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紂軍事戰略的運用

牧野之戰,周武王姫發集中兵力於ー個方向、在一朝之內,一次決戰就取得徹底的勝利,並覆滅了商王朝,其成功的原因,除了文王“翦商”奠定勝利的基礎外,對伐紂軍事戰略的運用,是前無古人的。

武王伐紂軍事戰略的運用

1.首先是正確選擇決戰的時機。

文王“翦商”,攻伐黎、崇諸國時,正是紂王改變先西后東戰略、對東夷大舉用兵之時,使紂王無暇西顧。

在牧野之戰中,“武王使師尙父與百夫致師”,以激勵本軍鬥志,牽制迷惑敵人;“以大卒(主力)衝馳帝紂師”,對商陣進行突然、猛烈的衝擊。商師猝然遭受衝擊,加之“前徒倒戈”,十多萬之眾頃刻瓦解,這是在戰術上的突然襲擊。周武善用這種“突然裝擊”戰法,是很符合孫子總結的“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的理論的。難能可貴。

2.在車陣作戰的戰法上,周武王也有所發展。

關於車陣的作戰,是以戰車排成橫隊,列在前面,而徒兵則跟在車後和兩旁前進。因此由戰車和徒兵構成一個戰鬥整體,才能發揮其機動力和衝擊力。正因如此,車徒的協同動作和指揮,極為重要。因此,車陣必須保持整齊的隊形,才便於指揮,便於協同,便於戰鬥。隊形絕對不能亂。

周武王在戰前規定作戰方法,幾步、幾伐(刺)就停頓一下,調整隊形,以保持車陣的嚴整和堅固並能充分發揮其作戰能力。這是在原始的車戰戰法上的一大發展,開啟以後車戰訓練“坐作進退”、“疾徐疏數”戰法的先河。

3. 在組織和準備戰爭力量方面的重視。

如何能使事先未經過統一訓練的盟國軍隊在戰場上同心協力,發揮整體力量,以極大的優勢擊破敵軍,確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周武王反覆進行政治動員,並組織軍事演練,統一戰鬥行動,規定戰鬥紀律和對待俘虜的政策。從牧野之戰的戰例可以看出,這種利用人民的心理和迷信觀念,實行政治教育和軍事訓練的策略,對提高士氣,增強作戰力量,起了重大作用。

武王伐紂的戰略運用,是適合以弱勝強,以小勝大的實際情兄的,豐富了中國古代戰爭的經驗,使之在戰略的運用上,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

這期間有一個人功不可沒,他就是——呂尚,也就是姜子牙。

武王伐紂軍事戰略的運用

周人起自西方,經受戎狄的凌和商王朝的鎮壓,在呂望佐周以後,逐漸形成一套以弱勝強的戰略思想。

《史記・齊太公世家》上說:“太公博聞,嘗事紂,紂無道,去之。遊說諸侯,無所遇,而卒西歸周西伯。”

這就是說,呂尚很有學識,是最早“遊說諸侯”的縱橫家。他“遊說諸侯”雖“無所遇”,但可斷定他的閱歷很廣,對當時的天下大勢也甚熟悉。

“周西伯昌之脫羑里,與呂尙陰謀修徳以傾商政,其事多兵權與奇計,故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這就是說武王伐紂的謀略,多出自呂尙。他實為中國最早的軍事家,在中國軍事發展史上應占有一定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