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之子也不能襲爵?看明初圍繞武定侯爵位承襲的激烈政治鬥爭

前言:自從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標去世以後,所有和諸皇子親王有過聯姻的開國勳貴無不紛紛倒黴,成為朱元璋掃除皇太孫朱允炆繼位路上的障礙。比如皇三子晉王的岳父永平侯謝成、親家潁國公傅友德,皇五子周王的岳父宋國公馮勝,皇六子楚王的岳父定遠侯王弼,皇十一子蜀王的岳父涼國公藍玉,這些開國宿將,在此後的兩三年內被朱元璋給迅速收拾完畢。而武定侯郭英,作為皇十五子遼王朱植的岳父,卻能幸運地逃過屠刀,靠得是什麼呢?

郭英其人:

郭英,鳳陽臨淮人,明太祖朱元璋的老鄉。根據《明史郭英傳》的記載:

郭英,鞏昌侯興弟也。年十八,與興同事太祖。親信,令值宿帳中,呼為“郭四”。(《明史卷一百三十·列傳第十八》)

郭英死於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時年67歲。那麼他18歲的時候應該就是蒙元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這一年,朱元璋剛剛回鄉募兵七百餘人,郭英就是其中的一份子。此時的郭英應該是朱元璋身邊最信得過的人物,不然也不會讓他當自己的貼身護衛。

此後郭英憑藉過硬的戰功,終於在洪武十七年依靠平定雲南的功勞受封武定侯,食祿二千五百石,子孫世襲。武定軍民府是明朝平定雲南後,由元朝所設的武定路而改。以此為爵名,彰顯了郭英在雲南的戰功。洪武二十七年,郭英的女兒嫁給了朱元璋的兒子遼王朱植。要知道在洪武二十七年,勳貴們都已經被殺得差不多了,朱元璋此時選擇和郭英成為親家,向外界釋放出一個強烈的信號,那就是武定侯他是一定要保的。

公主之子也不能襲爵?看明初圍繞武定侯爵位承襲的激烈政治鬥爭

郭英之妹郭寧妃

此前早在五年前,郭英的長子郭鎮已經被封為駙馬都尉,娶了朱元璋第十二女永嘉公主。郭英也成了明朝歷史上少有的子女都和皇室聯姻的人物。不但如此,他的妹妹還是朱元璋的妃子,稱郭寧妃。郭寧妃為朱元璋生下了皇第十子魯王朱檀。

對於郭英最終能在洪武朝倖存下來,最大的兩條原則一個是“忠心”,另一個是“謹慎”。

英孝友,通書史,行師有紀律,以忠謹見親於太祖。又以寧妃故,恩寵尤渥,諸功臣莫敢望焉。(《明史卷一百三十·列傳第十八》)

禍起靖難

上文說了郭英最大的特點就是“忠”,因此朱元璋死後他必然也是忠於建文帝朱允炆的,這從他兩個兒子郭鎮和郭銘對建文朝廷的態度就可知一二。

郭英的長子駙馬都尉郭鎮,和建文帝朱允炆的關係就非常好。朱允炆繼位之後,派他出使遼東“賞遼東兵事”。這個很好理解,畢竟他爹武定侯郭英、妹夫遼王朱植、妹妹遼王妃、弟弟遼府典寶郭銘都在遼東,這趟差使既是公務,又可探親。

公主之子也不能襲爵?看明初圍繞武定侯爵位承襲的激烈政治鬥爭

走投無路的建文帝朱允炆

可惜的是郭鎮在回京途中感染重病,在建文元年正月不幸去世,年僅二十八歲。朱允炆對這位姑父的去世非常震驚,特地輟朝三日以資悼念。郭鎮的墓誌,則出自於方孝孺的手筆,可想而知此時郭家與建文帝的關係如何了。

已而還,中途疾作,至京師不能朝,詔國醫視之。卒弗愈,以元年正月,薨於賜第,年二十有八。事聞,天子輟正朝三日,斂及葬,皆遣官賜祭,諸王亦遣祭奠。(《遜志齋集·卷二十二碑表志·駙馬都尉郭公壙志》)

靖難戰爭爆發之後,雖然遼王被朱允炆召回了南京,但郭英一直遵從朝廷調令,多次和朱棣正面交戰。在南京城破的時候,郭英的次子郭銘甚至是少數自殺殉國的忠臣之一。

在郭銘之子嗣封武定侯郭玹的墓誌中稱郭銘“沒於國事”,而在郭銘之妻徐氏的墓誌中也稱郭銘“效忠國事,沒於泗州”。以古人善於曲筆的特性來看,如此含糊的記載,其中必有隱情。根據郭玹的墓誌中記載,郭玹生於洪武二十八年,郭銘去世的時候他年僅7歲,由此可以推斷郭銘死於建文四年。

