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1

馬克思的哲學世界觀具有兩個基本點:

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1

一方面,是把實踐引入本體論,強調也要從主觀方面去理解事物,即把食物當作人的感性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強調人類連續不斷的感性活動,是現存感性世界的深刻基礎;另一方面,則是始終堅持外部自然界的優先地位,始終堅持勞動實踐在多種層次上所受的自然制約性。

在發達工業社會里,批判意識已消失殆盡,統治已成為全面的,個人已喪失了合理的批判現實的能力。所謂“單向度的人”就是指喪失這種能力的人。

馬爾庫塞用“單向度”一詞來意指現代資本主義的技術經濟機制對一切人類經驗的不知不覺的協調作用。在雙向度的社會裡,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是有差別的,因此個人可以合理地批判的考慮把自己的需求。而現代文明,在科學、藝術、哲學、日常思維、政治體制、經濟和工藝各方面都是單向度的,人們失去的“第二向度”是什麼?就是否定性和批判性原則

,即把現存的世界同哲學的準則所揭示的真實世界相對照的習慣。哲學的準則能使我們理解自由、美、理性、生活享受等等的真正性質。

馬爾庫塞認為,雙向度社會與單向度社會對立的哲學根源是辯證思維與形式思維的衝突。現代科學以及建立在現代科學的基礎之上的技術,已經創造一個使得人對自然的統治與社會對人的奴役並行不悖的世界。現代科學和技術確定提高了生活標準,但同時也帶來了壓抑和破壞。

這個社會是虛假意識的犧牲品。儘管大多數人都認可這種社會制度,卻並不能使這種社會制度更合理。

它能滿足大量的人類需求,但這些需求本身是虛假的,是惟利是圖的剝削者為了使不正義、貧困和侵略現象永遠存在下去而強加給個人的。“最流行的需求包括,按照廣告來放鬆、娛樂、行動和消費,愛或恨別人所愛或恨的東西,這些都是虛假的需求。”

未來的文明應該通過創造思想和情感的另一向度,堅持否定精神,恢復普遍的愛慾的王權,來重建文化的獨立性,

增長的生產力和增長的破壞力的結合,毀滅的邊緣政策,思想、希望和畏懼屈服於現存權力的決定,在空前的富裕面前保留著貧困,這一切構成了最公正的控訴——即使這些東西不是這個社會的存在目的,只是它的副產品。它的那種促進效率和增長的普遍合理性,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技術有助於組成社會控制和社會凝聚的新的更有效和更令人愉快的形式。

面對著這個社會的極權主義特點,技術“中立”的傳統觀念不能再維持下去了,不能把技術本身同它的用處孤立開來;技術的社會會是一個統治體系,它已在技術的概念和構造中起作用。

以技術為中介,衛華、政治和經濟融合成一個無所不在的體系,這個體系吞沒或抵制一切替代品。這個體系的生產力和增長潛力穩定了這個社會,並把技術的進步包容在統治的框架內。技術的合理性已變成政治的合理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