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被槍決的高級將領,不是韓復渠,受盡了冤屈!

在很多人看來,但凡是遭受到槍決的將領,大部分都犯下過無法彌補的過錯,越是職位高的將領,越是不容易因為過錯接受槍決,要說國內第一個被執行槍決的高級將領,許多人可能會想起來韓復渠,但他真的是第一個嗎?並不是,早在韓復渠之前,李服膺就被執行了槍決去世。

李服膺是山西地區的一名軍閥,隸屬於閻錫山,在日軍揮兵南下時,閻錫山部首當其衝,日軍分三路欲奪取華北地區,其中一路正是山西地區,當時為了抵禦強大的日軍,閻錫山組織了軍隊,準備了打一場大同會戰,至少他是這麼跟蔣介石說的,在這之前,蔣介石就派了五個師駐紮在山西,打了抗擊紅軍的名義,而閻錫山以三十萬士兵請願抗擊日軍,拒絕了蔣介石三十萬援軍的建議。閻錫山在山西坐大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自然不希望蔣介石來影響自己的統治。

閻錫山口中的大同會戰,其實並沒有充分的謀劃,只是隨口這麼一說用來擋住蔣介石的建議,畢竟請神容易送神難。而正是他的這一舉動,讓山西輕易地就淪落到了日軍手中。

韓復渠很多人都知道,為了保存自己山東的實力,選擇撤退,將山東拱手讓出,而山西地區呢?當時很多媒體都在鼓吹李服膺擅自撤退導致了閻錫山退出山西。兩者看似有些共同點,實則完全不同。

第一個被槍決的高級將領,不是韓復渠,受盡了冤屈!

李服膺是61軍軍長,說是一個軍,實際上他那個軍只是一個大師,是由68師改編而來的,隸屬於傅作義的集團軍,當時日軍進攻的勢頭很猛李服膺原本守衛在山西門戶天鎮縣一帶,閻錫山以佈局大同會戰為由讓李服膺鎮守天鎮。

本來李服膺鎮守天鎮就是底氣不足,他的那一個軍相比日軍人數實在是太差了,更何況日軍的戰鬥力是出了名的高於國軍的,李服膺在人數和戰力上都遠遠弱於日軍,自然無法應對。

李服膺鎮守天鎮時,一早就知道自己無法守住天鎮,而閻錫山給了他一個命令,死守三天,三天之後即可撤退,眨眼間三天時間就到了,李服膺電告閻錫山,準備撤退了,但閻錫山還是讓他再死守三天。

三天過去了,閻錫山沒有回應,陣地上打的相當慘烈,戰士們很快就彈盡糧絕,只能抱著手榴彈與日軍血戰到底,陣地上線路完全被切斷,戰士們再也得不到一點指令。

上面是飛機在盤旋,下面是坦克在轟炸,陣地上變成了修羅地獄,待到死受了七天,閻錫山讓撤退的電報終於來了。

第一個被槍決的高級將領,不是韓復渠,受盡了冤屈!

李服膺撤退時,手底下的兵已經去掉了七七八八,能形成有效戰力的已經不多了,而閻錫山的大同會戰始終沒有眉目。

這場消息之後,閻錫山召見了李服膺,說是要分析會戰,實際上他一早就準備將李服膺處決掉,手底下人都勸李服膺不要去,閻錫山一定不安好心,但李服膺準備找閻錫山要個說法,沒有一絲畏懼的,他就去了閻錫山的大本營。

李服膺毫無意外的赴了這場鴻門宴,閻錫山也趁機誘捕了他,閻錫山害怕被蔣介石收拾,於是就想找一個替罪羊,李服膺正是最適合的人物,用來替他頂罪簡直再合適不過,可以說是閻錫山一手將這名十三太保之首的李服膺坑殺的,本應該是一個有血性有能力的將領,卻成了閻錫山的替罪羊。

第一個被槍決的高級將領,不是韓復渠,受盡了冤屈!

其實當時李服膺的好兄弟,山西第二個集團軍的司令,傅作義還曾經打算站出來為他討回公道,誰知閻錫山自己無理,只顧闡述李服膺私自撤退的罪責,不顧及當時61 軍戰力已經所剩無幾的事實,早早的就將李服膺槍決了,傅作義就算是想救,也來不及了。

其實閻錫山這麼做主要還是做給別人看的,他害怕被世人罵成漢奸,也害怕頂一個無能的帽子,他想找替罪羊的心態是可以理解的,畢竟誰都會害怕被抨擊,被人民批判。但是想歸想,既然要做一個被稱頌的將領,就不能將一切都推到別人身上去。

李服膺的軍事能力幾乎不需要質疑,他能用弱於敵軍的戰力死守天鎮十天,恰恰說明了他的軍事能力很不錯,戰場上最須要的是什麼,正是有血性的戰士,李服膺能夠帶領全軍誓死抵擋,說明他的確是一個有血性的將領,只是很可惜,他還沒發光發熱,就死在了閻錫山的陰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