公主之子也不能襲爵?看明初圍繞武定侯爵位承襲的激烈政治鬥爭

渾身殺氣的朱棣

建文四年五月己丑,(靖難)師至泗州,守將周景初等舉城降。(《明太宗實錄卷九上》)

根據《郭母太夫人徐氏墓碑銘》的記述,郭銘在死前曾“遺命夫人為育幼孤”,而徐氏此後每當說到郭銘在泗州死節的往事,都會痛哭流涕,數日不食。可見在朱棣大軍抵達泗州之後,守將周景初等人不戰而降,而郭銘不願成為叛臣,遂自殺以殉國。

有了這些恩怨糾葛,朱棣雖然在登基之後念在郭英開國勳貴的份上,沒有做大動作的處罰,但依然將他“罷歸第”。永樂元年二月郭英去世,朱棣雖然為之輟朝三日,並在當年五月追封郭英為營國公,諡威襄。但對於武定侯爵位的承襲卻一字不提,武定侯一爵就此開始了長達二十多年的空缺。

郭家人的努力

郭英一死,整個郭家就像被抽掉了主心骨。長子郭鎮、次子郭銘都已去世,其他的兒子、孫子雖然數量不少,但年紀都不大。永嘉公主在皇帝面前說不上話,姑爺遼王更是皇帝的眼中釘,這接下來的日子該怎麼過?

相信對於這個問題郭家內部肯定進行過無數次的討論,最後找出了最有效的一條捷徑,那就是投靠太子。此前為國死節的郭銘的女兒,郭英的孫女,郭家子女中最為才貌雙全的女子,被送進了太子朱高熾的東宮。後來仁宗登基的時候,這位郭氏被冊為貴妃,並對武定侯爵位的復封,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公主之子也不能襲爵?看明初圍繞武定侯爵位承襲的激烈政治鬥爭

時任皇太子朱高熾

郭貴妃是何時被送到太子身邊的,史書未載。但最遲不會晚於永樂六年(公元1408年),因為第二年她和太子的兒子朱瞻塏就出生了。據筆者的推測,時間可能更早。因為在永樂三年年底的時候,郭英的另一個女兒被冊為太祖朱元璋第二十四子郢王朱棟的王妃,可見此時郭家與當朝皇室的關係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郭氏的兄弟郭玹先受封錦衣衛指揮僉事,隨後又因為妹妹被冊為漢王嬪,被分到漢王朱高煦身邊,做了漢王府護衛官軍的指揮使。看來郭家為了扭轉命運確實是拼了,不惜讓家族兩個姑娘都去給人做妾。雖說這一個是太子,一個是漢王,終究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

武定侯復爵

永樂二十二年七月,朱棣駕崩,太子朱高熾繼位。十月,郭氏被冊為貴妃,一時寵冠後宮。

(永樂二十二年十月)己酉,命太保、寧陽侯陳懋,少保兼華蓋殿大學士楊士奇持節,冊郭氏為貴妃。(《明仁宗實錄卷五》)

郭氏剛被冊封,她的哥哥郭玹就被召回北京,升為左軍都督府都督同知。

(永樂二十二年十月)甲寅,升青州中護衛指揮僉事郭玹為左軍都督府都督同知。玹,故武定侯追封營國公英之孫,貴妃兄也。(《明仁宗實錄卷六》)

十一月初一,仁宗下旨由左軍都督府都督同知郭玹襲封武定侯。其父郭銘被追封為武定侯,祖母嚴氏則封為營國公夫人。

公主之子也不能襲爵?看明初圍繞武定侯爵位承襲的激烈政治鬥爭

郭貴妃畫像

說實話,郭貴妃的這一手乾得很不地道。郭英的長子是郭鎮,此時郭鎮雖死,他和永嘉公主的兒子郭珍還在。這爵位怎麼著也應該由郭家長房來繼承吧?何況郭珍還是公主的兒子。但此時郭貴妃權勢熏天,稱郭珍有“風疾”,因此不能襲封。永嘉公主胳膊擰不過大腿,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郭家二房承襲了武定侯的爵位。而且郭貴妃釜底抽薪,讓仁宗朱高熾進封郭銘的生母嚴氏為營國公夫人,以至於數十年之後朝堂上下都以為郭銘是嫡子,比郭鎮庶子的身份要高。

永嘉公主的反擊

洪熙元年五月,繼位不足一年的仁宗朱高熾突然駕崩。此時生了滕王朱瞻塏、梁王朱瞻垍和衛王朱瞻埏三位親王的郭貴妃卻被勒令殉葬。這是非常令人匪夷所思的,以至於在沈德符所撰的《萬曆野獲編》中提出陰謀論“豈銜上恩自裁以從天上耶?”質疑是仁宗皇后張氏嫉妒郭貴妃,因此趁機公報私仇。

洪熙元年七月己巳,諡皇庶母貴妃郭氏曰恭肅。(《明宣宗實錄卷三》)

