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光的“辛德勒”——黃樂德

黃樂德,壽光市洛城街道黃家莊人,他在二戰期間冒著生命危險為濰縣集中營的難民募集資金10萬美金,為1500多名難民提供了救命的食物和藥品;他幫助難民代表成功逃脫。2008年中央電視臺《探索與發現》欄目紀錄片《濰縣集中營》真實再現了他的英雄事蹟,塵封多年的歷史再次被還原,我們才發現這個歷史人物竟然離我們如此之近。

壽光的“辛德勒”——黃樂德

耶路撒冷的哭牆

壽光人的驕傲:壽光的 “辛德勒”—— 黃樂德 ——一位英雄老人的傳奇故事

黃樂德,1885年出生於黃家莊村,父親黃謙益是北美基督教長老會濰縣地區早期發展的少數教徒之一,黃樂德自幼在教會學校就讀,深受人道主義的影響。1904年,北美基督教在登州創辦的文會館與英國基督教在益都創辦的廣德書院合併,遷往濰縣樂道院,改名為“廣文中學”,黃樂德在此就學,他聰明好學,是當時教會的重點培養對象。

1914年,黃樂德畢業後到廣饒創辦了培德中學,並任校長。1937年,“七七事變”後,培德中學因戰亂停辦。黃樂德回到濰縣樂道院暫避戰亂,在樂道院躲在的廣文中學任教。日本侵略者強令學校“懸掛日本國旗、增設日語課、接受奴化教育”,因師生不願接受這些屈辱,學校被迫停課。

壽光的“辛德勒”——黃樂德

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成功後,美國政府將日本僑民關押在洛杉磯。為了報復,1942年日偽政府將樂道院的教會、醫院、學校等工作人員全部趕出,將其設為集中營,關押了英美蘇等二戰同盟國的在華僑民。

因當時日偽政府經濟已經崩潰,集中營的生活十分艱苦,男人赤膊短褲,女人衣裙補了又補,且食不果腹,很多人都已精神崩潰。原廣文學校校長德威斯也被關押其中,委託集中營運送糞便的的工人張興泰捎給黃樂德一封信,讓他幫忙籌錢接濟關押人員。黃樂德當即讓張興泰帶1000元到集中營應急。

壽光的“辛德勒”——黃樂德

奧斯卡辛德勒墳墓

隨後,黃樂德領著兒子黃安慰,帶上乾糧,到處募捐。但是當時的中國教友生活也很困難,沒有多餘的錢救助他人。黃樂德只好親自到壽光和昌樂進行遊說,最終說服他們,共取得30萬偽幣(當時摺合美金10萬餘元),分三次秘密送到中立方瑞士使館。瑞士使館想辦法買來了食品和藥品,送到集中營。在集中營關押的3年中,1500多名二戰同盟國的在華僑民僅死亡16人,黃樂德功不可沒。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認同英雄就是認同正確的價值觀;追隨英雄就是追隨真善美;頌揚英雄就是頌揚正能量。無論時代怎樣變化,英雄始終是我們內心的堅守,追隨的真理,歐哥的對象!被人遺忘了的歷史今天終於重現,這對壽光的文化、壽光人的品格、壽光人的胸懷嗾使一種極大的展示,黃樂德的英雄主義事蹟,永遠值得我們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