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我和自行車#5年5輛車,成長路上的自行車們

聊聊我和自行車#5年5輛車,成長路上的自行車們

最近看見朋友在社交圈發這些年來騎過的自行車,心生感慨,想想我自己這幾年來換了好幾臺車,從當初的小白變成現在的老鳥,多少有些故事,所以想寫出來和大家分享分享。

在2015年的夏天,母親居然破天荒答應給我買一輛求了好幾年未果的自行車(並非專指某一輛車,任何品牌山地車就能滿足我的要求),於是故事開始了。

在母親給了我預算後,因為上學不方便直接去車店看車,所以在社交軟件上聯繫到了當地捷安特自行車店的老闆,看好了兩臺車,一臺v剎版本的捷安特ATX660,可我天生喜歡碟剎,於是我和老闆說我要那臺剎車在輪子上的(沒錯,當時我甚至不知道這種剎車叫做碟剎)。

聊聊我和自行車#5年5輛車,成長路上的自行車們

此時裝備了小白標配上管包,哈哈!

另一臺是千里達M136,整車沒什麼亮點,真正的入門代步車。可是對於我來說,當時提車的心情不亞於我現在得到一輛S-Works。

那時候是純小白一枚,不知道“配置”這個詞是什麼,只知道它是一輛我夢想中的山地車,並且後面有七個檔位,有避震前叉,簡直酷斃了。

那時候還在上學,所以它更多時候扮演的是工具車的角色,我會騎著它去上學,也會週末騎它去看望獨居在鄉下的外公,它拉近了家與學校的距離,也承載了我對親人濃厚的感情。

後來由於經常去車店調試車子,慢慢的也就和店老闆熟了起來。週末是車店的客流高峰期,獨自經營車店的老闆需要一名幫手,所以我獲得了在週末去車店兼職的機會。

車店的一切都讓我感到新鮮,慢慢的我瞭解到了油壓碟剎和氣壓避震等非常“高端”的東西,那時候ATX777是賣的非常好的一款產品,而它所配備的油碟讓我垂涎不已,所以就把這棵草給種下了。

2016年學校安排實習,實習完畢後回家立馬用攢下的錢把這棵草拔了。

聊聊我和自行車#5年5輛車,成長路上的自行車們

上管包還活著!

相信你們有點疑惑為什麼會裝一個貨架,其實我內心是拒絕的,都是因為我那可愛老媽,很多老一輩人覺得,自行車也是車,不應該只是拿來騎著玩,她希望有時候我能載著她買買菜或者載點東西什麼的,最終我拗不過她,這個貨架也就出現在了我車上。

那時候車店老闆做起了其他副業,車店需要一名幫手,他問我有沒有來車店全職的意向,我正在考駕照,有大量的時間,所以我就答應了。

不過做出這個決定我也是下了很大決心的,因為我從小就性格內向,做什麼事都喜歡拉著朋友一起,不敢和陌生人說話,甚至不敢去一個陌生的商店買東西,而全職,則意味著大部分時間需要一個人進行自行車的銷售與維保任務。

但人總是要成長的不是嗎,而這個決定極大地糾正了我那偏差的人生。在這我要特別感謝車店老闆給予我這次機會,後來還教會我維修自行車以及相關的知識,即使後來因為性格不合分道揚鑣,當然這是後話了。

在車店工作的越來越久,自己變得越來越自信,與客戶侃侃而談也變得越來越容易,對自行車也越來越瞭解。

某一天店老闆給我推薦了美騎App,一開始我是拒絕的,但是最終也難逃全宇宙通用的真香定律,美騎簡直給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我第一次知道了“環法”,自行車的各種分類,目睹各種豪車,以及對自行車改裝的認識。

在美騎與店老闆的影響下,我萌生對愛車改裝的想法。剛好店老闆有一隻空閒的硬叉,他便慷慨的借給了我,換下沉重的原裝避震器,車把上一堆繁雜的配件和上管包一起拿掉了。

哇!感覺好像輕了幾十斤!並且外觀變得很簡潔,這是種很奇妙的感覺,沒想到這讓我掉進改車的“深淵”而無法自拔了。

聊聊我和自行車#5年5輛車,成長路上的自行車們

這是剛換完前叉的狀態,用它第一次去挑戰了數公里的長陡坡

隨著對自行車知識的越發深入,我意識到了簧下質量對一輛自行車性能的提升,還有代表高級的中空牙盤,都在促使我該來一次大升級了!

