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的新疆往事:楊增新從沙俄虎口奪食,保阿爾泰萬里疆土不失!

題記:楊增新差不多是過去時代最後一個代表者,具有高度的中國偉大的舊道德、傲氣和愛國心,他唯一的夢想就是中國的統一。――瑞典學者斯文赫定

辛亥革命前後,中國廣褒的阿爾泰地區,曾無限接近被沙俄和〝獨立〞的蒙古國吞併。這時,新疆出現了一位不世之才,他叫楊增新,時人尊稱他為〝老將軍〞。

作為省長和督軍的楊增新,不顧新疆政冶上四分五裂,財政上極其窘迫之現狀,毅然引兵北上,死守阿爾泰關隘,阻擊沙俄和〝蒙古國〞南下的腳步,使阿爾泰這塊十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得以保全在中國的旗幟下。

楊增新是如何地保證了新疆的政治統一和領土完整?又是如何保證了新疆人民的安居樂業?

歷史不應忘記。

民國的新疆往事:楊增新從沙俄虎口奪食,保阿爾泰萬里疆土不失!

(圖:瑞典學者斯文赫定)

一:撕裂的新疆,歷史旋渦中的楊增新。

在沙俄和偽蒙古軍入侵新疆的同時,新疆地區呈現巨大的分裂態勢。其時中原大亂,沙俄找準機會不停插手新疆事務,中央政府對楊增新也毫無幫助。

楊增新這個空頭省督,要錢沒錢,要人沒人,更多的只能靠自己的智慧,來勉力支撐當時的新疆危局。

清朝時期,中央每年都要輸入新疆三百萬兩的〝協餉〞,以保證新疆的正常運轉。這筆錢由內地富省調度。辛亥革命後,這筆錢沒了,楊增新陷入無米之炊。

沒有財政支持,新疆的分裂局面又非常複雜。

這些分裂包括以下樣式。

1,行政分裂。

清朝時,大新疆有三大行政機構,互不隸屬,轄區也互不相同。一是邊陲地區由中央直轄的兩個軍事重鎮。包括伊犁將軍府和阿爾泰辦事大臣轄地。伊犁將軍府管轄伊犁和塔城,阿爾泰辦事大臣轄地,顧名思義,就是管理阿爾泰地區。新疆另外的地區,才由省府管轄。

2,軍事分裂。

當時活躍在新疆的政治勢力,主要是哥老會和革命黨,另外當地少數民族王公也很有影響力。有許多革命黨人來自哥老會。辛亥革命時,哥老會和革命黨人從內地潛入新疆,在新疆各地策動起義,對新疆地區脫離清朝建制作出了很大貢獻。

然而,因為哥老會成份複雜,他們之間仍有政治分歧,且政治能量極大。奪取地方政權後,他們又互不服氣,暗殺成風,導致地方上長期的動盪。

而少數民族的王爺也不安分,因為擔心〝共和〞後會失去特權,對省府疑心重重。甚至勾結沙俄勢力,意圖裂土自立。

民國的新疆往事:楊增新從沙俄虎口奪食,保阿爾泰萬里疆土不失!

(圖:楊增新)

3,民間分裂。

民間分裂主要表現在農民起義上。起義的誘因,源於少數民族土王對百姓的剝削和壓迫。藉助辛亥革命的機會,整個新疆南北,烽火連天。哈密、葡萄溝、火焰山、二保等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

最先起義的是哈密地區。這與哈密王對農民的殘暴和吝嗇有關。

1912年夏,革命黨人佔領伊犁將軍府,殺死清朝駐伊犁將軍志銳。

當時的清朝新疆巡撫袁大化頑固守舊,拒不向民國新政府投誠,卻從省府迪化帶兵遠征伊犁〝平叛〞。革命軍和袁大化的部隊在烏蘇地區打得難解難分,誰也吃不了對方。

由於哥老會在全疆各地策動起義,袁大化發現地方上都不聽他的。沒有辦法,只有向哈密土王夏合蘇特借兵。

夏合蘇特也怕〝共和〞后土王的特權沒了,於是出錢出槍,武裝了一支500人的騎兵馳援袁大化。

但夏合蘇特以前因服勞役問題,和哈密地區農民發生過激烈衝突。後在省府鎮壓下衝突才平息。哈密民間一直對夏合蘇特不滿。於是乘這次分兵,騎兵首領鐵木耳在出發前,向夏合蘇特提出減輕農民勞役的要求,被夏合蘇特一口回絕。

