褲子是生活必需服飾,關於中國傳承千年的褲子文化,你瞭解多少?

現代生活中,無論男女老幼,褲子已是一個極為普及的不可或缺的衣服品種。男褲女裙幾乎是世界性的共通的著裝現象(個別情況除外,比如蘇格蘭男人穿半身裙,東南亞男人穿沙龍)。裙子成了女性的代名詞。但是褲子並不是有人類就有的著裝,它是在人類的進化發展過程中產生的,西方國家有西方國家的褲子歷史和文化,中國自然也有中國自己的褲子文化。那麼中國傳承千年的褲子文化是什麼樣的呢?

褲子是生活必需服飾,關於中國傳承千年的褲子文化,你瞭解多少?

中國褲子的起源

從歷史上看,褲子最早產生於遊獵、遊牧民族。比如,中國北部和西部的胡人、是最先穿褲子的民族。而文化發達的中原地區卻沒有褲子這種形式。從歷史上來看,男性穿褲子是早於女性的,都是作為外衣來穿,女性穿著要更晚。那麼最初褲子是怎麼產生的,是什麼原因讓人們想到要穿褲子呢?

(1)生體保護說。這種學說認為服裝的起源是人類為了適應氣候環境(主要是對應寒冷)或為了使身體不受外物傷害。一方面保暖、禦寒既是服裝的目的,又是服裝的起因,另一方面為了保護性器官不被外界其他物體所傷害(如草木、有害的蟲子等),人類發明了腰布、兜襠布、袋等,把這部分保護起來,進而把身體的其他部分——頭部、軀幹部、四肢、手、腳等包裹起來,這就產生了衣物。

(2)人體裝飾說。這種說法認為服裝的起因來自於人們想使自己更富有魅力,想創造性的表現自己的心理衝動。另外,人類之所以要穿用衣物,用各種方式來遮蓋身體,是出於羞恥心。

人類穿褲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期,在中國甘肅玉門出土的新石器時期的彩陶中就已經有褲子的形象出現。人類社會還沒有馴服野獸時,狩獵是惡劣環境中人們主要的生存手段。狩獵的生活要求人們進行大量的戶外活動。褲子不僅能夠幫助人們抵禦寒冷的氣候,還能夠保護肢體,方便活動。在新時期時代的仰韶文化時期,人們的生活開始步入穩定期,這時候就開始有了原始的農業和養殖業,也就有了褲子的痕跡。

褲子是生活必需服飾,關於中國傳承千年的褲子文化,你瞭解多少?

另外,前蘇聯的北部發現的兩具少年遺體,生存年代大約是 10 萬年前,他們身上就穿著皮製的褲子,後來在同一地區發掘的 3.3 萬年前的男性木乃伊身上也穿著皮褲。在這兩個遺蹟中可以發現象牙製品這種狩獵生活的痕跡。那時候的人類處於共同發展進化的階段,基本可以說是同步的,這些證據是人類通用的,畢竟那時候的人類還沒有國家的概念。

中國褲子的發展歷程:從脛衣到合襠褲

追溯整個中國歷史的發展歷程,經過仔細分析你會發現,褲子的發展,整體上經歷了從脛衣到合襠褲的過程:

(1)發展初期的脛衣

商周時期的服裝形式,主要採用上衣下裳制,人們把褲子穿在裳的裡面。當時的褲子不分男女,沒有褲襠和褲腰,只有兩隻褲管,穿時只包裹兩條小腿,也就是脛部,因此,古人又稱為“脛衣”。這種褲子主要是為了在冬天起到保暖作用。因此,夏天也可以不穿,貧窮的人即使冬季也穿不起脛衣。 褲子在商周時期只有脛衣這種簡單的形式,和中原地區的生存環境有關。中原地區的生存環境比較好,當時的人們已經過上了農耕的定居生活,不需要到處遊獵和遊牧,對於服裝的機能性的要求並不是那麼高,因此褲子這種機能性強的服裝在中原地區並不是必備的。

相反,對一些遊牧部落來說,惡劣的生存環境要求服裝必須能夠滿足生存的需要。在日常的騎馬、打獵和放牧的生活中,褲子既便於活動,又能夠保護身體,因此,在文化相對落後的遊牧民族中,褲子能夠從腰部包裹到小腿,還出現了合襠褲的形式。

褲子是生活必需服飾,關於中國傳承千年的褲子文化,你瞭解多少?

