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字长篇雄文:三个维度深度解析电影《少年的你》为何能爆红

这些天,这部讲述校园欺凌的电影火遍了朋友圈、火遍了网络、火遍了全国。

上映以来,获得一致好评。豆瓣50余万人参与评价,打出了8.4的高分,好于94%的爱情片和87%的剧情片。票房更是一路飘红,截至昨天,连续16天登顶单日票房冠军,总票房已破14亿人民币,几乎是一天一个亿的节奏。电影口碑还在持续升高,预期票房更会持续飘红。

身边不少朋友观影后,都极力推荐,我一直迟迟未去。因为,我个人看电影就喜欢看轻松愉快的,这种满是泪点的电影,看完后会长时间影响心情。但是,最后还是看了。

没有失望,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真的是部好电影,值得这样的关注和票房,值得这样的讨论和赞美!压抑不住激动的心情,总想写点什么。我想从影片的总体质量、演员的演技和主题的意义三个维度来谈谈个人感想。文章有点长,希望您耐心看完,共同讨论分享心中的激动。

10000字长篇雄文:三个维度深度解析电影《少年的你》为何能爆红

一、关于影片的总体质量

影片导演是曾国祥。这是一位出生于1979年的年轻导演,这也是一位已经成名的导演。2010年,凭借《恋人絮语》获得第4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导演提名。2016-2017年更是凭借《七月与安生》先后获得第3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及第5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提名。周冬雨、马思纯凭借《七月与安生》,同时获得了金马奖影后,创造了一部影片诞生两个影后的奇迹。

这样的导演,给这部影片奠定了良好的基调。果然,他没有让影迷失望,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影片总体质量极高,在国产电影界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是优良以上,豆瓣的高分也证明了这一点。

首先,影片的场景刻画真实客观。艺术高于生活,但是必须记住的是,前面还有一句话,叫艺术源于生活。就算是科幻片,也得符合物理定律;就算是神话片,也应符合逻辑推理。这部影片,就充分尊重了观众的智商,没有故弄玄虚、没有胡编乱造、没有装逼搞笑。

影片一开始,几个场景的营造,就把我拉回了十多年前那个怀揣梦想与激情、充满汗水与泪水的夏天。老师苦口婆心的思想工作和黑板上激情飞扬的板书,恨不得把他们知道的所有都告诉给学生;教室一角不停滚动的高考倒计时,时刻刺激着学生们本就紧张的神经;早读课上,充盈着记单词、记课文、记公式的朗朗读书声;课桌上,垒起厚厚的一叠书,学生们藏在书后面奋笔疾书,从前面看过去你甚至看不到学生的头;教学楼前,一条条催人奋进又有些夸大其词的横幅;高考前夕,一声声出征前发自心底的呐喊和誓言;甚至包括高考当天整个城市为考生营造安静通畅的环境,进入考场前考生、老师、家长的焦急,考场中发放试卷前的细节,以及考完后彻底的放松和漫天飞舞的撕碎的书本……

这一切的一切,几乎完全复原了大多数人高三的整个经历,是那样的真实、那样的感人。那种沉闷、压抑、隐忍的气氛,那种有梦想、有目标的充实,那种苦尽甘来、放飞自我的轻松,就是我们真实的青春呵!

所以,在影片开始的一刹那,只要是经历过高考或是正在经历高考的人,都会被这种真实的场景深深吸引。这种真实的场景和严密的逻辑,充斥着整部影片。比如对陈念母亲的刻画,也让我看到了现实中很多父母的影子。他们爱孩子吗,当然爱!但是因为某些现实的原因、或者是自身疏忽,对孩子的关心关注不到位,少了陪伴和沟通,造成了不少悲剧。我小时候,也曾经长时间远离父母在外求学,那种孤独、无力和缺乏安全感的感觉,至今难忘。

其次,影片的节奏扣人心弦。一部好电影,情节不能拖沓、不能乱,每一个镜头都得有它的作用。有的电影想创新叙事方式,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看完完全不知道在讲啥;有的电影,故作高深,写一些完全读不懂的台词,还美其名曰有内涵,真是一声叹息。而这部影片,就显示了导演对电影节奏的强大把控能力,在紧张中舒缓有度,在悲伤压抑的气氛中又有不少温暖的瞬间。

