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的“辛德勒”——黄乐德

黄乐德,寿光市洛城街道黄家庄人,他在二战期间冒着生命危险为潍县集中营的难民募集资金10万美金,为1500多名难民提供了救命的食物和药品;他帮助难民代表成功逃脱。2008年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纪录片《潍县集中营》真实再现了他的英雄事迹,尘封多年的历史再次被还原,我们才发现这个历史人物竟然离我们如此之近。

寿光的“辛德勒”——黄乐德

耶路撒冷的哭墙

寿光人的骄傲:寿光的 “辛德勒”—— 黄乐德 ——一位英雄老人的传奇故事

黄乐德,1885年出生于黄家庄村,父亲黄谦益是北美基督教长老会潍县地区早期发展的少数教徒之一,黄乐德自幼在教会学校就读,深受人道主义的影响。1904年,北美基督教在登州创办的文会馆与英国基督教在益都创办的广德书院合并,迁往潍县乐道院,改名为“广文中学”,黄乐德在此就学,他聪明好学,是当时教会的重点培养对象。

1914年,黄乐德毕业后到广饶创办了培德中学,并任校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培德中学因战乱停办。黄乐德回到潍县乐道院暂避战乱,在乐道院躲在的广文中学任教。日本侵略者强令学校“悬挂日本国旗、增设日语课、接受奴化教育”,因师生不愿接受这些屈辱,学校被迫停课。

寿光的“辛德勒”——黄乐德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成功后,美国政府将日本侨民关押在洛杉矶。为了报复,1942年日伪政府将乐道院的教会、医院、学校等工作人员全部赶出,将其设为集中营,关押了英美苏等二战同盟国的在华侨民。

因当时日伪政府经济已经崩溃,集中营的生活十分艰苦,男人赤膊短裤,女人衣裙补了又补,且食不果腹,很多人都已精神崩溃。原广文学校校长德威斯也被关押其中,委托集中营运送粪便的的工人张兴泰捎给黄乐德一封信,让他帮忙筹钱接济关押人员。黄乐德当即让张兴泰带1000元到集中营应急。

寿光的“辛德勒”——黄乐德

奥斯卡辛德勒坟墓

随后,黄乐德领着儿子黄安慰,带上干粮,到处募捐。但是当时的中国教友生活也很困难,没有多余的钱救助他人。黄乐德只好亲自到寿光和昌乐进行游说,最终说服他们,共取得30万伪币(当时折合美金10万余元),分三次秘密送到中立方瑞士使馆。瑞士使馆想办法买来了食品和药品,送到集中营。在集中营关押的3年中,1500多名二战同盟国的在华侨民仅死亡16人,黄乐德功不可没。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认同英雄就是认同正确的价值观;追随英雄就是追随真善美;颂扬英雄就是颂扬正能量。无论时代怎样变化,英雄始终是我们内心的坚守,追随的真理,欧哥的对象!被人遗忘了的历史今天终于重现,这对寿光的文化、寿光人的品格、寿光人的胸怀嗾使一种极大的展示,黄乐德的英雄主义事迹,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