經常形影不離。

令人意想不到,玄奘法師在西天取經後都經歷了哪些事

大雁塔

唐太宗死後,他兒子高宗李治上臺。李治並沒有他父親那樣的寬廣胸襟,如果說唐太宗時期還是對玄奘的提防警惕,那麼李治對玄奘就可以稱得上怠慢和排擠了。唐太宗晚年與玄奘關係的緩和,讓玄奘成為唐太宗身邊的“紅人”,而平易近人的玄奘在朝廷重臣中的口碑和印象也非常好,這讓李治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一朝天子一朝臣,李治不僅冷落玄奘,縮減玄奘的待遇,更把他身邊的助手縮減到五人,還經常讓玄奘更換工作地點和助手人員,給玄奘翻譯經文帶來了很多不便。更過分的是還派出六名文官,以“時為看閱,有不隱便處,即隨事潤飾。”這樣毫不掩飾的手法干涉和牽制玄奘。就連最基本的醫療條件都不能滿足,玄奘後來摔斷了腿,也得不到治療,以至於玄奘圓寂後,太醫才匆匆趕到玉華寺,玄奘不被待見可見一斑。

令人意想不到,玄奘法師在西天取經後都經歷了哪些事

唐高宗李治

玄奘死後,高宗李治連做樣子都不願做。朝廷僅表示願意負責喪葬費,然而卻禁止官員到場悼念,並且也沒有塔銘,更沒有公卿名士撰寫碑文。而玄奘手頭沒完成翻譯的經卷,也束之高閣,再也沒人繼續他的工作。起初玄奘葬在白鹿原,後來被起棺重葬於少陵原。甚至被李治下令開棺,看看玄奘的遺身是否完好,藉此驗證他的修為。這種種的刁難排擠,無外乎是為了打擊前朝勢力和壓制佛教的影響而採取的政治行為。李治雖然有理由這麼做,但是手法粗糙,過於明目張膽,連對德高望重之人的最基本的尊敬都沒有,過於刻薄寡恩,不禁令人唾棄。

令人意想不到,玄奘法師在西天取經後都經歷了哪些事

玄奘

如果說玄奘前半生是去天竺取經的冒險,那麼他的後半生便是一邊與皇權和政治風波周旋,一邊翻譯經典,著書立說的奮鬥史。人們大多記得他旅程的艱辛和歸國的風采,卻往往忽視了在這之後,玄奘做出的貢獻和付出的代價。玄奘一生完成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偉業,他的事蹟也會隨著他翻譯的經卷,口述的《大唐西域記》,自己的佛學著作以及一本《西遊記》永垂不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