影片一开始,原本一切都在为高考而做准备的高中校园,因为一个女生胡小蝶的跳楼自杀,打破了表面看起来的平静,掀开了校园欺凌的丑陋面貌。一个原本为了走向北京、走向理想中大学而选择复读的柔弱女生,陈念,因为心中的善意,加上内心或多或少在小蝶被欺凌时选择独善其身的歉意,给死者胡小蝶盖上了一件衣服,引起了欺凌者的不满,从而成为了下一个被欺凌的对象。

从此,陈念原本渴望平静熬过高考的心愿破灭了。一次又一次不怀好意的嘲笑、一次又一次的孤立与恶搞、一次又一次直奔主题的殴打,都让观众感到伤心和绝望。小北,一个同样苦命的孩子,就在这样的情节中出现了。因为陈念一次见义勇为的报警,把她与小北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两个同样在成长路上遭遇疼痛的孩子,互相的关心给予了彼此温暖。从此,你在前面走,我在后面保护你,让我们在影片压抑而悲伤的气氛中感受到了未来的曙光。

然而,我们都知道,这样的温暖是短暂的,在感受温暖的同时始终悬着一颗心。果不其然,因为小北一次无可奈何的离开,陈念遭遇了更加严重的暴力,甚至被拍了裸体视频。原本脆弱的希望,在这一瞬间彻底碎成无法粘合的饺子馅,观众的心情和陈念、小北一样,绝望、无助。影片的高潮,便是揭秘真相的回溯,无时无刻都调动着观众的情绪。闪回的记忆,碎片拼凑的信息,突然闪过的念头,不愿想起的瞬间,审讯时假装不认识和彼此坚定的守护,到最后陈念被警察因寻找真相而欺骗时的呐喊,以及揭开真相时两人无言的对视,……,一下一下地敲击着观众的心,让人止不住伤心和流泪。

这样的影片节奏,没有多余、没有废话,合理、科学、紧凑。

最后,影片细节处理极度用心。好的影片,不仅体现在宏观上的优秀,在微观的细节,也应当完美。许多影片,就败在细节上。这些细节的出戏,一旦让观众找出了,就彻底影响了影片的整体质量。而《少年的你》,就让我们看到了导演在细节上的用心。

影片细节的处理有很多,我仅仅举几个突出的例子。影片中人物的名字,都有深刻的寓意:主人公陈念,谐音“成年”,一定程度上隐喻了走向成年的艰辛;主人公小北,寓意“北京”,陈念的理想就是到北京读大学;警官郑易,谐音“正义”,意味着他一定会找出真相;欺凌者魏莱,谐音“未来”,这样的未来,你要么?影片特写了陈念抄在课本上的一句话,“我们生活在阴沟里,但有人依然仰望星空”,这和影片要表达的主题高度契合。在陈念下决心给郑易打电话想要供出魏莱的时候,天亮了,太阳出来了;在郑易去找魏莱父母和同学碰壁的时候,云层翻滚,又遮住了太阳。陈念最后的高考分数是632分,谐音为“刘北山是爱”。陈念和小北在影片中一共亲了两次,相遇时,陈念亲了小北,她救了他;分离时,小北亲了陈念,他救了她……

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都代表着导演和编剧对影片高度认真的态度和精心制作的职业精神。细节决定成败,是一句陈词滥调,但也是一句至理名言。这部影片的成功,一定程度上也在于这些细节的把握。

写到这里,我忍不住想吐槽一下某些导演的奇葩电影和某些导演的奇葩言论。

比如,前不久上映的一部主旋律电影,由七个故事组成,影片整体很好很成功。但是其中一个由某位大导演拍摄的飞船返回舱成功着落的故事,真是侮辱了观众的智商。编剧和导演是当观众傻么,飞船返回舱落地,是多大多重要的事情,那都是方圆几公里戒严,怎么可能让两个闲杂人等走近观看,最可笑的是还去帮忙抬航天员。我就想问,还有常识么?