鐵木耳大怒,不再聽哈密土王調度,遂率隊離去。袁大化帶兵鎮壓,被鐵木耳擊潰。之後,鐵木耳在手下的擁戴下割地稱王,自稱〝鐵木耳哈里發〞。

哈密農民起義,引起全疆的回應。各地農民都揭杆而起,成合流之勢,給新疆地區帶來了潛在的巨大風險。

民國的新疆往事:楊增新從沙俄虎口奪食,保阿爾泰萬里疆土不失!

(圖:民國新疆民間武裝)

4,沙俄的滲透。

沙俄的滲透更是使新疆局勢險象環生。

首先是趁偽蒙古軍隊進攻新疆阿爾泰地區之機,沙俄突然出兵伊犁,另派一支騎兵分隊深入阿爾泰地區,配合偽蒙古軍的側翼。1913年10月,沙俄駐阿爾泰領事致電楊增新,以傲慢的語氣恐嚇楊增新,要求他立即退兵。

沙俄的軍隊在新疆內陸的存在,更始終讓人如梗在喉。

因為中俄不平等條約的存在,沙俄駐新疆地區的五個領事館都設有護衛隊,這些護衛隊人數不受限制。

比喻沙俄駐喀什領事館,竟然有護衛軍人3000人,他們在喀什地面上耀武揚威,橫衝直衝,伊然把喀什地區當作國中國。這些沙俄使館護衛隊,一旦和地方武裝或沙俄代理人聯合起來,將會使新疆的防務千瘡百孔,完全成了篩子。

另一個更大的隱患是,根據沙俄當年和清朝簽訂的《中俄改訂陸路通商章程》,沙俄商人在新疆地區經商,竟然無須納稅。這樣,新疆華商根本無法和俄商競爭。

許多新疆商人為了在經商中獲得優勢和特權,紛紛加入沙俄國藉,這使新疆邊民流失嚴重,也給國防帶來巨大隱患。

一些沙俄代理人,乘機向中國人出售沙俄國藉,一邊謀利一邊誘使中國邊民離開中國,這背後得到沙俄支持和鼓舞。

同時,根據英國和清王朝簽訂的條約,英商享受和俄商同等待遇。英人的危險稍小,但仍然造成新疆巨大的稅收流失。

5,清朝遺老遺少的顛覆活動。

在沙俄支持下〝獨立〞的外蒙古,很大程度上是出於對辛亥革命的不滿。

在外蒙古有一批對清王朝忠心耽耽的遺老遺少,遂和陝甘總督長庚,伊犁將軍志銳,原新疆巡撫袁大化等人密謀,意圖把宣統帝接到伊犁或庫倫,建立一個偏安的清政府。

隨著志銳被擊殺,袁大化逃亡,計劃暫時擱淺。但偽蒙古國的咄咄逼人,仍然使這個計劃有看潛在可能。這無疑會給新疆局勢帶來複雜性。

民國的新疆往事:楊增新從沙俄虎口奪食,保阿爾泰萬里疆土不失!

(圖:阿爾泰地區風光)

二:攘處安內,分頭出擊。

面對局勢分擾,楊增新認為,新疆的主要威脅來自於北部邊疆的沙俄和偽蒙古國。沙俄要的是你的領土,革命黨人和哥老會不過是要你屁股下的位置罷了。

因此,楊增新決定採取〝先攘外後治內〞的方法。他傾盡省庫的所有資金,購置槍支準備糧草引兵北上,全力對付沙俄和偽蒙古軍的侵略。

以國家安危置於個人得失之上,在當時的政壇是非常了不起的,也需要相當大的勇氣。國事至此,一個遠離中原邊陲之地的官僚,又能怎樣?

