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浮運安裝一體船進塢

4月27日,深中通道核心裝備自航式沉管運輸安裝一體船“一航津安1”正式開赴牛頭島沉管預製智慧工廠深塢區。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浮運安裝一體船進塢

這是世界首制集沉管隧道浮運安裝於一體的專用船舶,進塢後將連接首節沉管E1開展二次舾裝,對確保沉管安裝毫米級的精度控制起重要作用,標誌著項目首節沉管對接工作進入關鍵時期。二次舾裝作業預計5月下旬完成,為6月底實現首節沉管浮運安裝奠定重要基礎。


開啟二次舾裝

為首節沉管浮運安裝添“慧眼”

上午9點30分左右,約5個小時航行後,“一航津安1”從西人工島施工現場附近出發,順利抵達位於珠海桂山牛頭島沉管預製智慧工廠深塢區。

據瞭解,在深塢區,一體船將要完成船管初步連接、二次舾裝、安裝系統調試、船管分離、管節調平、浮態標定、一體船調平、船管連接、管節壓載、管節沉放、管節絞移、管節縱坡調整、坐底標定、管節提升等施工任務。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浮運安裝一體船進塢

接下來,一體船將與項目首節“巨無霸”E1管節“正式會面”,初步連接後開展二次舾裝作業。

據瞭解,二次舾裝主要分為管內舾裝和管頂舾裝,管內舾裝包括蝶閥驅動頭、攝像頭、水箱液位傳感器、壓載水控制櫃等安裝,管頂安裝包括導向杆、導向托架、測量塔等安裝。

“簡單來說,二次舾裝就好比為沉管安裝添‘慧眼’,通過管內舾裝和管頂舾裝安裝這些設備,能確保沉管在水下對接的時候,能夠按照設定的要求,精準對接。”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項目部常務副總經理嶽遠征解釋。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浮運安裝一體船進塢

作為深中通道項目“量身打造”的專用船舶,“一航津安1”具有系統集成度高、自動化程度高、安全控制性能高、施工精度高等優勢,可有效克服繁忙複雜航路、基槽長距離橫拖、深水沉放、複雜風浪流等不利建設條件,不但大大增強了沉管浮運安裝能力,保障施工安全,而且極大提高了施工精度和施工效率。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浮運安裝一體船進塢

按照建設計劃,二次舾裝作業預計於5月下旬完成,其後一體船還將有一次帶著“巨無霸”管節開展的重載演練,為6月底前浮運安裝奠定重要基礎。預製好的沉管要從珠海市桂山島運送到深圳側隧址上方進行沉放,一體船將有效化解沉管長距離運輸的安全風險和航道疏浚等難題,在沉管運輸安裝方式上實現系統性革新。

世界首制“中國造”

實現沉管精準沉放與高精度對接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為世界首例雙向八車道海底沉管隧道,其斷面寬度達46-55.46米,比港珠澳大橋雙向六車道鋼筋混凝土沉管隧道斷面還要寬,單孔跨度超過18米,沉放最大水深達到40米,沉管結構的受力非常複雜,是目前世界上最寬的海底沉管隧道。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浮運安裝一體船進塢

“項目面臨的難題主要是國內全產業鏈都沒有相應工程建設經驗和標準,為此,我們組織設計、施工、科研、裝備四位一體產學研結合的攻關模式。歷經三年研發,基本上成功攻克了項目乃至行業的‘卡脖子’技術難題,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建設成套技術和中國標準,填補了相關領域的空白,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深中通道項目總工程師宋神友表示。

“一航津安1”研發歷經3年艱辛,由深中通道管理中心牽頭組織,中交一航局提出、上海振華設計、黃埔文衝建造,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目前已獲得國家專利並申報了國際專利。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浮運安裝一體船進塢

據悉,“一航津安1”於2018年7月26日開工建造,是世界上第一艘集沉管浮運、定位、沉放和安裝等功能於一體的、具有DP動力定位和循跡功能的專用船。

該船主船體採用雙體船船型設計,船長190.4米、船寬75米、型深14.7米,甲板面積相當於兩個標準足球場,左右片體各配備1臺9280千瓦推進主機,運載80000噸級沉管深水靜水航速可達5節。每個片體各配備4臺側推,滿足DP動力定位要求,具有航跡追蹤及偏移糾偏功能,在不需要其它船舶協助的情況下,可嚴格按照設定寬度進行循跡航行。

相比傳統管節浮運安裝方式,可有效減少浮運航道的疏浚量。另外,該船配備沉管沉放姿態控制系統,可實現沉管水下50米的精準沉放與高精度對接。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浮運安裝一體船進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