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巡洋艦:美國海軍的現役巡洋艦以及下一代巡洋艦的發展

巡洋艦(英語:

Cruiser)指在排水量、火力、裝甲防護等方面僅次於戰列艦的大型水面艦艇,擁有同時對付多個作戰目標的能力。現代巡洋艦通常是艦隊中僅次於航空母艦和兩棲攻擊艦的最大艦隻,通常可以發揮多種功能,執行多種任務。

自17世紀至今,巡洋艦的發展已有幾百年歷史,並且在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的含義。最初,“巡洋艦”並不是指船舶的類別,而是表明這種艦隻的實際作用和具體任務,一般可以單獨執行海上作戰任務。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和俄羅斯這兩個國家還有巡洋艦。而現今美國在役的巡洋艦還有22艘,這22艘都屬於提康德羅加級,可謂數量不少。

美國海軍巡洋艦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空中力量優勢的崛起,極大地改變了海軍作戰的性質,即使是最快的巡洋艦也無法躲避空中打擊。隨著美國海軍開始實行以航母為中心的集群作戰模式,巡洋艦和其他戰艦的主要任務轉為防空和對岸轟炸。由於美國海軍的打擊任務主要圍繞航空母艦展開,因此,巡洋艦設計的主要目的是為艦隊提供防空能力,同時增加反潛能力。

冷戰期間的蘇美軍備競賽,由於蘇聯和美國在巡洋艦這一分類上存在明顯差距,以至於引發了國際政治問題。當時蘇聯巡洋艦的規模大小隻相當於美國的護衛艦,甚至一些美國的護衛艦要比蘇聯的巡洋艦還要大,其中數量達21艘。

為此,1975年美國海軍對其水面艦艇進行重新分類,修改了巡洋艦、護衛艦和海洋護航艦的術語和船體分類符號。1975年6月30日,美國取消了護衛艦或驅逐艦領艦船體分類代號(DL/DLG),而改為護衛艦(FF/FFG);原巡洋艦船體分類代號(CAG/CLG/CG)改為巡洋艦(CG);驅逐艦船體分類代號保持不變(DD/DDG)。

修改後,美國將大多數護衛艦(DLG)歸類為巡洋艦(CG),所有當時在役和在建的核動力護衛艦(DLGN)被重新指定為核動力巡洋艦(CGN)。1980年1月1日,美國海軍完成了最後一次修改船體分類,將提康德羅加級制導導彈驅逐艦(DDG)歸類到制導導彈巡洋艦(CG)一類。

提康德羅加級(Ticonderoga-class)是美國海軍的一類導彈巡洋艦,該級艦於1978財年首次授權美國海軍訂購。該級艦原本設計是驅逐艦,它基於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的船體。提康德羅加級首艦是

提康德羅加號“Ticonderoga”(DDG / CG-47)。

美國海軍巡洋艦:美國海軍的現役巡洋艦以及下一代巡洋艦的發展

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Spruance-class destroyer)於1975年首次投入使用,是當時美國海軍的主力驅逐艦,主要為美國海軍航空母艦戰鬥群擔負反潛作戰任務,但其尺寸在當時卻可與美國的巡洋艦相媲美。最初,美國國會議員們對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有很多非議,他們認為這種艦氣勢非凡,但每艘艦隻配備了兩門火炮,1×8單元ASROC和1×8格北約海麻雀導彈發射器,無法與蘇聯設計的艦船相比。儘管遭到批評,但由於該艦適航性,安靜操作能力極佳,並且攜帶兩架反潛直升機,在執行反潛任務方面表現還是出色。該級艦首艦是斯普魯恩斯號(DD-963),最後一艘庫欣號(DD-985)於2005年9月21日退役。

美國海軍巡洋艦:美國海軍的現役巡洋艦以及下一代巡洋艦的發展

前面我們提到過,1980年1月1日美國海軍將提康德羅加級驅逐艦的分類修改,歸到制導導彈巡洋艦(CG)一類,該級艦也成為美國海軍現在唯一在役的一級巡洋艦。提康德羅加級共建造了27艘,其中5艘已經退役,現在還有22艘正在服役中。

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採用無源電子掃描陣列(PESA)也稱無源相控陣。由於其裝備了宙斯盾作戰系統(AEGIS)和AN/SPY-1雷達系統而具有很強的戰鬥力,因此,常將其作為航母戰鬥群與兩棲攻擊戰鬥群的旗艦(防空指揮中心)。

