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肉”是如何“摧毀”內蒙人的

書是人的精神食糧,飯是人的生命食糧,“茶餘飯後”才有閒暇享受生活之樂。吃飽喝足才是生存首位,能吃是福,美食也是幸福感的來源。吃給人帶來的飽腹感是最基礎的,滿足、自在、懷念、記憶,食物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味蕾的體驗,還有回憶的味道。蔬菜肉食都是必不可少的食物,在內蒙,肉就是王道,肉就是必需品,一頓少了肉都不行。


論“肉”是如何“摧毀”內蒙人的


喜歡吃肉的朋友應該都有過類似的體驗,火鍋裡不放羊肉就不是火鍋,餐桌上沒有肉就吃不了飯,一頓不吃上肉就等於沒吃。可見人們對於肉的鐘愛,從古至今都是一樣的,而今的烹飪方式賦予了肉類更多的意義。


論“肉”是如何“摧毀”內蒙人的


內蒙古,最大的標誌就是草原、牛、羊,還有各種奶製品。人們喜歡將這些牛羊擺上餐桌,幾乎一日三餐都在吃肉,要說內蒙人的餐桌上沒有牛羊肉,那是不可能的。像燻雞這種風靡全國的食物,在內蒙,燻雞採用當地純正的原料,味道具有地域特色,大口吃肉、大口喝酒,這種過癮的生活真是美哉爽哉。

  • 在牧區,主要食物是米飯,饅頭,炒飯等,但不同的是會用牛奶或酸奶泡飯饅頭吃,早餐基本上是吃炒飯。 除此之外,還有奶皮和奶豆腐也是家裡必不可少的食物,平時最常喝的除了牛奶或者酸奶,還有自己家裡煮的奶茶。 牛羊肉是最重要的菜,一般燉肉吃或曬乾肉吃。
  • 不得不說,呼和浩特純羊肉燒麥賦予一壺老茶更多的意義。在錫林浩特,沒有人知道燉羊肉的力量。錫林浩特有內蒙古最好的羊肉,用鋒利的刀刃分開,層次分明,精緻。別擔心,我們可以唱一個晚上的烏蘭巴托之夜,就著美味的肉食。

內蒙的“井一味”燻雞,為了呈現地道美味,井一味雞類、豬類原材料,只選用農村散養禽畜,吃糧食飲井水,拒絕飼料雞、飼料豬。為了吃出好食材本來的味道,“井一味”燻雞,無需太多調料,更不使用香精、色素、防腐劑。烏素圖泉水,是呼和浩特有名的好水,自然深層活水,清冽甘甜。最後成就一番美味。肉香味四溢,外焦裡嫩,肥而不膩,瘦而不柴。


論“肉”是如何“摧毀”內蒙人的


白展堂老師說得好,謙虛使人進步,吃肉讓人舒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