(2)經過文化薰陶改良後的開襠褲與合襠褲

合襠褲和開襠褲是中國兩種主要的褲子形式。早在新石器時代的甘肅地區就有開襠褲這種形式,開襠褲也是北方的遊牧民族——契丹族的重要褲子品種,為了更好的保暖,有的還製成綿褲。

漢民族為主的文化發達的中原地區,也有開襠褲和合襠褲兩種形式。開襠褲在湖北地區的戰國楚墓和南宋時期福州的黃昇墓以及江蘇的周瑀墓中都有開襠褲的實物出土,說明開襠褲在漢族地區有著相當長的歷史。從這些實物資料分析,開襠褲有兩種形式,一種從後面開襠,前面是縫合的,沒有臀部的結構;另一種從兩腿連接處開襠,有臀部結構。這兩種形式都可以有單獨的襠片。由於開襠褲不能夠遮羞,人們往往把開襠褲作為內衣來穿,外面再穿上裳。

褲子是生活必需服飾,關於中國傳承千年的褲子文化,你瞭解多少?

合襠褲不僅保暖、方便行動,還能夠遮羞,慢慢作為外衣流行開來。中原地區穿合襠褲是從春秋時期開始。出於戰爭的需要,趙武靈王提倡士兵穿合襠褲,從此,合襠褲成為軍隊和下層勞動人們的外衣,但是,開襠褲仍然是當時上層階級主要的褲子形式,直到東漢,合襠褲才在社會上普及。

褲子是生活必需服飾,關於中國傳承千年的褲子文化,你瞭解多少?

西漢甚至更早的女性一直穿開襠褲,外面再穿上裙子遮羞,這種情況一直到東漢,漢昭帝的皇后出於爭寵的目的,在宮廷女性中推廣合襠褲,以後慢慢在民間流行開來。但是,上層階級仍然延續傳統的穿著習慣,將合襠褲穿在裳裡面。長期以來,上層階級外穿褲子是一種極不禮貌的行為,西漢的司馬相如曾為了羞辱別人而只穿短褲出現在街市上。

合襠褲和開襠褲這兩種基本形式是長期民族融合的產物。以漢民族為主的主流文化在和少數民族文化的不斷接觸碰撞中,吸收了少數民族褲子的很多元素,而少數民族地區也受到主流文化的影響,兩者不斷豐富著中國的褲子文化。

褲子是生活必需服飾,關於中國傳承千年的褲子文化,你瞭解多少?

漢代、魏晉南北朝和唐代在中國歷史上都是民族交流頻繁的時期,而且,主流社會對異域文化也採取開放的態度,因此,產生了褲子的許多新形式。一方面,一些少數民族的剛剛建立政權,迫切需要模仿文化發達的中原地區,由此,中原地區的服裝在少數民族地區得到推廣,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就全面推行漢化政策,禁止穿著胡服。另一方面,北方少數民族的服裝短小合體,便於活動,在中原地區廣泛流行。

唐朝文化是開放而兼容幷蓄的,審美趣味上除了雍容大方的風格外,還以其對異域風格的廣泛接受為特點,表現在褲子文化上,褲子的形式也帶有更多異域文化的特徵。受北方少數民族服裝“胡服”的影響,褲腳收口的小口褲十分盛行。無論男性、女性,也無論上層階級還是勞動人民,都喜歡穿用小口褲。

褲子是生活必需服飾,關於中國傳承千年的褲子文化,你瞭解多少?

明清時期,人們的生活節奏日益加快,著裝方式也發生了變化。中上層階級平常在家中可以不穿袍褂,只穿衫、褲,尤其在平民百姓中,褲裝是主要的服裝形式。人們為了勞動方便和保暖,有時也用寬布帶把褲腿紮緊,清朝男女都普遍穿著膝褲。膝褲的形式是無襠,褲腿上端裁製成尖角狀,和腰部相連。穿時可以露出臀部及大腿外側,裡面一般穿上合襠褲。不同時期的膝褲形式上也有所差別,變化主要體現在褲腿。清初,褲腿呈直筒狀;清朝中期的膝褲則是上寬下窄,為了方便穿脫,在褲腳處開衩,用帶繫結;晚清流行的膝褲的褲腿以寬鬆肥大為美。

褲子是生活必需服飾,關於中國傳承千年的褲子文化,你瞭解多少?

結論

以漢文化為主流文化的中華文明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雖然也有來自北方的蠻族的軍事侵擾,但並沒有真正可以同它抗衡的文化力量,軍事征服者反過來會被它的文化所征服。中國文化並沒有象西方文化那樣產生明顯而持久的斷裂,中國文化的核心並沒有改變,中國的思想文化仍是以儒學為中心又兼容釋道的文化。這種文化的連續性和包容性導致了中國褲子的發展呈現多種形式並存的局面。

到了近代,中西方的文化交流的衝擊下,現在人們的褲子很多都融入了西方的文化,為了時尚和方便,現代國人穿著都基本西化,但其中也融合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和觀念,普遍來說,西方的褲子褲腿偏窄,講求貼身,中國的褲子偏寬,講求的是自然。不過還是希望中國的千年文化不要被丟棄,能夠在不但是褲子,生活中的各方面都體現中華文化的精華,這樣也算是對中華文化的很好繼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