於是,我換掉了兩千多克的原裝輪組,買了個禧瑪諾的M627雙盤版本的中空牙盤,還有老闆贊助的一對瑪吉斯310超輕外胎,改成了山馬。

首次上車,那簡直是感覺要起飛的節奏,與原裝相比,重量更輕,起步異常輕腳,還有後輪花鼓傳來陣陣騷響,讓我腎上腺素直線上升。我徹底嚐到了改裝的甜頭。

聊聊我和自行車#5年5輛車,成長路上的自行車們

大改後的樣子

幾乎每個晚上我都會騎著這輛777出去玩,它陪我轉遍了老家方圓幾十公里的大街小巷,遠郊山林,並且通過它交到了不少新朋友。

時間來到2017年,某個準備下班的晚上,店裡來了一位修車的顧客,偶然間我提了提他的車,感覺非常輕,我問他這是碳纖維車架嗎,他說這是鋁合金車架,我感到非常好奇,於是我記下了那輛車的型號,通過各種方式我仔細瞭解到了那臺車的信息。

那是一臺千里達X1,平焊車架,氣壓前叉,以及千元價位很少見的十二公斤多的重量讓我心裡的小算盤打的砰砰作響。前文有說到車店同時經營千里達品牌,但多以幾百元的學生車為主,所以我對千里達旗下車型沒有過多的瞭解。

後來詢問店老闆可以拿到X1的貨,於是當月我就以很實惠的員工價格拿到了X1(感謝老闆)。

這裡沒有原裝狀態的圖了,因為從它開箱組裝時,我就把之前777的升級件移植到了X1上,並且改了一個單盤。而777則除了前叉換成了X1的氣叉,其他配件又換回原裝了。

聊聊我和自行車#5年5輛車,成長路上的自行車們

這是使用一段時間後拍的照片,還挺帥!

至此對於折騰我已深入骨髓,但是又沒有過多資金來支持我的癮頭,我就在這兩輛車上用現有的配件來回折騰。於是X1上已改成單盤的M627牙盤又變回雙盤裝到了777上,而X1則用了777上的方孔牙盤曲柄組改的單盤。

聊聊我和自行車#5年5輛車,成長路上的自行車們

這是他們倆唯一的一張合照

再後來,M627牙盤又變成單盤迴到了X1上,同時還有那根氣叉一起裝回到了X1,並且改了一根燕把。

聊聊我和自行車#5年5輛車,成長路上的自行車們

不得不說,車把是對整車操控影響最大但是最實惠的配件了,用了燕把之後再也回不去直把了,操控感直線提升。

那年年底,區裡面組織了一場“美麗鄉村”的小型自行車比賽活動,對於沒有比過賽的我來說自然不能錯過這個機會。

我報了體驗組(別笑話我,畢竟第一次參賽心裡沒譜),賽道是綠道,為繞圈賽,體驗組跑兩圈,每圈大概為兩三公里,但是卻多急彎和一處幾十米的坡度大於25%的坡。

發車前看著好幾個穿著鎖鞋騎著比我高端的車的對手們,心裡還是有點沒譜的感覺,但是比賽過程卻出奇的順利,在發車後第一個彎便一直領先,最後自然是第一名啦,拿到了人生第一筆獎金,雖然只是體驗組,但這也讓我開心了好一段時間!

輪組上花花綠綠的顏色是我貼的貼紙,現在看來就好像以前的非主流頂的爆炸頭,哈哈!

聊聊我和自行車#5年5輛車,成長路上的自行車們

這是在衝過終點線後拍的照片,這時候第二名甚至還未出現在鏡頭中

聊聊我和自行車#5年5輛車,成長路上的自行車們

獲得的第一筆獎金、證書還有獎盃

這個階段我玩得越來越暴力,終於在一次跳減速帶的時候這對輪組被我玩炸了,後輪斷了兩根輻條,然後我自己更換了輻條,但是編輪是個精細活,我怎麼調都有很嚴重的擺偏(店老闆很忙所以不好意思讓他幫忙調,畢竟這東西也不是三兩下就能完全搞好的),這對於我這個強迫症來說可接受不了。

這下又有換輪組的理由了!於是我在網上逛了好幾天,才找到了符合我預算,性能又和之前那對輪組差不多的產品。它就是RT的RC3啦,才三百多的價格,卻有很輕的重量以及騷響的花鼓,後來在經常刷樓梯偶爾跳躍的狀態下也沒出現過擺偏和斷輻條的情況,但是畢竟一分錢一分貨,之後出現過塔基異響的毛病。

折騰的腳步永遠不會停止,後來我認識到了休息把這個東西,於是買買買!如果只滿足現狀不如往頭上撒把鹽把自己醃成一條鹹魚!

