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短命天才的传奇人生,“诗鬼”李贺为什么被称为“诗鬼”

唐朝是一个文化繁盛的时代,诗人更是层出不穷,诗题选取也各有千秋。上次给各位看客老爷浅谈了李白的《将进酒》,这首诗可谓是千百年来的第一首劝酒诗歌。写过《将进酒》的诗人也不止李白一个,还有另有其人,一个是元稹,另外一个就是今天要分享的李贺。

李贺写诗的时候多采用神话来托古喻今,人送外号“诗鬼”。他其实还是一个“王子”,和皇室是有正儿八经的血缘关系的。

一位短命天才的传奇人生,“诗鬼”李贺为什么被称为“诗鬼”

唐朝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朝代,因为这个王朝出现过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在武则天当政的时候,为了巩固武氏家族的势力,杀了不少的李姓宗亲,将维护李家江山的大臣统统贬谪。

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到了李贺父亲李晋肃时,家族早已世远名微,家道中落,隐沦昌谷。李贺对自己的血脉可是非常自信地,以宗亲划分,他应该源于唐太祖李渊的叔父这一脉,拿现在话来讲,就是远方亲戚。

作为唐王朝的同宗,他对李氏王朝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自认为是“王孙”,这在他后来的诗歌中有体现出来。而在渡过腥风血雨的时期后,他又可以正大光明地说“唐诸王孙李长吉”。

都说李贺家道中落,至于怎么形容,估计连富农都算不上,勉勉强强算个贫下中农吧。你看他自己怎么描述的,他说:“我在山上舍,一亩嵩硗田。夜雨叫租吏,舂声暗交关”。

山上的草屋,就只有一亩薄田;后来穷得连饭都快吃不起了,“欲将千里别,特此易斗粟”。这样的生活把李贺逼成一个瘦骨嶙峋的人,自幼体形细瘦,通眉长爪;手掌瘦的一点肉都没有,手指细的就像是一根骨头。

一位短命天才的传奇人生,“诗鬼”李贺为什么被称为“诗鬼”

李贺有两个亲戚很出名,一个是李白,另外一个是杜甫。一个是诗仙,另一个是诗圣。

据《新唐书》的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的九世孙;和李氏家族是有血缘关系的,另外李贺的父亲是杜甫的远方亲戚,按照辈分,杜甫还是李贺的表叔。看看他这家世,一个大家族就出现唐朝诗歌界的两座高峰。

李贺天生就有写诗的天赋,长大一点后的李贺常常骑着一头驴沉吟佳句,如果有灵光乍现的时刻就赶紧记下来,把纸扔进跟随的书童背的口袋里,晚上回家时就是满满一口袋诗句。

一位短命天才的传奇人生,“诗鬼”李贺为什么被称为“诗鬼”

他母亲见他这样都心疼,说:“你这个孩子是非要把心血呕尽才罢休么?”后来李商隐把这件事写在自己的诗句中:

恒从小奚奴,骑巨驴,背一古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所见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耳。

或许是因为早年的经历,让他比常人加倍地品尝到人生的苦涩,他很早就养成了“苦吟”的习惯,“苦吟”就是将自己的经历悲苦地写出来。在创作的时候,他为了营造一种悲凉的氛围,所用的多是一些神鬼的语句。

以《秋来》为例: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环顾这首诗,我们第一眼能看见的物像有“桐风、衰灯、寒素、冷香、秋坟”等。别的不说,单说这个坟墓就够喝几壶,还是在萧瑟的秋天,悲凉的感觉顿时增添几分。

中国古代有“神鬼信仰”,认为举头三尺有神明,在坟头自然也有鬼。李贺流传后世的二百多首诗中,“鬼”诗有十多首。这首诗不例外也是阴森料峭、鬼魅飘飘。但是,我们在仔细解读这首“鬼诗”之后,就能发现这首诗的背后还有报国无门的惆怅之感。

一位短命天才的传奇人生,“诗鬼”李贺为什么被称为“诗鬼”

这大概和诗人的为官经历有所关系,早年他考取进士,没想到因为父亲的名字犯了忌讳,而不得不悲愤地离开考试院;后来经过别人的推荐,终于当了一个叫“奉礼郎”的职位。在唐朝时期是一个从九品,这个官的职位可谓芝麻小官中的芝麻小官。

在当了三年的“九品芝麻官”后,对社会和现实有了深刻的认识。在这之后,他决然辞去奉礼郎之职,辞官归乡。又在潞州张彻的荐举下,做了三年的幕僚,为昭义军节度使郗士美的军队服务,帮办公文在这一时期,他的文学创作达到了顶峰,写下诸如“礼节乃相去,憔悴如刍狗”的诗句;这也奠定了“长吉体”对唐朝后代诗歌的影响。

一位短命天才的传奇人生,“诗鬼”李贺为什么被称为“诗鬼”

由于李贺早年严重营养不足,加上他的“苦吟”,以至于他后来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最后的一年,他也许是感觉大限已至,又回到昌谷故居,整理所存诗作,不久就病逝了。李贺的这一生来得开,去得也快,一生不过才二十七个年头。

对于他的记载,史书上寥寥无几;对于他的文学倒是流传颇多。

现实对于李贺来说,或许是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但是文学的梦境却为他插上一双美丽而任其想象的翅膀。有美丽的天界之境“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和“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珮缨”;极尽谲幻阴森的 “鬼灯如漆点松花”和 “鬼雨洒空草”。

这也是他为什么被后世称之为“诗鬼”的原因,因为他有独特的人生经历,才有独特的创作灵感。因为这种独特的人生经历,将这小小的文字汇聚成一首又一首的不朽诗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