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古宋七子》44別宥白心成大道(4)

純白存心道心術 安民天下心之行

宋鈃“別宥”思想的目的在於“白心”。“白心”即通過見侮不辱、情慾寡淺、禁攻寢兵及非鬥等別宥之法,純白存於心中彰明其志,使心恢復本然澄澈的狀態,這也是宋尹學派追求之境界。《莊子·天下》點出宋子之學的要旨在於“語心之用,命之曰心之行”,“願天下之安寧以活民命,人我之養,畢足而止。以此白心”,“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心術上》經文開篇便說:“心之在體,君之謂也。”即掃除慾念,抱虛守靜,修養內心。由此可見,宋鈃重視心得作用及地位,以“心術”為其理論之基礎。所謂“心術”即“心之行”。

《管子·白心》為宋尹學派之遺著,更以“白心”為主旨,除以隱語論心為身主及其作用,並呼籲人們通過審慎的觀察,去除外在事物對心的干擾,如雲:“人言善亦勿聽,人言惡亦勿聽,持而待之,空然勿兩之,淑然自清,無以旁言為事成。察而徵之,無聽辯,萬物歸之,美惡乃自見。”學者葛瑞漢在《論道者——中國古代哲學論辯》中指出:“宋鈃有別於墨家的地方在於提出一個實行改革的新處方,通過意識到觀點狹隘(別宥)來改變人的內心世界,從他人的判斷祛除自負自大,以及認識到人把本來不多的基本需要人為地膨脹了(按,即‘人之情慾寡,而皆以己之情為欲多’)。孔子和墨子把‘行’理解為社會行為,宋鈃強調注意‘心之行’。……他在轉向專注內心方面扮演了主要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