美國海軍巡洋艦:美國海軍的現役巡洋艦以及下一代巡洋艦的發展

無源電子掃描陣列工作動圖:TX-發射機、A-天線元件、C-計算機、φ-相移模塊

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屬於多用途戰艦。其裝備的MK41垂直髮射系統(VLS)可發射戰斧巡航導彈打擊戰略或戰術目標,或發射遠程防空標準導彈來防禦敵方飛機或反艦導彈。直升機配備的輕型機載多用途系統LAMPS)和聲納系統具有很強的反潛能力。並且,該級艦還能執行攔截或護航等任務。隨著AN/SPY-1相控雷達系統和相關有效載荷的升級,作為宙斯盾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的一部分,該級別艦在經過連續的測試後證明,這種戰艦作為移動反彈道導彈和反衛星武器平臺具有很強的戰鬥力。

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的設計

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的船體設計是基於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的船體。該艦裝備的宙斯盾相控陣雷達能夠同時掃描威脅、跟蹤目標和引導導彈進行攔截。其中的相控陣雷達SPY-1有超過4000個發射原件,可發射多道不同方向的雷達波束以捕獲目標。

該艦擁有美國海軍最強大的電子戰設備以及最先進的水下監視系統。並且是首批採用模塊化建造的軍艦之一,而不是以前那種從下往上組裝而成。

提康德羅加號(CG-47)的噸位要比斯普魯恩斯(DD-963)大,排水量由8169噸增加到9800噸。並且該艦的上層建築在原斯普魯恩斯級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在兩個甲板室中,前部一個用於前向和右舷天線,艦尾甲板室容納後向和左舷天線陣列。

提康德羅加級通過運用運籌學Operations Research,又被稱作作業研究)很好的將艦上兵力進行優良分配。撤掉了一般傳統艦船上配備的4名軍官和44名水兵,使兵力編制組合更加優化。其中全新裝備的Mk 41垂直髮射系統(VLS)要比Mk 26 GMLS更加強大並且操作人員更少,大大節約了人力資源成本。

除了最早的前五艘提康德羅加級裝備的是傳統的Mk 26雙懸臂式導彈發射器(GMLS)外,從碉堡山號(CG-52)開始到CG-73,該級艦重新裝備了2具Mk 41垂直髮射系統(VLS),每組Mk 41可裝載61枚導彈,總計122枚,可發射包括戰斧巡航導彈、標準三型防空導彈、ASROC反潛艇導彈等,使該級艦能攜帶大量導彈,並且系統允許所有導彈在短時間內完全鎖定多重目標,縮短戰艦的開火時間。

美國海軍巡洋艦:美國海軍的現役巡洋艦以及下一代巡洋艦的發展

這種“宙斯盾巡洋艦”朱姆沃爾特級(Zumwalt-class)驅逐艦一樣是“雙發制”,是艦隊中唯一可以同時使用兩門大口徑火炮的水面艦艇。兩門127毫米Mk 45艦炮,可同時打擊23公里範圍的水面或陸上目標。

截至2013年7月,已有12艘巡洋艦完成了船體,機械和電氣(HM&E)的升級,還有8艘巡洋艦進行了戰鬥系統的升級。最新的升級“軟件包”有SM-6和海軍綜合火控-空中打擊(NIFC-CA)等等。每艘的船體,聲納,雷達,電氣,計算機和武器系統的升級可能花費高達2.5億美元。

在2015年的預算要求中,美國海軍計劃將運行11艘巡洋艦,而其他11艘將升級到新標準。升級後的巡洋艦將取代2019年開始退役的老艦。也就是說,將為美海軍每個航母戰鬥群保留一艘巡洋艦來作為該編隊的空中作戰指揮中心。本來美軍準備在2028年之前將所有巡洋艦退役,但由於美國海軍將大部分資金都投入到哥倫比亞級潛艇上,目前暫時還沒有CG類的替換計劃。因此,2035年至2045年將仍然有11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服役。

美國海軍新“巡洋艦”的發展計劃

2001年11月1日,美國海軍宣佈下一代巡洋艦CG(X)計劃。最初計劃建造18艘CG(X)後增加到19艘。2007年,美海軍經過重新評估,建議將CG(X)分為兩類:即十四艘朱姆沃爾特級(Zumwalt-class)大小的“護衛巡洋艦”和五艘23000噸級的彈道導彈防禦艦。