對比一下後來的盛世才,他為了自保不惜勾結蘇俄來對付國內軍閥,甚至以加入蘇俄黨來自保,讓蘇俄軍人穿上中國軍人的軍裝,直接進入新疆幫他打仗。這裡哪有什麼民族氣節和主權觀念?

偽蒙古國佔領的科布多,北連唐努烏梁海,西北接沙俄。1759年,乾隆帝在此設立參贊大臣,統領阿爾泰山南北,厄魯特蒙古諸部,阿爾泰烏梁海,總面積達40多萬平方公里,超過了日本全國的面積。

通過中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如今的科布多已分屬中、蒙、俄、哈等四國,留在新疆的只有阿爾泰地區和克拉瑪依市。

這全拜楊增新之功。

受到楊增新阻擊的偽蒙古國軍隊,傷亡慘重,不得不暫時停止進攻。

1913年11月,沙俄派使到北京交涉。在沙俄威脅下,內外交困的北洋政府承認了偽蒙古國佔領科布多的既成事實,把科布多割讓給偽蒙古國。

對於沙俄的威脅,楊增新指著阿爾泰山的主峰〝友誼峰〞說:〝我們不能低頭做人。〞

山在人在,這是楊的底線。

這句話激盪著民族尊嚴,也表明了他寸土不讓的決心。

楊增新聯合當地哈薩克族和蒙古族同胞,曉之以義,讓他們組織民團和偵察小分隊,分頭阻擊沙俄和偽蒙古國的滲透,日夜巡邏,不給對方可乘之機。

沙俄試探出了楊增新的決心,對這個〝拗相公〞也沒有更多的辦法,國內又出現人民暴動。對新疆的攻勢也就減弱。

楊增先乘機從行政上把阿爾泰地區從科布多剝離出來(清朝時阿爾泰地區屬科布多參贊大臣管轄地),在當地設立阿山道,派官駐守。自此,這塊土地作為中國領土,重新穩固下來。

民國的新疆往事:楊增新從沙俄虎口奪食,保阿爾泰萬里疆土不失!

(圖:民國阿爾泰姑娘)

楊增新開始把目光投向省內。顯然,穩定省內也是鞏固國防的前題。

首先,楊增新通過和革命黨人談判,使革命黨人自願取消伊犁臨時革命政府,歸於省政府統一領導。這樣,伊犁、阿爾泰和省府三個行政獨立的地區,就實現了統一。這也是有史以來大新疆地區第一次實現行政統一。

對於能量巨大的哥老會,楊增新採取的是〝先離巢穴,後解兵權〞的策略。

由於哥老會的來源成分複雜,至後來純淨的民族主義和革命信仰裡有了私心。他們在新疆各地奪取了政權後,一些哥老會成員又試圖謀取更大的地盤,甚至在同志間搞暗殺,以致人人自危,惡化了新疆地區的政治生態。

尤其是哥老會對民族工作的漠視,激化了民族矛盾,這顯然是楊增新不願看到的。

楊增新於是先把哥老會領袖邊永福和魏得喜調到省城,許以高官。兩人到迪化不久就被楊增新拘押。魏得喜被禮送到內地,邊永福則被處死。

從1914年至1918年,楊增新採用分化的方法,暗殺或處死178名哥老會頭目,全疆十萬名哥老會成員,從此群龍無首,完全失去了戰鬥力和銳氣,不再對省府構成威脅。

對於革命黨,楊增新採用的方法略有不同。能用則用,不用即除。這一方面也是出於自保。

1916年,袁世凱稱帝。蔡鍔暗中聯繫楊增新手下的護衛營長夏鼎和李寅,試圖暗殺楊增新,策動新疆脫離北京政府獨立。

得到情報的楊增新不動聲色。元宵節宴會,楊增新突然下令士兵當場擊殺夏鼎和李寅,血花四濺。賓客們面如土色,楊增新照樣神情自若,談笑風生。

時任省府高官的賀家棟,是新疆革命黨眾望所歸的領袖。楊增新先是用重金把賀家棟禮送出境,不久又派人暗殺。

民國的新疆往事:楊增新從沙俄虎口奪食,保阿爾泰萬里疆土不失!

