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配图,版权市场的悲哀还是行业规范的前兆?

近日,视觉中国—一家从事图片生产、传播和版权交易的互联网上市公司,因主张黑洞照片版权而备受诟病,其图库收纳国旗、国徽,以及未获授权图片并进行版权交易的行为更是引发众怒。目前视觉中国网站已被天津网信办责令整改。此事一出,类似网站,如全景网络、东方IC也相继闭站自审。

1、视觉中国事件引发图片版权市场波澜

事实上,在视觉中国因此事全网皆知之前,很多市场上的企业和自媒体就曾被其主张过图片侵权,并碍于自身“理亏”或版权意识的匮乏,或多或少支付过一定的费用“平事”。根据天眼查网站的数据,截至2019年4月18日,视觉(中国)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涉诉142起,旗下汉华易美(天津)图像技术有限公司涉诉4011起,华盖创意(北京)图像技术有限公司涉诉高达8061起,而大部分诉讼的案由都为著作权侵权纠纷,被告中不乏腾讯、搜狐、新浪、如家酒店、光大银行等知名企业。


不敢配图,版权市场的悲哀还是行业规范的前兆?

图片来源:天眼查

当然,若视觉中国自身确实为图片权利人,则正当维权无可厚非,而问题在于其权利人的身份存疑,若其图片库的素材本身就是从其他渠道盗用而来,又打着权利人的旗号索要高额的侵权赔偿,可谓是典型的贼喊捉贼。事件发生后,视觉中国发布了致歉信,信中说明其不合规图片由签约供稿人提供,而平台负有审核不严的责任,至于平台到底是没有做到严格确权,还是放任为之,从其图片千元到万元不等的高额售价中可见一斑。正如央视评论所说,“视觉中国以‘能奈我何’的嘴脸,把法务做成销售,一头侵犯原创者的合法权益,一头对使用者进行维权敲诈”。

不敢配图,版权市场的悲哀还是行业规范的前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影像新浪微博

2、图片版权保护相关问题的思考

视觉中国事件发生后,打着维权名义碰瓷的“视觉中国们”成为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曾经支付过高额版权费用的企业和自媒体更是借此机会出了一口恶气,在全民唾弃知识产权界“黑恶势力”的同时,更引发了公众对版权保护的相关问题的思考,人民日报发布的新浪微博中发问“怎样的图片能收费?著作权是否真成立?”与此同时,另外两个问题也同样值得关注:作为图片的使用者,如何合理使用他人的智力成果;作为图片的创作者,又该如何保护自身的版权。

根据《著作权法》和《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的规定,作品是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固定的智力成果。美术和摄影作品都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只有在以下情形下使用,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

不敢配图,版权市场的悲哀还是行业规范的前兆?


图片来源:北大法宝v6

也就是说,使用他人的图片作品,除法律规定的合理使用情形外,应当与著作权人订立许可使用合同,得到作品的授权后,方可在授权地域、期间和授权范围内使用作品。

视觉中国作为版权管理交易公司,其图库中的图片应该明确得到著作权人的授权,而非将其签约供稿人提供的图片不加审查,加上自身水印后明码标价进行交易,且在交易图片时也应在授权协议中明确约定授权使用范围。另外,对于商用图片来说还存在肖像权的问题,对于未取得肖像权授权的图片,也应明确说明。

互联网的发展让搜集素材的渠道更加广泛和通畅,著作权人也从专业化向大众化转变,只要拥有一部手机,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拍出享有著作权的图片并上传到社交网站,也正因此,对作品的保护变得愈发困难。作为图片的著作权人,在完成作品时已经享有著作权,但为权利得到更好的保护,可以通过登记方式对著作权进行登记。一旦发现自己的作品被侵权,应当尽量搜集侵权证据,联系侵权人或诉诸法律进行维权。

3、版权市场净化需各界努力

图片网站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人民日报发表的评论中提到,“尊重原创和版权,这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共识。具体公司经营模式的优劣,也不能否定第三方平台在保护知识产权、捍卫创作者权益中的积极作用”,对于视觉中国此类平台,我们批判它的经营模式,但也不能矫枉过正,一棍子打死。视觉中国事件的发生同时也推动了国家对于版权市场的规范,国家版权局就此事回应道,“国家版权局重视图片版权保护,依法维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各图片公司要健全版权管理机制,规范版权运营,合法合理维权,不得滥用权利。国家版权局将把图片版权保护纳入即将开展的‘剑网2019’专项行动,进一步规范图片市场版权秩序。”4月14日,人民网发表文章表示,“为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更好整合媒体图片资源,保护创作者合法权益,人民网倡议主流媒体在净化版权市场一事上主动担当。全国主流媒体应尽快在图片采编、使用和版权交易等方面形成联动机制,实现共融互通,建立合作联盟,成为图片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

通过社会各界的努力,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实现网络飞速发展与版权保护的平衡仍然任重道远,视觉中国事件的爆发直接推动了有关部门对版权交易行业的规范和治理,同时也为公众上了一场生动的版权公开课。无论是高价购买未得到授权的图片还是将他人的图片拿来就用都不是正道,“不敢配图”恰恰体现了版权意识的提升,当版权交易实现合规、便捷,公众自然也就可以合理、放心配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