但該計劃在2010年《四年防務評估》中被取消,CG(X)的角色任務改為由DDG-51 Flight III驅逐艦來負責。DDG-51 Flight III屬於阿利·伯克(Arleigh burke)級

驅逐艦,是美國建造的最大型驅逐艦之一。

美國海軍巡洋艦:美國海軍的現役巡洋艦以及下一代巡洋艦的發展

2019年2月,美海軍在向國防工業系統發出的第一份信息請求書(RFI)中暗示,美海軍未來的作戰能力可能會逐步發生變化,並透露出雄心勃勃的發展計劃。在RFI中,還特別強調了針對艦載垂直髮射系統(VLS)的要求,即需要裝備“更長、直徑更大的導彈,以提高速度和射程”,並要求在設計上能支持“360度覆蓋的定向能武器”。

定向能武器又叫“束能武器”,是一種利用某種方式在物體表面產生極高的能量密度,從而殺傷敵方人員、電子設備、武器等,是一種強大的殺傷性武器。

2019年6月,在美國海軍工程研討會上,美國海軍船舶項目負責人海軍少將威廉•加林尼斯(William Galinis)表示,與美國海軍現有的其他大型水面艦艇相比,新艦設計將更類似於朱姆沃爾特級。以應對競爭激烈的、有爭議的相關海域,特別是對艦艇隱蔽性和生存能力方面要求極高。這就意味著這種新戰艦的規模將會更大,動力和武器系統更加增強。

LSC最初將取代萬噸級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儘管作為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重要的防空指揮艦,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還是相當不錯,但不可否認的是,該級艦開始面臨老舊問題,並且正在老化。隨著越來越多裝備有宙斯盾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投入使用,一直以來,美國海軍長期和美國國會明爭暗鬥,目的是想至少讓其中一些老舊的巡洋艦退役。早在2012年,美國海軍計劃退役7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但遭到美國國會的拒絕。美國國會堅持要求美國海軍的22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保持服役35年,可美國海軍拒絕將一些老化的巡洋艦繼續服役。

美國海軍巡洋艦:美國海軍的現役巡洋艦以及下一代巡洋艦的發展

2020年2月,根據美國國務院國際信息局報道,美國海軍發佈一項預算文件,計劃在2021年開始對其下一代大型水面戰艦(LSC)進行為期五年的研究,設計和測試工作。根據美國海軍2021年財政預算報告顯示,其大型水面戰艦計劃準備將以前舊的但經過驗證的系統,安裝到一個新設計的船體中,通過整合平臺靈活性和增長能力,來滿足未來艦隊系統的需求。通俗點講,就是將阿利·伯克Flight III驅逐艦上的系統——防空和導彈防禦雷達以及宙斯盾,安裝到一個全新設計的新船體上。

而美國海軍曾經提到的,未來新設計的大型水面戰艦(LSC)將類似於朱姆沃爾特級(Zumwalt-class)大型驅逐艦。但鑑於技術發展趨勢,美國海軍只能先尋找一種不同的平臺(新船體)來平衡和維持目前的戰鬥能力。也許這是美國海軍是面對國會的壓力,不得不作出妥協。前面我們提到,美國海軍在哥倫比亞級潛艇的研發上已經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想要重新開發一級全新的巡洋艦來替換提康德羅加級變得不可能。

總部位於英國倫敦的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海軍和海上安全高級研究員尼克·柴爾德斯(Nick Childs)認為,美國海軍將很快需要就其所謂的未來大型水面戰艦(LSC),本質上是其新一代“巡洋艦”做出決策。有跡象表明,它可能看起來有點像引人注目的朱姆沃爾特級大型驅逐艦。

尼克·柴爾德斯表示:“儘管美國海軍似乎不願將它們描述為巡洋艦,但它們很可能就是下一代巡洋艦。”

朱姆沃爾特級的滿載排水量為16000噸,比提康德羅加級要大得多。但由於在建造過程中成本不斷提高,2016年4月,計劃總成本為225億美元,每艘平均成本達75億美元。所以,才從最初計劃建造32艘到現在的3艘,取消了計劃中的29艘。由於成本問題,美國海軍沒有采用朱姆沃爾特級的設計。新型巡洋艦的設計最多類似於朱姆沃爾特級的大小規模,再配上前面所說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上的宙斯盾雷達等系統。

作為航母戰鬥群中的旗艦和防空指揮艦這一重要角色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未來美國海軍肯定會開發新一代巡洋艦來替換擔負重要角色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現在這種模式最多隻是暫時過渡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