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10個未摘帽貧困縣奮力攻堅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

早晨7時30分,新疆和田地區于田縣阿熱勒鄉阿熱勒村家庭主婦圖蓀罕·艾山和往常一樣早早起床,收拾屋子,打掃庭院,一切整理完畢後,開始給一家人做早飯。

這幾年,圖蓀罕·艾山一家人靠著勤勞節儉逐步擺脫貧窮,日子過得越來越有滋有味。

變化是從2017年圖蓀罕·艾山的兒子阿卜杜力木·阿卜杜熱合曼職高畢業那一年開始的。兒子向銀行申請了5萬元小額貼息貸款,利用自己在學校學到的技術,開辦了一家摩托車維修店。一年後,生意慢慢好了起來,他招收的第一個學徒就是父親。兒子教,父親學,父子倆起早貪黑,每個月能掙4000元左右。但阿卜杜力木·阿卜杜熱合曼並不滿足,今年鄉里組織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聽說每個月工資至少2500元,他動了心思。“父親的維修技術已經可以獨當一面,如果我和妻子外出轉移就業,每個月家裡至少能多收入5000元。”他把想法告訴家人後,得到了家人的一致支持。

阿卜杜力木·阿卜杜熱合曼把維修店交給父親後,和妻子一起踏上了務工的列車。圖蓀罕·艾山也不甘落後。除了操持家務,她還養了7只羊、3頭牛、30只雞和鵝。雞舍、棚圈、蔬菜小拱棚,房前屋後能利用的地方都被她充分利用了起來。“養殖用的飼料都是自家地裡種的,去年1頭牛賣了7000元。羊、雞、鵝還有小拱棚裡種的菜都自家吃。”圖蓀罕·艾山笑稱自己是一個合格的“後勤部長”,還說自家沒有閒人,就想把日子過得好上加好。

這樣的故事在和田地區,特別是在新疆尚未摘帽的10個貧困縣到處都有。作為全國最大的連片貧困地區,南疆四地州2019年底已摘帽16個縣,脫貧61.41萬戶251.16萬人。剩下的是最難攻的堡壘,新疆已吹響決戰號角,確保剩下10個未摘帽縣的貧困戶在今年年底全部如期脫貧,確保“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

瞄準短板 掛牌督戰全覆蓋

“現在我一個月能掙2000多元,老婆也來這裡就業,家裡的日子越來越好了。”在和田地區策勒縣新疆津墾奧群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實現就業的固拉合瑪鎮幸福村村民麥提肉孜·買塞地說。

貧困戶加帕爾·玉素甫也是幸福村的村民,他說:“現在每個月的收入穩定了,而且像剪羊毛這類工作還有補助,我有信心通過努力帶領家人過上好日子。”

隨著企業的發展,策勒縣調優了畜牧產業結構,實現了從傳統畜牧業到現代畜牧業的轉變。同時,他們採取折股量化、入股分紅、託管增收、就業創收“四種受益方式”,進一步帶動了農牧民實現就業增收,助力脫貧攻堅。

今年1月以來,新疆和田地區緊緊聚焦5個未摘帽縣成立掛牌督戰駐縣工作指導組,落實一縣一專班,確定38名地廳級領導整縣包聯,地直單位幹部和縣市業務骨幹下沉一線,對標“兩不愁三保障”“一降五通七有”脫貧退出指標,緊盯“七個一批”“三個加大力度”開展掛牌督戰。截至3月29日,5個駐縣工作指導組已督戰182個村,累計發現問題5023個,已整改落實3764個。

“和田地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已全部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享受醫療救助政策,參保率實現100%。今年,我們有信心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和保障。”和田地區醫療保障局黨組書記、副局長張青說。

喀什地區結合實際細化制定脫貧攻堅工作重點、掛牌督戰、“一戶一策”等政策措施。強化掛牌督戰,地委、行署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分別督戰4個未摘帽縣,地廳級和縣市領導督戰293個未退出村,各級幹部全覆蓋包聯幫扶貧困戶和邊緣戶,地區組建4個脫貧攻堅指導組對4個未摘帽縣進行全程指導,集中優勢兵力,整合各類資源,細化“一戶一策”,強力攻克最後堡壘。

“目前全地區有40餘名廳級領導幹部、250餘名縣處級領導幹部督戰未退出貧困村,千餘名地直部門及縣鄉領導幹部包聯督導已退出貧困村、有扶貧任務的非貧困村,黨員幹部包聯督戰未脫貧戶和邊緣戶,形成了脫貧攻堅的強大攻勢。”喀什地委委員、組織部部長王新革說,“我們必將不辱使命,以大決戰的狀態,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焦點不散 精準施策促攻堅

和田地區民豐縣若克雅鄉英吾斯塘村農民阿卜杜喀迪爾·麥麥提明現在逢人就說:“以前老婆種地為生,也沒有什麼技術,生活不太好。2018年我們開始到崑崙公司屠宰廠上班,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掌握了生產技術,現在一個月我們可以掙到6000塊錢,生活越來越好。”

