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永和大學城的命門在哪?(一)

樹老師考察一個城市,衡量一個新區的核心價值好不好,喜歡用六大要素:

交通條件、學區級別、公園級別、酒店級別、產業規模、商業級別

西永和大學城的命門在哪?(一)

而衡量這些等級的細節,我有一些自己的指標:

交通條件:公路網暢通度,地鐵主幹道條數,換乘點數量,機場距離

學區級別:公立一檔二檔的學校數量,升學率

公園級別:是否濱水公園,是否有配套設施,植物昂貴程度

酒店級別:五星級酒店數量,房間價格

產業規模:金融,互聯網,國企總部,事業單位總部覆蓋率

商業級別:商場規模,招商品牌,營收情況

等等


如果上述相應配套沒有落地,我會看這些配套需要建成的確定性和時間。


去對標西邊的時候,樹老師做了非常詳盡的考察。


西邊發展很早,內部相對成熟,總體綜合分很高,要商業有商業,要學校有學校,要綠化有綠化。


有些分數不足,我等會說。


西邊這種成熟度,特別對於西路進重慶的璧山,永川,榮昌,銅梁,潼南;有著很強的吸附力。


區縣剛進重慶,第一站就是“大學城+西永”,這種人口的持續輸入,在這十年形成了正循環。


造就了大學城和西永現在的觀感:

井字街道,一馬平川,建設成熟,綠化規整

西永和大學城的命門在哪?(一)

西永和大學城的命門在哪?(一)

西永和大學城的命門在哪?(一)

很有大城市成熟大社區的feel。


關鍵:房子還便宜,很多房子1萬出頭。


融創文旅城一個故事講幾年,足夠便宜,就拿了幾年的重慶銷冠。

西永和大學城的命門在哪?(一)

科學城在去年又橫空出世,寫進了最新的十四五規劃。

西永和大學城的命門在哪?(一)

一切看起來都順理成章。


但,西邊在專業投資人眼中,一直有兩個比較大的問題:

一、交通天然屏障。

二、產業定位低端。

西永和大學城的命門在哪?(一)

說到這兩個問題的時候也會得到很多否定:


否定主要來自兩方面:

一、西邊馬上要修n條隧道,交通會大大補強

二、西邊全面進駐各類科研機構,配套產業即將爆發


我也一度認為,這裡將是重慶GDP未來最大的增長點,直到現在,也很期待。

西永和大學城的命門在哪?(一)

投資迴歸理性,我們更需要搞懂五點:

一、交通屏障實際的情況有多嚴重

二、產業結構和規模實際什麼級別

三、規劃落地建設進度和預期多高

四、這些東西全成熟需花多少時間

五、這個時間什麼價格有漲幅空間


第一,交通屏障實際的情況有多嚴重

中梁山脈,天然切斷了西邊和重慶主城,公路和地鐵都要通過隧道。


目前,核心的公路隧道有三條:

大學城隧道、雙碑隧道、中梁山隧道

西永和大學城的命門在哪?(一)

中梁山隧道是最早的西邊進重慶的大通道,連的是成渝高速路,周邊建設目前城市化水平依舊不夠,基本不能定義為“城市幹道”,應該定義為“進城通道”,改造+複線,修了n年,依舊改變不了堵況,萬年的物流貨車大動脈,實際跟西永和大學城目前的主要區域還有距離,暫時先忽略。


真正承擔西永和大學城連通主城的隧道,實際就是:

大學城隧道,雙碑隧道


來看看這兩條隧道有多堵?


大學城隧道:看隧道不看隧道本身,要看隧道連接的路屬性,這條隧道本質上依然是一條

“進城通道”,川東北到重慶西的通道,渝遂高速。


大學城隧道修得很早,一段時間是真正連接西永城市幹道的唯一通道,但一遇渝遂高速下道高峰,全部堵到隧道口。

西永和大學城的命門在哪?(一)

雙碑隧道:真正意義上“城對城”的主幹道隧道

,西起賴家橋,東到宏帆路;但也恰恰是整個中梁山脈中,連起西邊和東邊最成熟區域的隧道,西永——觀音橋,這直接導致兩邊的互通壓力都最大。


雙碑隧道堵不堵,問問西永的業主。直線距離最短的,往往需要的時間最多———大家都想抄近路。


而雙碑隧道同時分擔了渝遂高速下道的車流,又當爹又當媽,賴家橋立交幾條下道的車匯到一起,每次都在隧道口堵城狗。


所以,這種城對城的隧道如果增加,對於交通的改善是最大的,我們後續非分析這類“城對城”的隧道有哪些,


隧道有多長?


