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到死有多遠?禪悟淸明節

從生到死有多遠:禪悟清明節

文、本性禪師

從生到死到底有多遠?疫情肆虐全球,誰能給出簡單的答案?

生命生老病死,所以,文天祥才感嘆:人生自古誰無死,為此,要留取丹心照汗青。說實在,生死二字,讓多少豪傑下跪,令多少英雄折腰。圍繞生死二字,人間或天堂,演繹了多少的笑聲與淚水。佛陀對此,更是徹悟,於是,扔下財色權位,出城入山,志於修道,追求解脫。從生到死有多遠?禪悟淸明節

在佛教,視死如歸,視死如蛹化蝶,視死如鳳凰涅槃。不僅如此,還有念死參生的法門,以此,培養出離心、菩提心,去除恐懼心、執著心。依據《解脫道論》與《清淨道論》,念死法門或念死觀,即念死參生,主要有八條內容:

1、 以殺戮者追近:也就是,死亡的殺手追殺我們於身後,懸劍於我們頭頂,總有一天,我們會被殺手追上,頭頂之劍會掉下來,斬殺了我們。生死俱來,不可逆轉。小河之枯、果實之落、器皿之壞、露珠之散,不可避免。眾生與死亡賽跑,永遠不會是冠軍。

2、 以興盛衰落:也就是,物極必反、月圓必缺,生命的旺盛,必是生命的衰敗開始。有哪種興盛可以最終戰勝衰敗?沒有。多少帝王,權位沒了,多少王侯,富貴沒了,多少滄海,桑田了,多少桑田,滄海了。眾生健康終於病,青春終於老,生命終於死。所謂的征服者,永遠被征服,所謂的勝利者,永遠被勝利。栽種了整個大地,卻最終帶不走一粒庵摩羅果。

3、 以比較:也就是,有名者,又如何?有福者,又如何?有力者,又如何?有神通者,又如何?有智慧者,又如 何?乃至賢聖,又如何?皆不能脫離生死,解脫生死,皆是死神口中的香果,不足死神之飽,惟有成其永不脫落的齒香。

4、 以身多共同者:也就是,一身之內,百蟲彙集,非我獨有。此身,是蟲巢、是病室、是墳墓、是垃圾堆。世尊曾說:我實有甚多死之緣,蛇齧我,蠍齧我,百足蟲齧我。為此,我們不可妄想著獨佔其身,或以為此身為我,更不可能長期擁有。

5、 以壽命無力:也就是,生命脆弱,壽命非堅。壽命存續於呼吸之間,仰賴於食睡。四大不調,則不行。冷熱失調,則不行。今晚睡下,或許明日不起。這頓飯吃了,或許,下頓飯永遠吃不了。壽命無力,即是眾生無力呀。

6、 以無相故:也就是,生命無主,大限難料,不知終於何時何地何種狀況。聖者能夠預知,我等凡夫,如何能夠。有人說,床是最安全的地方,但絕大多數人就死於床上。我生有涯,有涯的生中,誰人能知自己是將終於山或水、陸或空,終於親人的懷中或仇人的掌中。不是嗎?報道說,有人還終於野獸的口中呢!

7、 以生命時間的限制:也就是,壽限不過百年,80古來稀呀。而今,因緣好了,人命延長,但百歲以上的,也算比較罕有呀。古人會說,會當水擊三千里,自信人生六百年,可誰六百年了。所以,經中常說,人的生命之長,就如同咀嚼一個飯糰之間,就如同吃一頓飯之間,就猶如一日之間,就猶如一日一夜之間。

8、 以剎那短促:也就是,從歷史或時間的長河看,生命只是一瞬一剎之間,只是一念之間。心相生,活著。心相滅,死了!這剎那生滅,如水流,如輪轉,此浪非彼浪,此圈非彼圈。如雲逝,如風過。平時,我喜捻著數珠心念佛陀名號,常想,生死如斯,一珠一生,一珠一死,一捻一生,一捻一死也。

總之,從生到死有多遠?念死法門告訴我們,命根將逝,死將來臨。為此,南傳佛教經典說:諸比丘,吾命呼吸或入出息之間,吾必憶念世尊教法。可見,生命的缺憾,無以言表。於此世間,正因生命的缺憾,所以,我們要珍視之,珍惜之,以有限的生命,修證出無限的生命,以缺憾的生命,修煉出無憾的生命。從而,念死參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