(圖:民國新疆軍人)

在瓦解了哥老會和革命黨後,楊增新把精力用在撲滅農民起義上。仍然是採用智取的方法,儘量爭取不用兵革。

楊增新採取先難後易的方法。因為所有農民軍中最強大的是鐵木耳的哈密起義軍,而且他被擁戴為帶有獨立性質的〝哈里發〞,所以也最具危險性。只要鐵木耳的起義軍撽械,新疆其他地區起義軍,也必望風而降。

楊增新首先寫信給哈密土王夏合蘇特,希望他向農民承諾切實減輕農民的勞役,以安撫人心。然後派穆斯林去見鐵木耳,一邊展示夏合蘇特的書面承諾,一邊表示省府將會保證他們的安全。

只要他放棄武器,楊增新承諾將安排他們到政府軍任職,並捧著《古蘭經》發誓。鐵木耳大為感動,當即改漢名為〝鐵木元〞,然後解散自己的部隊,挑選一百三十人的精兵前往烏魯木齊。

聽到消息的各地義兵紛紛投誠。

鐵木耳被任命為政府軍馬隊營長。不久,鐵木耳就被楊增新絞殺。釋放回家的另外一百三十多人遭到伏擊,無一生還。

這看上去有點殘忍,楊增新在日記中也有嘆息,他為自己辯護道:

  • 〝縱一人生而千萬人死,是生者死之根,殺一人而千萬人得遂其生,是死者生之根。〞

楊增新的這些話,站在現在人的角度,我們當然不能苟同。不管怎樣,人的生命高於一切。

但站在楊增新的角度,現在的新疆,才真正實現了內部的統一。如此,他有更多精力和底氣來對付沙俄的威脅。

這才是根本。

1920年5月,楊增新趁蘇俄革命成功的之機,抓住蘇俄急於國際承認的心理,要求蘇俄廢除不平等的通商條約。

在楊增新的周密安排下,談判非常順利。新生的蘇俄政府,同意以對等的原則來修改清朝時簽訂的《改訂陸路通商條約》。條約修訂成功後,楊增新又通知英國政府。隨之,英國政府也放棄了在新疆的最惠國待遇。

這裡特別提一下,這是中國和西方簽訂的第一個平等條約。

新的中蘇條約帶來四大利好:

1,依對等原則,俄商也要交稅,解決了新疆邊民因俄商特權改國藉的問題,有利於鞏固國防。

2,政府稅收增加。

3,依對等原則,新疆也可以在蘇聯設立五個使館,以保護蘇聯華僑的安全。以前因為沒有駐蘇使館,導致駐蘇華僑屢遭屠殺。如1916年,沙俄就以叛亂為由,屠殺了六千華僑。

4,依對等原則,蘇俄駐疆使館護衛隊人數將大幅消減。這使俄人對新疆的潛在威脅大幅降低。


民國的新疆往事:楊增新從沙俄虎口奪食,保阿爾泰萬里疆土不失!

(圖:沙俄侵佔的新疆領土)

結語:

楊增新主政新疆17年,以道家的〝無為〞作為為政之道,主張〝減稅、裁軍和縮權〞的小政府大社會治理模式。尤其是裁軍的實踐,在當時的中國是需要勇氣的,在當時的新疆甚至是一種冒險。