不少朋友覺得修了隧道,好像距離無限縮短,各種歡呼。


其實隧道本身就已經是個大工程,中梁山脈很寬,直線距離都是3-5公里,來看看幾條隧道,用車程來衡量,隧道口點對點的區域,大概什麼距離。


大學城隧道:從地圖上看,大學城隧道並不是“城對城”,依然是迂迴的,進隧道出來並不是西永,進隧道上的是成渝環線高速,半路下道才是大學城,進西永的路線打了一個“L”折。從隧道口融匯溫泉城到西永,15公里,這僅僅是山兩頭,點對點需要的距離。

西永和大學城的命門在哪?(一)

雙碑隧道:剛說了雙碑隧道已經距離最近,從宏帆鳳凰灣到西永首創光合城,11公里,也沒短多少。

西永和大學城的命門在哪?(一)

還有就是,引橋。


大家往往以為引橋沒啥,其實在重慶,兩頭都是山,需要的引橋立交是要足夠物理長度的,不然繞不上主橋,。


大橋和引橋,都不是省油的燈。


不要忘了,15公里/11公里,僅僅是隧道兩頭區域的距離。


要知道:

照母山重光中心到觀音橋紅旗河溝,也就9.7公里,

萬象城到觀音橋紅旗河溝,也是9.7公里。


你這過個隧道,人家那兒已經商圈切換。所以不要說照母山遠,也不要說隧道改變一切。


通勤距離的可接受度,會直接反饋到房價。

西永和大學城的命門在哪?(一)

西永和大學城的命門在哪?(一)

然而,大學城日常的通勤距離,我們以走最近的雙碑大橋為例,紅旗河溝到大學城核心U城天街,28公里,這是最近的一條,中心到中心。


but,西永is not大學城,西永到大學城,還有8公里多,這又將近一個照母山到觀音橋。


遠不遠,住在大學城需要去北區上班的人,最有發言權,特別是早上堵在雙碑隧道口的時候。


第二,產業結構和規模當前什麼級別

我聽到了無數個說西永產業的話題,主要這兩點:

一是惠普,富士康,英業達,廣達,小米等工廠全部佈局,每年產值千億,全球每四臺筆記本電腦就有一臺是西永生產的。

二是自貿區,保稅區各種大型設定,渝新歐的起點。


說簡單點,目前西永+大學城的現有產業觀感:


加工貿易+物流基地

西永和大學城的命門在哪?(一)

西永和大學城的命門在哪?(一)

還記得,樹老師在最開始描述了自己對於看房看產業的那些敏感詞?


我們再次梳理一下。


產業規模:金融,互聯網,民/國企總部,事業單位覆蓋率

西永和大學城的命門在哪?(一)

什麼賺錢?

什麼人單產最高?

什麼辦公樓產值最高?


我們就去研究什麼。


為什麼要講總部?

一個工廠為城市造富是納稅,但不一定能為區域輸出大量中產。


造富跟造富人是兩個概念。


看一下這些細節:

金融:是否區域總部,完整金融產業鏈。

但目前以區一級別的服務型支行為主。


互聯網:是否互聯網企業佈局,大量碼農。

基本還沒有佈局,現在都喜歡弄一兩個文創園的,弄幾個拍網紅的公司過來,那是看重這兒學生妹便宜,不是互聯網。


民/國企總部:是否投資公司或壟斷巨頭。

這裡彷彿看不到“揣著錢辦事”的大佬們。


事業單位:是否qingshui衙門還是財權單位。

這樣講應該都懂,但是這樣的好像也少。


對了,我還特別關注了酒店級別和酒店價格。

西永和大學城的命門在哪?(一)

五星級酒店多,高端商務活動一定多,談大生意的,住好點是最基礎的。


西永的寫字樓群,集中在西永天街旁,看門口的植物修剪和停車場就知道目前空置率高。


酒店級別:

五星級酒店數量,目前只有聖荷酒店一家,我特意調研了酒店的工作人員,答曰,附近工廠的臺灣技術人員和中幹出差過來住的比較多,其他人較少。


房間價格,房間價格可以看出滿房率和人員消費定位。

西永和大學城的命門在哪?(一)

我們選定了節假日的,帶雙早的價格,

588元雙床。


基本是目前一些城市老五星級酒店的入門價格。


要知道,聖荷酒店實際上並不差,算得上是中高端的設計師類型酒店。


整體給人的繁榮感和高級感,彷彿差了一些。


用樹老師一個朋友的話來說:我在這,沒有聞到錢的味道。

西永和大學城的命門在哪?(一)

寫了這麼多,你越看越覺得灰心喪氣。


而事實上,在上一波漲幅裡,西永大學城獲利,幾乎是全市最大的板塊之一。


新區的價低優勢,新區的人口規模,讓好多天天拿中心才有未來的人沒有繼續發聲,漲幅才是硬道理。


況且,從文件上看:

整個科學城的定位極高,整個產業規劃也極完善。

畢竟,在大城市(注意,限大城市):買房跟著政府規劃走,犯錯的概率很小。

西永和大學城的命門在哪?(一)

但是:

一切不帶發展眼光看問題,都是事後諸葛亮。

一切不說價格看好某區域,都是小白耍流氓。


下一篇,我們討論能不能打破任督二脈:


分析一下那些:

牛逼規劃的落地邏輯,

屏障突破的成長空間,

能不能買的具體價格。


(待續)


買哪裡?怎麼買?何時買?

帶著你的靈魂三問

請私信樹老師進行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