公主之子也不能襲爵?看明初圍繞武定侯爵位承襲的激烈政治鬥爭

宣宗朱瞻基

但無論如何郭貴妃的死,讓永嘉公主(此時應稱永嘉大長公主)看到了希望。但此時仁宗剛剛去世,如果改封郭珍為武定侯,豈不是說先帝錯了?因此在宣宗朝,郭玹的武定侯還是做的非常滋潤。宣德二年,受命掌署宗人府事,修纂玉牒。宣德三年,扈從宣宗出境巡邊。

後車駕時獵郊,屢命居守京師,總領五軍諸司庶務。其見重類若此。(《故鎮朔將軍總兵官武定侯郭公墓誌銘》)

宣宗駕崩之後,永嘉公主再次舊事重提,希望朝廷能為其作主。沒有想到的是不但受到了小皇帝英宗朱祁鎮的駁回,回信中的語氣還嚴厲至極,連“祖宗之法具在,朕不敢私。”這樣的狠話都說了出來。

正統元年三月癸酉,書復永嘉大長公主曰:所喻武定侯郭玹之事,皆先朝時所為。 朕篤念親親,已命郭珍為錦衣衛指揮僉事,侍養左右矣。 況曾祖姑謹厚之德,皇家戚畹,素所推重。豈屑屑與人告訐者哉? 此奏必出郭珍所為。若付法司,罪不可逭,今且容之。 望曾祖姑以大義訓珍,令守禮法。若執迷不悛,祖宗之法具在,朕不敢私。(《明英宗實錄卷十五》)

公主之子也不能襲爵?看明初圍繞武定侯爵位承襲的激烈政治鬥爭

仁宗皇后張氏

正統元年的時候英宗還只有10歲,這封信只能是當時的太皇太后、仁宗皇后張氏的意思。這也挺讓人費解,張氏既然那麼恨郭貴妃,為什麼不把郭貴妃的弟弟也一起擼了呢?難道她恨永嘉公主甚於恨郭貴妃?

爵位之爭再起

正統十二年,武定侯郭玹去世,圍繞著爵位的承襲再次爆發了一次激烈的衝突。郭玹死後,郭珍和郭玹之子郭聰互相上奏朝廷,稱應該由自己襲爵。永嘉公主甚至讓郭珍親自入京朝見,卻不想郭珍卻在通州不幸病逝。郭珍這一死,在朝文武大臣一致認為應由郭聰襲爵。但此時已經親政的英宗明顯有自己的看法,他一不願意永遠被大臣們牽著自己的鼻子走;二來郭珍剛死就讓郭聰襲爵,對永嘉公主來說未免過於殘忍。最終英宗做出決定,暫時擱置武定侯爵位,郭聰止封為錦衣衛帶俸指揮僉事。

公主之子也不能襲爵?看明初圍繞武定侯爵位承襲的激烈政治鬥爭

英宗朱祁鎮

此後土木堡之變後,英宗囚禁南宮,十年間武定侯爵位再次空缺。直到英宗復辟以後,才因為承天門火災的原因大赦天下,並重新恢復武定侯的爵位。

癸酉,詔曰:朕以菲德,早承大統。中罹多難,復登宸極。夙夜兢惕,罔敢怠荒。 乃天順元年七月初六日,承天門災。此誠上天示譴,莫究所由,朕甚驚惶! 省躬思咎,務新其德。永惟奉承天意,必以施惠為先。其大赦天下,鹹與維新。所有寬恤事宜,條示於後:一廣平侯、武定侯子孫還襲侯爵。 富陽侯、安順侯、成山侯、保定侯子孫,俱襲伯爵。(《明英宗實錄卷二百八十》)

此時永嘉公主已於兩年前去世,英宗於是下旨由郭珍之子郭昌襲封武定侯,爵位終於又回到了郭家長房一脈。此後雖然還有波折,但爵位終於沒有再回到郭家二房之手,想必永嘉公主終於可以含笑九泉了。公主對夫君郭鎮用情極深(確實郭鎮既是大帥哥,又知書達理),其在世的時候一直因為郭鎮的子孫不能襲爵而耿耿於懷。當年郭珍去世的時候,永嘉公主在寫給兒子的祭文之中真情流露,讀來令人酸鼻。

既不能繼貂蟬於乃祖,又不能永箕裘於闕躬。為子未盡孝,為臣罔竭其忠。(《永嘉大長公主祭子文》)

結語:郭英因為在靖難戰爭中得罪朱棣,以至於武定侯的爵位空懸二十多年。此後郭家憑藉郭貴妃在仁宗朝一舉翻身,卻又陷入了以郭貴妃為首的仁宗朝皇權和以永嘉公主為首的太祖朝皇權之間的對抗。二者之間的爭鬥再次造成武定侯爵位近十年的空缺,直到天順元年才塵埃落定,重新由郭家長房開始承襲爵位。圍繞著武定侯爵位所發生的鬥爭次數之多,險些多次造成武定侯一爵被廢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