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岳父不貪圖享受親上前線,47歲被酷刑殺害,老家只建衣冠冢

太平天國辛酉十一年正月二十六日(即公元1861年3月6日),太平天國幼天王洪天貴福在《封授賴冠英等職爵詔》中,晉封“張立邦為天朝九門御林擴天義”。

洪秀全岳父不貪圖享受親上前線,47歲被酷刑殺害,老家只建衣冠冢

太平天國幼天王劇照

在那個年頭,太平天國尚沒有濫封王,這“天朝九門御林擴天義”,可謂是天國很高的爵位:“天朝”,是太平天國自稱,根據太平天國典籍《欽定敬避字樣》規定:“天堂、天朝,天父天兄天王聖殿也,別邦別代別省不得稱朝、堂字樣”。

洪秀全岳父不貪圖享受親上前線,47歲被酷刑殺害,老家只建衣冠冢

“九門御林”是一虛銜,“九門”是指大南門、小南門、大東門、小東門、北門、太平門、水北門、旱西門、水西門等門,“御林”即指御林軍,古代帝王的禁衛軍,天國老將曾天養、青年將軍範汝增曾被被賞“九門御林”,被視為值得信賴的保衛天京九門的禁衛軍指揮官一種殊榮。

洪秀全岳父不貪圖享受親上前線,47歲被酷刑殺害,老家只建衣冠冢

“擴天義”則是義爵,為太平天國六爵之首,後來的忠王李秀成封王之前是合天義,英王陳玉成封王之前是成天義、楊輔清封王之前是木天義,洪秀全的大管家蒙得恩則是贊天義。可見幼天王詔書中晉封張立邦這個擴天義是非常有分量的。

洪秀全岳父不貪圖享受親上前線,47歲被酷刑殺害,老家只建衣冠冢

那麼,這張立邦是什麼人呢?他作出了什麼貢獻會有如此殊榮?

洪秀全岳父不貪圖享受親上前線,47歲被酷刑殺害,老家只建衣冠冢

原來,張立邦是太平天國的“王丈”,根據太平天國戊午八年(1858)《太平禮制》規定:“(天王的)後宮父稱王丈……天下人大同稱王丈。”張立邦,又名張逸民,字厚裕,號曉峰,又號禹州,又號曉駟,安徽桐城會宮鄉東昇村張家新屋人,他和洪秀全一樣出身寒微,貧而好學,一心想通過科舉考試,取得功名,改變命運,不過文化水平比女婿洪秀全要高出一籌,洪秀全考了多年連半個秀才也沒有撈上,張逸民則是考中秀才,但這秀才是沒能做官的資格,只是考舉人的時候,曾三次參加鄉試都是落第而歸,無法獲得“修齊治平”,便回家當了一名郎中,有時窮苦姓免費看病,在地方同樣聲望頗高。

洪秀全岳父不貪圖享受親上前線,47歲被酷刑殺害,老家只建衣冠冢

科場失意的張立邦本來找到個安身立命的職業,又知書達禮,完全可以終生過得較好。沒有想到的是,一場太平天國運動,使他捲入其中不能自拔。

洪秀全岳父不貪圖享受親上前線,47歲被酷刑殺害,老家只建衣冠冢

當年,洪秀全領導的農民起義成燎原之勢,攻佔武昌後順江揚帆東進,千舟競發,旌旗耀日,“帆幔蔽江,銜首數十里”,勢如破竹,直逼安徽,那時的安慶是省會,清朝兩江總督陸建瀛喪魂落魄,“星夜遁逃歸江寧”,安慶城內大小官員,或攜家室、財寶倉皇逃竄,或將金銀珠寶藏於院落、鄉村。

洪秀全岳父不貪圖享受親上前線,47歲被酷刑殺害,老家只建衣冠冢

今日被人稱為藏寶地

太平軍佔領安慶後並不停留,拔營東下南京,這時清軍又乘機回佔,殺回來後當上安徽巡撫的周天爵,聽說前任巡撫在太平軍攻城時,將藩庫銀秘密轉移到“會宮小壩”(今屬樅陽縣會宮鎮),便帶著大軍來此尋寶。

洪秀全岳父不貪圖享受親上前線,47歲被酷刑殺害,老家只建衣冠冢

張立邦老家居所

這些一心想發橫財的撫衙官吏,挨家挨戶強行搜查,家家戶戶被挖地三尺,竟一無所獲,惡吏斷定藩庫銀在會宮被“反逆”搶劫,並以搶竊“皇綱國庫”罪而定案。他們焚燒村莊,濫殺無辜,三百多村民無故被慘殺。官兵所到之處,無不縱火殺掠,給人民帶來了極大災難。

洪秀全岳父不貪圖享受親上前線,47歲被酷刑殺害,老家只建衣冠冢

張家祠堂的戲臺

刀光血影之中,本想普世濟民的醫生張立邦義憤填膺,他置個人生命於不顧,挺身而出,與搜查的衙門幹吏展開了針鋒相對的辯理,“會宮一帶,沒有皇封,哪來的皇綱國庫?你們沒有查到被盜的證據,何以誣良為盜?”並厲聲怒斥慘無人道的官兵,堅決要求他們立即停止無休止的暴行。