再比如,几年前一部票房和口碑都还不错的名为“让xx飞”的电影,也是一位大导演的作品。其中,有一个情节是三位影帝坐在一个饭桌上,互相飙演技,说一些听不懂的高深台词。我第一次看,没看懂、也没听懂这一段究竟说啥。我都开始怀疑自己的智商。但是作为正儿八经受过7年高等教育的人,自认智商起码是平均水平。我不服气,又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依然不明所以,直到今天还是不懂。上网一查,评论界一致认为,这一段堪称经典,出来了各种版本的解说,但解释的内涵都不一样。我就想问,为什么要搞这些故作高深的台词,还美其名曰“文艺”,文艺到观众都看不懂,还真是奇了怪。

又比如,某位知名导演竟然抛出奇葩言论,说“电影垃圾是因为垃圾观众”。What,这也可以?拍不出好电影竟然怪观众,真想骂一句脏话。我不否认,某些综艺和流量明星拍的为了圈钱的粉丝电影,的确是因为有一帮愿意傻傻掏钱的粉丝。但是,在电影包括电视剧这个市场上,观众是弱势群体,很多时候我们没得选择,或者说面对的选择极度有限,只能在一堆垃圾中选择不那么垃圾的一部。

观众是会用脚投票的。这些年来,大火的国产电影和电视剧,比如《红海行动》、《战狼》系列、《中国机长》、《我不是药神》、《琅琊榜》、《陈情令》等等,哪一部不是高质量、好口碑。我想说,没有垃圾观众,观众的审美一直在线;有的只是侮辱观众智商的、不职业的导演、编剧和演员。我们期待优秀的影视作品!

10000字长篇雄文:三个维度深度解析电影《少年的你》为何能爆红

二、关于演员的演技

好电影和好演员是相互成就和促进的。这部影片的男女主角分别是易烊千玺和周冬雨。

周冬雨没啥说的,成名已久,90后优秀女演员,“谋女郎”出身,年纪轻轻就拿下台湾金马影后,演技是新一辈女演员中顶级中的顶级,也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电影届女演员中的“演技担当”。这部影片中,她一如既往地没有让人失望。作为一个27岁的姑娘要饰演一个十七八岁的高中少女,天生的一张娃娃脸让她完美驾驭了这个角色。整部电影,几乎全程都是哭戏,那种纯真、隐忍、孤独、无助和不甘,时刻牵动着观众的心。这真是一个优秀的演员,未来继续可期,她离巩俐和章子怡的成就,只差时间积累和作品数量。

我最想说的是“四字弟弟”。三个字:惊艳啊!我想这也是每一位注重客观、注重事实的观众内心共同的感受吧。千玺同样成名已久,但是他是歌手出道,对于演戏是个绝对的新人。所以在观影前,听说是他主演,立马就在心里打了个大大的问号,但是在观影后,我要给千玺点个大大的赞!作为本身就是少年的他,似乎演小北这个和他年龄相当的角色算是本色出演。但实际上不是,小北的定位是个小混混,这与千玺的形象相差甚远。可是千玺真的就演出了角色的气质,不管是一头奇怪的发型、还是一身嘻哈的装扮,不管是走路姿势、还是打架时突然爆发的戾气,不管是遇到陈念后那泛起的温柔、还是监狱里面对审问时的机智和坚定……都让人对小北心生喜爱、怜惜!

电影里,有太多的场面,都体现了千玺对这个角色的精准把握。比如,因陈念遭受欺凌后不得不剪掉头发的那一段,小北站在陈念身后边帮她剃头边留下心痛的眼泪以及抽搐的嘴角,真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啊;再比如,被警察抓住按在地上后望向陈念时眼神里流出的坚毅、不舍和无奈……特别是在最后一段和陈念相遇在监狱里的那段重头戏,两个人都是无台词表演。“最初小北紧皱的眉毛和含泪的眼睛,仿佛在说:你怎么来了?//陈念轻摇头对他笑了之后,他也笑了一下,转瞬就是“你不该来”的无奈,轻轻摇头,眼神痛苦。//然后陈念轻松的笑和一瞬的挑眉,都告诉小北,我很好,没关系的。//于是小北笑了,陈念也笑了。笑完之后,一个人失声痛哭,一个人紧抿着嘴唇把眼泪流进心底。”彼此的哭诉让人揪心,一个人哭的是无法守护你的无奈,另一个人哭的是无法舍弃你的难受。表演层层递进,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演技。

面对周冬雨这样的优秀演员,我想大部分新人乃至一些成熟演员都会有压力吧。但是,千玺不仅接住了周冬雨的戏,还演出了自己的感觉,其中有天赋、也有自己的努力。他的表演,也赢得了不少业内人士的好评。刘嘉玲不仅在社交媒体上推荐这部电影,而且在接受采访时毫不吝啬地夸奖易烊千玺未来无可限量,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了火;马伊琍夸赞易烊千玺不像一个初出茅庐的演员,处处透出成熟和稳定;张译感叹,电影好看到令人无法呼吸,并夸赞千玺真棒。