聊聊我和自行車#5年5輛車,成長路上的自行車們

沒看錯,這就是讓人笑掉大牙的燕把加休息把組合

很抱歉沒有正面照了,這張照片還得感謝圖中拉皮爾車主的提供。使用過一段時間後,發現休息把對速度沒有什麼提升並且不舒服,所以就沒有繼續使用了

之後發生了許多事,因為某些原因和店老闆吵翻了臉,也就辭去了這份工作,去廣州工作了一段時間。但是玩車的念頭是無論如何也打消不了了,所以我又將車子進行了升級,給X1換了整套禧瑪諾M7000傳動套件、三拓神叉和ECC M50輪組。

聊聊我和自行車#5年5輛車,成長路上的自行車們

再次大改後的樣子

19年初一場全國性的大型比賽-中國戶外健身休閒大會,在我居住地的隔壁縣舉辦,便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和當地其他騎行愛好者一同包車去了比賽地點。下面圖片是領取賽事包時拍的

聊聊我和自行車#5年5輛車,成長路上的自行車們

不是矮!這是半蹲準備跳躍時拍的

到目的地找好旅館後,便和朋友們出去吃飯順便熟悉熟悉附近。出來吃飯的除了我們還有各種豪車車主們,第一次親眼見到各種豪車,簡直挪不開眼。雖然我的車很一般,但也不錯不是嗎(嗯,一定是!)。

聊聊我和自行車#5年5輛車,成長路上的自行車們

比賽當天居然下起了大雨,當然這不會影響比賽的進度,反而圓了我一個小小的心願,那就是雨騎!比賽過程中跟著前車被甩的一臉泥水,並且淋著雨,這在不騎車的人眼裡看來簡直是瘋了,可你要問我當時是什麼樣的心情,一個字:爽!

這畢竟是大型賽事,之前那個區級比賽和這個完全沒法比,這次看到了很多騎山地車起伏路續航40km/h左右的大佬們,算是長見識了。

騎到終點後,一下車才發現即使是短短的30公里賽程,居然差點使我無法站立,這30公里絕對是我騎著最拼命的一次了!

完賽後看組委會發布的排名信息,驚喜的發現居然碰到了獎金的尾巴,第35名之前可以拿到100塊獎金,而我排名34,獎金雖然不多,但是這次的住宿費算是報銷了,哈哈!

聊聊我和自行車#5年5輛車,成長路上的自行車們

獎牌和號碼牌我都留著,用作紀念

再然後,由於玩的越來越野,所以想換一個更高強度的車架(其實就是想折騰,哪有那麼多理由),看中了一款博瑞斯的硬尾AM車架,騷粉色,非常nice,用來刷街回頭率非常高。

聊聊我和自行車#5年5輛車,成長路上的自行車們

我和朋友的博瑞斯

此時我已經將777出掉了,而換下來的X1車架,我則準備收藏,可能大家會感到可笑,一個破X1車架有什麼好收藏的,當你賦予一個東西價值時,那它便有了價值,因為這臺X1讓我對改裝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帶它參加了兩次比賽,結識了更多的朋友。

其實早在2018年底,我就購入了人生第一輛公路車,那是辭掉車店工作後在廣州工作時買的,為了顯得文章不那麼凌亂,所以我把它放在了最後介紹。

來到了大城市,到處都是鋪裝路面,我想是時候換換口味了。那段時間我每天下班都在網上看自行車,出於天生對碟剎的喜愛,所以我有一個很明確的要求,那就是這倆公路車必須是碟剎。

或許是對於捷安特那份特殊的情感吧,最終我還是把目光轉向了捷安特,一開始是打算購買TCR Adv2 Disc的,但是12800元的官方售價,已經超出了我的預算,於是將目標轉向Defy系列。最終把Defy Adv3 Disc帶回了家。

聊聊我和自行車#5年5輛車,成長路上的自行車們

輪組貼紙是自己貼的

這是2019的最新款,當時的售價為9298元。因為購買這輛車是臨時決定的,沒有仔細研究過它的配置。後來才發現這車的前叉居然是全碳的,坐管也是碳的,頗為驚喜,畢竟同級的TCR是半碳前叉。

套件方面,傳動部分與手變是全套的禧瑪諾4700套件,至於剎車,則是捷安特自家的線拉油碟,畢竟這個價位不能要求更多了,就是把立上的鯰魚頭轉換器又醜又重(20款已經換成全套的4700油碟套件了,不過貴了好幾百)。

當然,原裝車絕對是滿足不了我的,又攢了一點資金後,便又開始了大改之路。

我把它的傳動換了整套的禧瑪諾105,當時R7000的油碟剛剛在各大廠商的整車上搭載,似乎還購買不了,再就是預算原因,手變和夾器我選擇了RS505(沒錯,就是那個遭人唾棄的rs505),要說這手變除了外觀醜了點,其實還挺好用的,手感也很棒。

