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浦東丨曾經入夜就漆黑的家園如今是世博“黃金地段”

“剛搬來的時候,

這裡看出去還是大片的農田。

幾十年來,

變化實在太大了。”


家住浦東新區周家渡街道上南三村的包永虎忍不住感嘆道。周家渡,這個浦東新區最“年長”的街道,乘著世博會的東風,迎來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01

從“蝸居”到兩室戶


“當時我們家很小,7平方米里住了6個人。”包永虎回憶當初一家人“蝸居”在浦西時的情形,直言“條件真的很艱苦”。工作一年後,自覺文化水平不夠高的他,經廠裡推薦,決心到盧灣區業餘大學繼續學習。畢業後,他利用所學知識搞編程、開模具,促進工廠產量和產品質量大幅提升。為了表彰他的貢獻,廠長將唯一一個福利分房的名額給了包永虎。


1985年,包永虎從當年的南市區搬來周家渡,一家人住進了上南三村一套擁有獨立廚衛的兩室戶。“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居住條件雖說是好了許多,但那時的周家渡可以說還保持著“田園風光”,路邊隨處可見大片的田野和彎彎曲曲的小河溝,甚至還能在裡面釣到小龍蝦。


“搬來浦東的時候,這裡只有83路和84路兩條公交線,晚上七八點車就沒有了。”包永虎回憶道,當時的周家渡,交通極為不便利。他去南市區上班,需要先坐公交車到南碼頭,再換乘擺渡,最後再換一輛公交車。如果遇到大霧天,輪渡停航,那麼當天可能就上不了班了。


對於當初居住在周家渡的人來說,除了出行不便,看病也是個大問題。上世紀90年代,有一次包永虎的丈母孃生病了,為了能去一家醫療條件好些的醫院看病,一家人大晚上還得等擺渡船去江對岸。


02

從工廠林立到世博主陣地


當看到周家渡即將成為世博會主會址的新聞時,包括包永虎在內的許多周家渡居民內心充滿了期盼,因為大家看到了這片土地未來的發展前景。


曾經的周家渡工廠林立,上鋼三廠、章華毛紡廠、周家渡造船廠等一批工廠坐落於此。包永虎說,二十多年前這裡“基本上看不到什麼好天氣”,工廠煙囪持續不斷向上空排放著或白或黃的濃煙。2006年的一天,伴隨著一聲巨響,上鋼三廠16層廠房主樓成功爆破,為世博園區騰出土地。藉著這股春風,周家渡實現了在破立之間“騰籠換鳥”,汙染不再。如今,在藍天的映襯下,中華藝術宮的那抹中國紅顯得格外明豔。


人在浦東丨曾經入夜就漆黑的家園如今是世博“黃金地段”

中華藝術宮


世博會為周家渡的發展按下了“快進鍵”:盧浦大橋、西藏南路隧道相繼通車;通向世博園的浦東南路,拓寬成雙向六車道;一大批老舊小區的建築外立面得到整新……周家渡舊貌換新顏,居民的生活環境和出行條件有了切實改善。


人在浦東丨曾經入夜就漆黑的家園如今是世博“黃金地段”

盧浦大橋


站在上南三村門口,便可以望見不遠處的世博軸長廊。世博會召開之時,包永虎說家附近特別“鬧忙”,總是能看到絡繹不絕的人前來參觀。“小區裡很多人都去參觀過世博會,特別好!”


03

變身“黃金地段”


周家渡因世博會氣象一新,後世博時期,周家渡“變身”的腳步依然未停。包永虎頗為自豪地說,現在自己住的小區“已經變成黃金地段了”。


“浦東開發開放三十年以來,確實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包永虎說。如今,周家渡集合了地鐵6號線、7號線、8號線、13號線,居民再也不用苦等公交車和輪渡;原世博軸改建的世博源購物中心集購物、餐飲、娛樂、文化、休閒於一體,給周邊居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三甲醫院相繼落戶浦東,社區醫院也正不斷升級,再也不用長途跋涉到江對岸看病。


除此之外,實施“平改坡”工程、完善無障礙設施、整治小區綠化……在包永虎看來,這些大大小小的動作“確確實實為居民做了實事”。空閒時間,他便會去小區內的花園或是涼亭坐坐,曬曬太陽,和老鄰居嘮嘮家常,好不愜意。


人在浦東丨曾經入夜就漆黑的家園如今是世博“黃金地段”

疫情期間,包永虎作為志願者,站好小區的測溫崗


作為一名周家渡“變身”的見證者和受益者,包永虎說:“浦東開發開放帶來了很好的成果,我們老百姓確實感受到了。相信未來經過大家的努力,浦東的建設一定會更加興旺,居民的生活一定會更上一層樓。”退休後的他依然希望能發揮餘熱。疫情期間,他也穿起志願者紅馬甲,站在社區抗疫一線。用自己的身體力行,為周家渡添彩。


新民眼工作室

作者 | 黃佳琪

圖片 | 孫中欽

視頻 | 李永生

編輯 | 包雍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