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浮运安装一体船进坞

4月27日,深中通道核心装备自航式沉管运输安装一体船“一航津安1”正式开赴牛头岛沉管预制智慧工厂深坞区。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浮运安装一体船进坞

这是世界首制集沉管隧道浮运安装于一体的专用船舶,进坞后将连接首节沉管E1开展二次舾装,对确保沉管安装毫米级的精度控制起重要作用,标志着项目首节沉管对接工作进入关键时期。二次舾装作业预计5月下旬完成,为6月底实现首节沉管浮运安装奠定重要基础。


开启二次舾装

为首节沉管浮运安装添“慧眼”

上午9点30分左右,约5个小时航行后,“一航津安1”从西人工岛施工现场附近出发,顺利抵达位于珠海桂山牛头岛沉管预制智慧工厂深坞区。

据了解,在深坞区,一体船将要完成船管初步连接、二次舾装、安装系统调试、船管分离、管节调平、浮态标定、一体船调平、船管连接、管节压载、管节沉放、管节绞移、管节纵坡调整、坐底标定、管节提升等施工任务。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浮运安装一体船进坞

接下来,一体船将与项目首节“巨无霸”E1管节“正式会面”,初步连接后开展二次舾装作业。

据了解,二次舾装主要分为管内舾装和管顶舾装,管内舾装包括蝶阀驱动头、摄像头、水箱液位传感器、压载水控制柜等安装,管顶安装包括导向杆、导向托架、测量塔等安装。

“简单来说,二次舾装就好比为沉管安装添‘慧眼’,通过管内舾装和管顶舾装安装这些设备,能确保沉管在水下对接的时候,能够按照设定的要求,精准对接。”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项目部常务副总经理岳远征解释。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浮运安装一体船进坞

作为深中通道项目“量身打造”的专用船舶,“一航津安1”具有系统集成度高、自动化程度高、安全控制性能高、施工精度高等优势,可有效克服繁忙复杂航路、基槽长距离横拖、深水沉放、复杂风浪流等不利建设条件,不但大大增强了沉管浮运安装能力,保障施工安全,而且极大提高了施工精度和施工效率。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浮运安装一体船进坞

按照建设计划,二次舾装作业预计于5月下旬完成,其后一体船还将有一次带着“巨无霸”管节开展的重载演练,为6月底前浮运安装奠定重要基础。预制好的沉管要从珠海市桂山岛运送到深圳侧隧址上方进行沉放,一体船将有效化解沉管长距离运输的安全风险和航道疏浚等难题,在沉管运输安装方式上实现系统性革新。

世界首制“中国造”

实现沉管精准沉放与高精度对接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为世界首例双向八车道海底沉管隧道,其断面宽度达46-55.46米,比港珠澳大桥双向六车道钢筋混凝土沉管隧道断面还要宽,单孔跨度超过18米,沉放最大水深达到40米,沉管结构的受力非常复杂,是目前世界上最宽的海底沉管隧道。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浮运安装一体船进坞

“项目面临的难题主要是国内全产业链都没有相应工程建设经验和标准,为此,我们组织设计、施工、科研、装备四位一体产学研结合的攻关模式。历经三年研发,基本上成功攻克了项目乃至行业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建设成套技术和中国标准,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深中通道项目总工程师宋神友表示。

“一航津安1”研发历经3年艰辛,由深中通道管理中心牵头组织,中交一航局提出、上海振华设计、黄埔文冲建造,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已获得国家专利并申报了国际专利。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浮运安装一体船进坞

据悉,“一航津安1”于2018年7月26日开工建造,是世界上第一艘集沉管浮运、定位、沉放和安装等功能于一体的、具有DP动力定位和循迹功能的专用船。

该船主船体采用双体船船型设计,船长190.4米、船宽75米、型深14.7米,甲板面积相当于两个标准足球场,左右片体各配备1台9280千瓦推进主机,运载80000吨级沉管深水静水航速可达5节。每个片体各配备4台侧推,满足DP动力定位要求,具有航迹追踪及偏移纠偏功能,在不需要其它船舶协助的情况下,可严格按照设定宽度进行循迹航行。

相比传统管节浮运安装方式,可有效减少浮运航道的疏浚量。另外,该船配备沉管沉放姿态控制系统,可实现沉管水下50米的精准沉放与高精度对接。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浮运安装一体船进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