原車花鼓軟綿綿的聲音和較高的重量,自然也是要換掉的,於是在某寶上找軲轆哥買了一對自編30mm框高鋁輪,花鼓聲音是我喜歡的那種,並且重量只有一千六百多克。

但是之後使用過程中發現起步較原裝兩千多克的輪組提升不是很明顯,看來捷安特家的輪組剛性還是不錯的,當然剛性再強,重量也是讓人嫌棄它的理由。

外胎換成了25mm的維多利亞RUBINO PRO,換完之後發現和原裝的28mm真空胎相比,感覺除了顛,還是顛,當然這對於早就練就鐵屁神功的我來說倒也不是個問題。後續還給坐墊換成了PRO的STEALE。

聊聊我和自行車#5年5輛車,成長路上的自行車們

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很喜歡給輪組貼上貼紙

之後來到了東莞工作,Defy自然也跟著我一併過來了。由於原裝的前後140mm碟片剎車力不是很足,所以我將前碟換成了160mm的RT86,為了更舒服則把外胎換成了同型號的28mm寬度。其他一些細節比如碟片和把立螺絲全部換成了彩鈦。

聊聊我和自行車#5年5輛車,成長路上的自行車們

由於想看起來簡潔些,所以輪組貼紙被我判死刑了

相信大家看到那兩根礙眼的油管了,我也看著不舒服,所以它自然是要被截掉的。

聊聊我和自行車#5年5輛車,成長路上的自行車們

輪組貼紙又活了!

由於對於改車到病入膏肓的程度,在我想到這個貼紙的創意後,便第一時間把它定製出來了。

騎車可不能只是一個人,於是在來東莞沒多久就在當地捷安特車店找到了組織,通過自行車結識了不少朋友。要說自行車這項運動真的很神奇,一群不相識的人聚在一起騎車,剛開始可能會因為不認識而顯得很拘謹,但是一旦啟程了,隔閡就會慢慢消失。

聊聊我和自行車#5年5輛車,成長路上的自行車們

一起去大嶺山爬坡

聊聊我和自行車#5年5輛車,成長路上的自行車們

一起打卡大屏障

就這樣結束了嗎?當然不!由於越來越不喜歡車子的塗裝,終於有一天我買了改色貼紙,把車子顏色給改了

聊聊我和自行車#5年5輛車,成長路上的自行車們

黑白,雖然沒什麼亮點,但是很簡潔耐看

發現沒,和顏色一起改變的,還有傳動。由於折騰的心在作祟,而且個人很喜歡單盤,所以即使它是一臺公路車,我也把它改成單盤了。

聊聊我和自行車#5年5輛車,成長路上的自行車們

後撥用的是GRX,飛輪則是XT M8000,盤片是42t的

單盤也用了一段時間了,和原來的雙盤相比,的確是找不到合適的巡航檔位了,不過反正不比賽,休閒騎居多,換來簡單的變速體驗和更簡潔的外觀也未嘗不可。

可能有細心的朋友們發現,我一直都沒有上鎖,其實我是買了鎖鞋的,但是很少用,因為我還是喜歡簡單一點,至於我的人身裝備,可以用寒酸來形容,因為我更喜歡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車子本身當中去,裝備則是能用就行。

經常有人問我,你怎麼那麼喜歡自行車啊,要說為什麼,因為自行車更像一名朋友,他能帶我去別人不曾到達的叢林深處探尋自我。

聊聊我和自行車#5年5輛車,成長路上的自行車們聊聊我和自行車#5年5輛車,成長路上的自行車們

能帶我在河邊看彩虹

聊聊我和自行車#5年5輛車,成長路上的自行車們

在橋上看日出

聊聊我和自行車#5年5輛車,成長路上的自行車們

在小夥伴的歡聲笑語中感受風劃過臉龐

通篇下來,都離不開兩個詞,那就是“改裝”和“折騰”,其實在我看來,這更像是“嘗試”,如《瘋狂動物城》電影片尾曲唱的那樣,“try everything”。

我們就是要嘗試一切,過程可能會有一些心酸,結果或許不如你想象的那樣完美,可就在這過程中,慢慢的我們就成長了,變得更好了,並且得學到了更多的東西。

就像我,再也不是那個連陌生超市也不敢去的小孩子了,而我成長的過程,自行車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獨自在外工作很久了,可我從未感到過孤獨,因為我知道,每當我推開家門,有一位摯友,就那樣站在那裡,靜靜地等著我回家,他就是自行車。

你也有故事嗎?一起來聊聊吧,詳情戳>>>全新有獎徵文上線 一起來聊聊你和自行車

聊聊我和自行車#5年5輛車,成長路上的自行車們
聊聊我和自行車#5年5輛車,成長路上的自行車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