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东郊的“三桥五路”

成都东郊的“三桥五路”

触摸历史印记 · 见证成华风采

听天府文化 游文旅成华 | 第67期

成都东郊的“三桥五路”

回眸东郊,工业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成都这座城市的面貌。东郊新出现的道路桥梁,奠定了今天城市东部的基本格局。因工业而兴 ,“三桥五路” 纵横在沙河两岸,构成了进入沙河工业核心区域的必经之路。所谓三桥,是指一号桥、二号桥、东风大桥;五路则是建设路、府青路,水碾河路、一环路东段、二环路东段。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成都东郊的“三桥五路”。

一号桥就是红星桥,连接红星路和府青路,1954年建成,以当年在府河上建桥的工程顺序命名,因最早建成,所以称一号桥。一号桥是城内经府青路进入东郊的必经之路。一号桥在成都市区所有桥梁中是独一无二的“一桥担四区”的桥梁。大桥两头和两侧,分别属于青羊区、锦江区、金牛区、成华区。而成华区和金牛区少部分地区正是老东郊工业基地的区域,也是沙河流经的主要区域。

二号桥也就是新华桥,是三槐树街经猛跳路、猛圣路进入东郊的必经之路,建桥时间也是1954年,但稍晚于一号桥,所以命名为二号桥。在大桥东头,今富临花园地址上,以前是四川柴油机厂。

东风大桥比一二号桥建设得都晚,是由市中心经东风路、水碾河路进入东郊的必经桥梁。东风大桥与东风路同时兴建于1958年,从大桥向东直行两千多米就是420厂等军工企业。

府青路浓缩了道路两头的地标名称,南端是府河,东北端便是东山五场之一的青龙场。府青路1956年建成,六十年代改称红星北路。八十年代恢复旧名,并分别以一、二环路为界将府青路分为一、二、三段。一段从红星桥至一环路,这一路段跨曹家巷、马鞍东路,重要的企事业单位有四川石油管理局、石油勘探开发设计院、四川省外贸进出口公司以及市建二公司、省建三公司等。二段从府青立交桥至二环路刃具立交桥,这一路段横跨府青沙河大桥,道路两侧以前工厂企业相连,前锋无线电厂、成都轴承厂、成都机床厂、四川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冷藏加工厂、量具刃具厂宿舍区等都在此。三段南起刃具立交,北抵八里庄路和驷马桥路交汇处。道路东侧以前是512厂、成都肉联厂、成都肠衣厂、中国集装箱总公司成都分公司、成都公路集装箱运输中转站等企业的地盘,著名的地标建筑红楼就在路旁。

水碾河路连接东风路,是市区进入东郊的重要通道,这一带在清代中叶还是一片荒凉,沙河支流东沟经过此地双林盘。后来人们在小河上建了座水碾,供附近农民磨面、碾米,因水碾正处于双林盘至龙潭寺的乡道上,人们便称此地为水碾河。1958年兴建东风路时,为方便东郊工业建设,将东风路向东延伸了1500多米,形成了一条通汽车的公路,也就是水碾河路。七十年代以前,道路并不宽,路两边多农田和工厂。后来水碾河路被拓宽,成为东风路二段,渐渐兴起了不少高楼,成都饭店、成都市少儿艺术宫、水碾河商场等都在该区域内。

与成都街道多种法国梧桐不同,水碾河路两侧全种香樟树,终年翠绿。八十年代,在水碾河一环路与东风路的十字路口,中央兴建了一个街心花园。园中矗立着一座名为“建设者”的大型雕塑,可视为东郊工业岁月的纪念。雕像底部为一大银色金属圆环,环上立有一男一女两名身穿工作服的焊工。男工双手掀开头上戴的焊工帽,昂首挺胸,凝视远方;女工则屈膝坐于环上,神情恬静,飘逸的长发正迎风展开。雕塑高约十米,重四吨,代表的正是东郊千千万万的普通建设者。这尊雕塑构思巧妙,紧扣东郊建设主题,是对一段历史的艺术记录,据说这尊雕塑耗费了雕塑家任义伯三年时间才完成。可惜后来水碾河再次扩展道路,雕塑被移走了。

建设路居于水碾河与府青路中间,虽然长度不如另两条路,但建设路是东郊道路的脊梁,是东郊的中心。建设路西端起于猛追湾,中间跨沙河,东端止于二环路东二段,全长1000米有余。从城内可经一号桥、东郊体育场或二号桥、猛追湾到达建设路进入东郊工业区中心。

建设路是一条典型的工业文明之路,它是随着东郊第一批工厂建设而开辟的,以前只有一条推鸡公车的小路,1956年拓宽成大路,分别取一头一尾两处地名中的一个字,命名为猛圣路,1962年更名为圣灯寺路,1965年再次改名建设路。以后,与建设路相交或平行的多条小路都以“建设”命名,也算是对东郊工业建设的历史记忆。

作为东郊工业区的中心,建设路从南到北,鳞次栉比地分布着军工企业和它们的宿舍区。电讯工程学院、776、970厂区,以及719、715、784、773、776等厂的宿舍区均排列在这条路上。沙河是这条路的分界线,河西是生活区,河东是工厂区。建设路旁的树木也十分葱茂,两侧街沿靠近建筑物的是碧绿的夹竹桃,每当花季,红的和白的花朵夹杂在绿色中间,很是美观;街两旁则是法国梧桐,夏天浓绿成荫。建设路上一道最美的风景是每天上下班高峰时期的自行车流。早晨七八点钟,上班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建设路上,然后奔向各个厂区,下班时又从各工厂涌到建设路上再分流到千家万户,日复一日,风雨无阻。梧桐树与夹竹桃之间的街沿上是步行的人流,马路上则是滚滚的车轮,6路公交的喇叭声与自行车流的铃铛声交织在一起,组成了一幅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热闹场景。

如果说上述几条路是东郊的经线,那么一环路和二环路则是纬线。尤其是二环路,其中从北三段一部分至北四段、东一段、东二段、东三段,大约六千余米的长度和两三千米宽度范围内,都属于东郊工业的核心区域。道路两侧全是工厂或它们的宿舍。如北四段有512厂,东一段有成都量具刃具厂、906厂,东二段有719厂和776厂,东三段有四川棉纺织厂、成都配件厂、420厂,东四段有成都无缝钢管厂等。

三座大桥一条河,犹如一道屏障将市区与东郊阻隔开来,也造成了一座城市两种截然迥异的风格。而府青路、建设路、水碾河路、一环路与二环路则共同编织成了东郊工业区的道路网。沙河蜿蜒穿行在这些桥梁和道路中,而成都现代工业则在沙河两岸蓬勃地生长。

来源:《沙河风》

文字编辑:黄臣

美术编辑:黄臣

转载请注明:文旅成华

猜你还想看

【听天府文化 游文旅成华】八大王宝藏重现

【听天府文化 游文旅成华】沙河中学的变迁:从贫民窟到名校

【听天府文化 游文旅成华】国庆游行,走过成都“天安门”

【听天府文化 游文旅成华】5.23文艺大调演:成都人的文艺嘉年华

【听天府文化 游文旅成华】十万大军治沙河

【听天府文化 游文旅成华】沙河畔新兴的工业之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