皮山縣固瑪鎮尼向達村村民吐罕·吾買爾幾天前來到皮山縣方圓綠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上班,聽老員工說,按時上下班,出滿勤有獎勵,加班還有加班費時,她堅定了在這裡就業的信心。她說:“我打算和公司籤合同在這裡就業了,我丈夫是電工,有駕照,我希望他也能來這裡上班。只要我們一起努力,一個月估計能掙6000元呢。”這家公司裡,來自附近鄉鎮的270餘名農民工裡,220名是建檔立卡貧困戶。

和田地區研究制定完善掛牌督戰一村一方案,並按照不漏一戶的要求,把貧困戶劃分為產業主導型、就業主導型、易地搬遷型、政策補助型等類型,量身定製完善一戶一對策。在保持1.83萬戶未脫貧戶原來結對幫扶關係不變的基礎上,再選派部分責任心強的幹部與未脫貧戶建立幫扶關係,確保每戶未脫貧戶都有2名幹部結對幫扶。

“我們村是‘土陶村’,要把土陶製作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開發出來,挖掘更多就業創收崗位。”“村裡有勞動力的家庭,人人都要有活幹……”作為芒辛鎮恰克日庫依村的督戰領導,喀什地區英吉沙縣委書記李東明與村幹部共同商討脫貧方案、一戶一策,確保全面建成小康路上不讓一個人掉隊。

馬鈴薯種植產業是喀什地區葉城縣巴仁鄉主打產業之一,連日來,巴仁鄉各村組織勞動力,安排車輛,有條不紊地進行馬鈴薯種子調運。新疆大學駐葉城縣巴仁鄉庫勒艾日克村“訪惠聚”工作隊副隊長郭宏正說:“產業扶貧是幫助農民脫貧的重頭戲,我們要抓緊時機把項目進度向前趕,把疫情防控耽誤的時間搶回來,切實發揮產業扶貧的作用。”

“我原本擔心收入會受疫情影響,現在看來工作隊早就替我們考慮到了。”談起村裡的工作隊,阿克陶縣巴仁鄉且克村村民穆太力甫·延塔克滿心歡喜。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各級領導幹部下沉到一線督戰,領導督戰到村、幹部分包到戶,堅決做到督戰不添亂、指導不主導、到位不越位,確保焦點不散、靶心不變,不漏一村不落一人,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各項任務。

凝心聚力 堅決啃下硬骨頭

在10個尚未摘帽的貧困縣裡,無論走進哪個村,都能看到一張張“未脫貧戶掛牌督戰作戰圖”,未脫貧群眾的家庭狀況、致貧原因、脫貧舉措、掛幫責任等清單一目瞭然。

走進這些未脫貧的家庭裡深入瞭解,可以發現,“作戰圖”不是僅僅掛在牆上的,而是真正把督進度、督落實、督整改、督鞏固、督質量統籌起來,重點督戰貧困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和飲水安全保障情況,實施產業幫扶情況,貧困家庭勞動力新增轉移就業情況等,一村一村地過、一戶一戶地走,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盯著解決。

“家裡通自來水了嗎?主要收入來源有哪些?”在策勒縣策勒鎮津南新村貧困戶賽迪吾買爾·買買提明家,督戰組逐項瞭解情況。

“我家住的是新房子,自來水通著呢,很方便。我在村子旁邊的農業園區承包了兩座大棚,種了菠菜、辣椒等蔬菜,這批蔬菜賣了能掙8000多元。賣完這一茬,我打算種西紅柿,兩座大棚一年收入3.5萬元沒有問題。”說起家裡的經濟收入,賽迪吾買爾·買買提明興奮地說道。

“我們採取走村入戶,圍繞貧困人口收入增長和貧困村退出產業發展驗收標準,重點督戰責任、政策和工作‘三落實’。對於發現的問題,第一時間進行反饋,並適時開展‘回頭看’,督促推進解決突出問題。”策勒縣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委主任李永康說,“我們正以督戰促決戰,確保剩餘貧困人口全部清零。”

喀什地區嚴格按照“四個不摘”要求,確保現有幫扶政策穩定,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扶貧幹部不脫貧不撤退;對未退出貧困村力量再充實、再加強,從地縣機關派出1400餘名幹部駐村增援,將近1萬名高校畢業生、返鄉大學生等全部安排到貧困鄉村工作,匯聚起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強大力量。

說起以前的生活,70歲的吐爾汗·艾依達不禁眼眶溼潤。他是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恰爾隆鄉巴勒達靈窩孜村人。搬遷前,他住在冰冷潮溼的石頭房,吃河壩水,走坑窪崎嶇的山路。村子離縣城360公里,一家人沒有穩定收入,全靠放牧維持生活。

“2017年年底,開始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搬遷安置點交通便利,基礎設施齊備,產業配套完善,許多貧困群眾都翹首以盼。”恰爾隆鄉黨委書記侯振旗說,“2019年,我們鄉的扶貧搬遷戶已經整體搬入了崑崙佳苑小區。”

“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狠抓措施落實,是我們脫貧攻堅取得成效的關鍵。尤其是扶貧搬遷,讓各族農牧民擺脫貧困,過上了新生活。”阿克陶縣委書記劉建勝說。

(本報記者 王 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