洪秀全岳父不貪圖享受親上前線,47歲被酷刑殺害,老家只建衣冠冢

張家紀念處

正為沒有搜索到大批金銀財寶發愁的衙門官吏,頓時暴跳如雷,惱羞成怒,說不定就是你小子藏匿了金銀財寶,便叫囂:“來人,把這個鄉間刁民打入死牢。”結果,張立邦竟被誣以盜竊“皇綱國庫”要他交出寶藏,無果之後定首犯的罪名,判處死刑,秋後處斬。

洪秀全岳父不貪圖享受親上前線,47歲被酷刑殺害,老家只建衣冠冢

今日張立邦出生的那個村子

1853年10月14日,清官吏捆綁張立邦赴北門外行刑,沒有想到是,太平軍將領胡以晃率部攻下縣城,劊子手驚慌逃竄,因而獲救,並加入太平軍並擔任軍醫工作,由於他精通醫術,尤擅治療眼疾,胡以晃便將他推薦給了陳玉成。正在這時,天王洪秀全正患眼疾,多方治療均無效果,下詔書尋求良醫。陳玉成接到詔書,立即將張立邦送天王府。

洪秀全岳父不貪圖享受親上前線,47歲被酷刑殺害,老家只建衣冠冢

張立邦很快治好了天王的眼疾,洪秀全大喜,封張立邦為天朝“督內醫”,成為天王的保健醫生,在天王府,張立邦與天王走得很近。張立邦有一個女兒,自幼聰穎姣美,“淑賢能文,貌亦端莊”,文章詩詞,琴棋書畫,無所不能,人稱“才女”,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

洪秀全岳父不貪圖享受親上前線,47歲被酷刑殺害,老家只建衣冠冢

1855年1月18日,天王於41歲生日這天,迎娶了張立邦之女,天王與張姑娘在天王府舉行了盛大的婚禮儀式,正式將張立邦之女封為王妃(民間人稱“張王妃”),晉封張立邦為“王丈”,官御醫兼參事。據張汝南《金陵省難紀略》一書記述:“洪賊及賊子壽,則各王選妃進貢,賊亦辭而受其一……時有桐城某以舟載其女進於天王,女年十九,色甚美,能書畫,曉音律,天王看過,發交某大妹教習天情,然後進御。故人得見其美,封某為國丈。聞某建衙於桐城,聲勢顯赫。”

洪秀全岳父不貪圖享受親上前線,47歲被酷刑殺害,老家只建衣冠冢

由於他顯赫地方,影響頗大,張立邦也由此成為官方的眼中釘,桐城地方團練突襲他在桐城的“國丈府第”。據胡潛甫《鳳鶴實錄》:1856年12月20日,練勇“自孔(城)整隊扎義津橋高崗。次日,(胡大新密至會宮(張逸民家鄉),直搗偽國丈張立邦住宅,惜五鼓帶數十賊逃往連城(樅陽鎮附近)。”時張立邦及其女在天京,家中有有十餘名太平軍看護。張家人提前獲悉消息,與太平軍士兵一道去了有重兵把守的樅陽鎮。

洪秀全岳父不貪圖享受親上前線,47歲被酷刑殺害,老家只建衣冠冢

1860年6月,曾國藩採取深掘長壕,步步為營,漸次推進,穩紮穩打,圍城打援,天京門戶安慶為湘軍包圍,以水師佔據江面,形成水陸齊進之勢,城中的太平軍陷入了長期的圍困之中,形勢愈益危急。

洪秀全岳父不貪圖享受親上前線,47歲被酷刑殺害,老家只建衣冠冢

此時,晉升擴天義才幾個月的張立邦,危難之際請命帶兵出京返回家鄉,加入安慶保衛戰,解救安慶之圍,率太平軍進入安徽後,在安慶外圍東線與湘軍展開激烈的爭奪戰,未能與城內太平天國守軍匯合,他親自率諜報人員為太平軍蒐集情報。

洪秀全岳父不貪圖享受親上前線,47歲被酷刑殺害,老家只建衣冠冢

然而,1861年6月據《咸豐年間名人函札》載,曾國荃於函告清高級幕僚徐宗幹說:“頃據管帶桐城東鄉團總李恩元稟稱,於(六月十九日)拿獲奸細(供稱),……偽王丈張立邦已至廬江邑羅昌河打館(宿營)等語。李恩元比帶團練炮劃潛赴羅昌河,將張立邦生擒,並斬獲二十餘人。現將該逆已解來安慶訊辦矣。”

洪秀全岳父不貪圖享受親上前線,47歲被酷刑殺害,老家只建衣冠冢

張立邦被俘後,《曾國藩全集·家書》載:“二十九日夜接來信,知偽王丈張立邦拿獲正法。”1861年6月28日,曾國荃下令動以鐵梳子酷刑,張立邦屍骨無存,時年47歲。張氏族人為張立邦、張傳宗父子,分別建了衣冠冢。張氏父子墓,位於今樅陽縣會宮鎮城山村張家新屋南小葫蘆崗東。

洪秀全岳父不貪圖享受親上前線,47歲被酷刑殺害,老家只建衣冠冢

同治三年(1864年),曾國荃下令點火引爆炸藥攻城,隨著天崩地裂的一聲巨響,城垣炸開一個大缺口,清軍蜂擁而入,攻進天京,旋即天京失陷,張立邦之女張王妃不甘被辱,自盡殉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