“四字弟弟”,一个不满20岁的少年,他的成长,堪称努力上进的典范。从最初入团TFboys遭受原有粉丝嫌弃,到自己不声不响地努力,成长为今天这样一位优秀的全能艺人,背后付出的汗水和努力非常人可知。我虽然不是追星的粉丝,但是我想告诉“千纸鹤”们,你们的偶像很优秀,不仅长得帅,业务能力更是强,前途无量!

写到这里,我又想吐槽一下某些艺人,沉浸娱乐圈多年,但是业务能力毫无长进,不断挑战观众的忍耐底线。比如,某卫视的某知名女主持,主持综艺节目多年,但是似乎主持功底没有任何长进,在综艺上嘻嘻哈哈就算了,为啥要在主持大型晚会时还不停抽科打诨、抢话插话,看得人满脸尴尬,一看到她出现立马就换台;比如,某国某团归来号称“归国X子”的数位流量明星,有的唱歌不停用电音掩饰唱功的低劣且在一部电影里演唐僧看得尴尬得起鸡皮疙瘩,有的演孙悟空简直不忍直视,有的人竟然演军人留个长发还不知羞耻地让粉丝等他成长(拜托,大哥,你已经快三十了,混娱乐圈也十年多了吧);比如,某位知名女星,演戏基本靠瞪眼,伤心瞪眼、高兴也瞪眼、惊吓也瞪眼,最可恨的是还抠图……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他们靠一票流量粉丝霸占各种资源,但是交出的作品却屡屡突破低劣的底线,真正应了那句“劣币驱逐良币”。艺人也是一种职业,是职业就有业务能力的要求。不说像阿米尔·汗那样为了一个角色先爆肥成中年大叔、然后再练回成肌肉棒子,也不说像成龙大哥一样为了拍戏而屡屡受伤,起码要学学近年来崛起的一些努力提高业务能力的优质明星,比如胡歌、肖战、王一博、易烊千玺们吧。他们同样拥有好看的皮囊,但是却注重提升作为艺人的内涵,从而不辜负粉丝们的期待。幸运的是,这样的形势逐渐在反转,随着观众的逐渐成熟,留给这些人生存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少了。如果还不寻求改变,那么像台湾当年一众偶像剧明星的过气就是你们的结局。

10000字长篇雄文:三个维度深度解析电影《少年的你》为何能爆红

三、关于影片主题的意义

终于写到了影片的主题。这部分是我最不愿意碰触,但又是这部影片最具闪光点的地方。影片揭露的社会问题,引起共鸣、发人深思;影片最后的陈述,又赋予希望、传递温暖。

校园欺凌,是多少人青春路上的疼痛。影片欺凌的情节不想细致描述,总之就是一个女生,胡小蝶因为不堪忍受欺凌跳楼自杀了,接着就轮到影片的女主角陈念受欺凌,欺凌的方式包括集体孤立、恶作剧、集体嘲笑、殴打、恐吓、撕衣服、甚至拍裸体视频……。最后的结局就是陈念失手将施暴者魏莱推下楼梯摔死了,引发了后续小北替陈念扛罪的系列故事。难以想象,在高考前夕的青春少女,除了要面对考试的重压外,还要面对被欺凌的恐惧,加上常年不在身边又惹出一堆麻烦的母亲,内心是怎样的煎熬、究竟承受了多少痛苦。

我们都知道,童年时代、青春时代留下的伤痛都会在人生道路上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为了艺术效果,影片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欺凌的程度。但是,从我个人的经历看,在现实生活中,这的确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社会问题。在镇上读初中时,小镇街上的不少孩子歧视农村的同学,受各种古惑仔电影的影响他们联合起来组成各种帮派,拦在上学路上专欺弱者,好多同学就被这样打出了学校。我虽然不是被欺凌的对象,但是每天上下学也战战兢兢,这种内心恐惧伴随了很多年。就在前天,就爆出了一个新闻,河南许昌一个7岁正在上二年级的小女孩多多,被三名小男生强行按住往眼睛里面塞纸条,一个多月来竟先后取出几十张小纸条,视力更是受到了伤害。