但小政府的新疆卻搞得有聲有色。許多內地來訪者從鄰省進入新疆,明顯感覺新疆的光景比鄰省繁榮好多,百姓殷實,安居樂業,人民關係和諧,雞犬之聲相聞。

楊增新對於剝削百姓和擾民的庸官,深惡痛絕,甚至鼓勵民告官。設立〝郵稟〞的舉報制,並派專門部門對接。

即使人民誣告也不追究。對於貪贓被查實的官員,最高是死刑,對官場有極大震攝作用。

在大幅精減官員人數的同時,楊增新又採取〝高薪養廉〞的方法,使新疆官員的整體薪水,竟然是內地同級官員的十倍。

於是官場肅然,官民都皆大歡喜。

許多年後,新疆人仍然懷念楊增新。尊稱他為〝老將軍〞。1986年,中國社科院新疆研究所的楊鐮,在若羌縣碰到一個年過百歲的羅布老人。儘管時光已超過了半個多世紀,但提到〝老將軍〞,這個百歲老人仍然淚如泉湧。

這個叫庫馬·庫都魯克的百歲老人哽咽著說:〝老將軍在,我們羅布人的天地非常寬廣。〞

史書載:楊死之時,女人孺子皆相向而哭。

在今天的新疆,楊增新仍然是個神話級的人物。可以肯定,他在當時的新疆,是得人心的。

楊增新對於自已治理新疆的模式,也頗自負。他說,我死後,新疆必亂。

楊被暗殺後,新疆走馬觀燈一樣出現了金樹仁、馬仲英、盛世才、和加尼牙孜、張培元、朱紹良等等大小軍閥,這也佐證了楊的判斷。

對於楊增新為什麼被暗殺,這裡不想做更多描述,儘管這段歷史很重要。朋友們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多翻翻這方面的史料。

這裡主要談談楊增新的存在對於新疆的意義,或者更拓展一步,他對中國的意義。

他最重要的遺產,當然是保證了新疆的領土完整。尤其是對於阿爾泰地區的堅守。

阿爾泰地區作為連接新疆、沙俄和外蒙古的走廊,一旦失去,則整個新疆就門洞大開。新疆餘下領土的安全,也難以得到保證。在中原連年內戰的情況下,新疆完全可能四分五裂,被沙俄為首的列強瓜分。

當時的偽蒙古國己經攻佔了原屬阿爾泰的科布多地區。1912年5月,偽蒙古軍又在沙俄的支持下,傾全力進攻阿爾泰。楊增新不為所懼,多次發動主動進攻,打死蒙軍三百多人。

沙俄看偽蒙軍不力,惱羞成怒,多次粗暴地要求楊增新後撤,楊置之不理。

當時的北洋政府科布多辦理大臣帕勒塔,被委以全權督辦西北防務。根據民國總統令,前線各軍均由帕勒塔節制調遣。這個軟骨頭的前蒙古王爺首先屈服,竟然也要求楊增新的部隊撤退到元湖地區,遭到楊的斷然拒絕。

民國的新疆往事:楊增新從沙俄虎口奪食,保阿爾泰萬里疆土不失!


(圖:中國失地唐努烏梁海)

再來看看唐努烏梁海是怎麼失去的。這不得不讓人嚇出一聲冷汗。

偽蒙軍侵佔的科布多那塊地區,後來成了蒙古國的一部分。可恨的是,這塊中國失地又切斷了新疆和唐努烏梁海的連接,使唐努烏梁海這塊十七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孤懸在中國領土之外,從而成為沙俄的口中之食。

後來沙俄策動唐努烏梁海獨立,建立圖瓦共和國,並予以兼併。

可見,這次沙俄支持偽蒙軍進攻新疆,它是最大的受益者,它的貪婪是無止境的。

對於失去科布多地區,楊增新極不甘心。但此時的新疆其實四分五裂。楊增新既無法招集人馬,又財政緊張。除了守土,他沒有能力做更多。然而,正是楊增新的巍然不動,才使阿爾泰地區和克拉瑪依市仍然留在中國的版圖內。

當時新疆環境極其複雜,哥老會和革命黨人擊殺長官視同兒戲。他們紛紛奪城自守,互相攻伐。新疆各地的農民起義,又此起彼伏。沙俄武裝在新疆來回穿梭,完全不把楊增新放在眼裡。

對於楊增新來說,這段時期該是多麼的艱難。

這是一段不應該被遺忘的歷史。

但歷史的現實是:這是一段正在被遺忘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