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民間故事之鄭板橋妙斷偷情案

故事:民間故事之鄭板橋妙斷偷情案

古代地方官斷案的判詞,大多墨守成規、刻板冗瑣,但也有詼諧幽默的。相傳清代,在山東濰縣當縣令的鄭板橋,判詞就與眾不同。他在斷三起偷情案時,判詞妙趣橫生,無不使人拍手稱妙。

石佛寺的和尚與天月庵的尼姑是同村人,青梅竹馬私定了終身。但女方父母卻把女兒許配給鄰村一個老財主做妾,女兒誓死不從,離家到庵中削髮為尼,男子也憤而出家。後來在濰縣風箏會上,他二人又見面了,於是在入夜時幽會談情。不料被一鄉紳抓住,認為他倆傷風敗俗,扭送到縣衙問罪。鄭板橋瞭解原委後,大筆一揮,判他倆還俗完婚。八句判詞讓人讀後回味無窮:

一半葫蘆一半瓢,合在一起好成桃。

從今入定風波寂,此後敲門月影搖。

鳥性悅時空即色,蓮花落後靜偏嬌。

是誰勾卻風流案?記取當堂鄭板橋。

一書生翻牆到少女房間偷情,被發現後押到縣衙。鄭縣令問過案情後,出題《逾牆摟處子詩》,對書生進行面試。書生秉筆即書:"花柳平生債,風流一段愁。逾牆乘興下,處子有心摟。謝砌應潛越,韓香許暗偷。有情生愛慾,無語強嬌羞。不負秦樓約,安知漳漢獄囚。玉顏麗如此,何用讀書求。"鄭縣令看後大加讚賞,不但不問罪,反填一首《減字木蘭花》詞,判二人結婚。詞曰:

多情多愛,還了生平花柳債。好個檀郎,室女為妻也不妨。捷才高作,聊贈青蚨三百索。燭影搖紅,記取媒人是鄭公。

又一次,姓張的書生與姓金的女子私通,被金家捉姦成雙,將張押送大堂,金小姐也跑來縣衙。鄭縣令看二人外貌都慈眉善眼,舉止文雅,不像放蕩奸邪之流,便又想成人之美,問道:"你倆會作詩嗎?"他倆點頭作答。鄭縣令便指著堂前簷下蜘蛛網懸著的一隻蝴蝶,對張生說:"如能以此為詩,本縣便免你之罪。"書生定神略一想,高聲吟道:

只因愛採太癲狂,遊遍花叢覓異香。

不幸誤投羅網裡,脫身還藉探花郎。

鄭板橋雖不是探花,卻也是著名詩人。聽後認為書生才思敏捷,而且詩中有悔過之意。便又指著門上掛的竹簾子對金小姐說:"你能以它為題賦首詩嗎?"金小姐略加思索,說了聲"小女獻醜了",隨口吟道:

綠筠劈成條條直,紅線相連眼眼齊。

只為如花成片斷,遂令失節門前低。

鄭板橋聽了連聲誇讚:"高才,高才!"隨即揮筆寫判詞:

佳人才子兩相宜,致福端由禍所基。

判作夫妻百年好,不勞鑽穴隙相窺。

小姐書生磕頭拜謝。金家見生米已做成熟飯,只好作罷。他二人很快完婚,這事被後人傳為美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