痛心吗?当然痛心。但是就像影片中的警官郑易所说“我也很失望,但是我不知道该对谁失望”。对于校园欺凌,家长有责任吗?当然有,对于施暴者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肯定存在一定问题;对于受害者的家长,肯定在一定程度上疏忽了对孩子的关注关爱。学校和老师有责任吗?当然有,学校和老师除了教会学生知识外,还应教会学生友爱、善良。社会有责任吗?当然有,某些孩子就是在看到社会上一些暴力现象,或是黑帮电影,或是被某些错误价值观影响后才去欺凌别人的。围观而不施以援手的学生有责任吗?当然也有,但是很多时候他们都自身难保,就像陈念一样,一时的善意或许就成为了下一个被欺凌的对象,所以对于围观的学生,我们要理性看待。

当所有人都有责任时,就不知道该对谁追责了。我特别想说的是,对于校园欺凌,最痛心的是对于施暴者和受害者而言,可能都是一生的阴影。对于施暴者,不要忘了他们也是小孩,在这个年龄阶段,自主判断力严重不足,小孩子很多时候根本说不清为什么讨厌一个人,或许他会告诉你为了好玩,或许又会说因为同学都讨厌所以就跟着讨厌……。我相信,等他们终有一天长大成人,如果是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为当年给同学造成的伤害而感到愧疚,也会在悔恨中毁掉一生的安宁。对于受害者,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受到这样的欺凌,造成的伤害无法形容,重则像影片中的胡小蝶一样自杀,轻则也会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所以,校园欺凌,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幸运的是,就像影片最后展示的那样,政府已经作出了系列部署,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会逐渐杜绝。

少年的你所拥有的特有气质,如此美好。影片所展示的另外一个令人难以忘怀并向往的世界,是少年的世界和他们身上散发出的光芒。成年人权衡利弊,少年人一往无前。影片里,郑易警官就看到了这种光芒。女警官问他:“谁愿意为了另一个人,背上强奸罪和杀人罪,赔上一生?”,他回答到:“你和我都不会,但他们会,他们是少年。”正是这种少年特有的纯真,让小北宁愿替陈念扛下所有的罪;也正是这种纯真,让陈念最终选择放弃唾手可得的“北京”,讲出真相救出小北。

我们都经历过少年,都曾经有过这种少年气。或许冲动、或许不理性、或许幼稚,但同时,这也是一种面对真实自我、激情迎向世界、闪耀人性光辉的可贵品质。所以,梁启超先生才在《少年中国说》里讲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电影里,陈念说:“高考完,我们就变成大人了,但是,从来没有一节课教过我们,如何变成大人”。我想说的是,所有的少年,你们没有必要刻意学着如何变成大人。你们要做的,就是在顺其自然迎接成年人理性的时候,务必要保持住那一份可贵的少年气。

影片的最后的底色,是温暖和理性。我们生活在阴沟里,但有人依然仰望星空。整部影片,虽然一直比较压抑和虐心,但是其中蕴含的温暖底色,依然让人感动。影片中途,陈念和小北的一系列互动,让我们看到两个同处“阴沟”里的少年人,彼此温暖对方的感动。不管是陈念复习功课小北守在旁边的温柔,还是摩托车上陈念抱着小北时的安全感,或是“你往前走,我在你后面”的默契,又或是那句“你保护全世界,我保护你”的誓言……都让我们在灰色的世界中看到阳光的灿烂。特别是,影片的最后,阅卷显示的时间是2015年,而陈念最开始高考是在2011年,这让我们知道陈念出狱后又参加了高考,有了灿烂的人生。而当陈念最后送一个学生回家时,镜头又给到了跟在她身后的小北。这时的小北,已经不用帽子遮住脸,已经可以正面摄像头,这说明他可以光明正大地保护他的陈念了,他们应该是有了美好的结局。观影时,看到这里,我终于在压抑中感到了一丝轻松。

10000字长篇雄文:三个维度深度解析电影《少年的你》为何能爆红

洋洋洒洒,竟然写了近万字。或许是太激动,好久没有看到过这么优秀的国产影片了。这部影片,不管从哪个角度分析,都是难得一见的上乘佳作。愿文艺精品佳作源源不断,更愿天下所有孩子都远离欺凌、健康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