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毛蛋” 的傳說

故事:“毛蛋” 的傳說

孵化14天的毛蛋

作者:瑞眼圖話

金都招遠,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招遠民間有流傳的四大名吃:羊湯,毛蛋,小死(乳)豬,粉漿飯。其中招遠人愛吃毛蛋被許多周邊人笑談為一大怪,說起此怪由來已久:其一為農家孵化小雞因種種原因而沒有孵出殼的幼胎,捨不得丟棄便蒸煮來食用,其味鮮香易人,滑嫩可口,一直沿續至今。民間趕大集常有擺攤專門賣毛蛋的,賣家須拿著一根鉤針,能夠從蛋殼裡挑出雞毛才能被喜歡吃的人買走,不然的話那些實蛋只得被不花錢白吃。

故事:“毛蛋” 的傳說

80年代大街上擺地攤賣毛蛋的市民

另一種說法為流傳於招遠民間的一段動人的傳說,相傳唐王徵東之時,連年征戰,長途跋涉使官兵疲憊不堪,一日,唐王率兵途經招遠羅峰山下已是人困馬乏,便下令就地按營紮寨於琵琶嶺,調整士氣,整頓軍務。不想一夥倭寇乘虛而入,刺死大將段志賢,唐王痛失愛將,又加之勞累過度而臥病不起,調理多日不見好轉,臨近有一農婦,聞聽此情,將家中孵化半月之久的雞蛋獻於唐王,用於滋養龍體.唐王剝開雞蛋,只見毛絨絨的如何食得?有臣曰:不可.農婦曰:大王儘可食之,奴已是盡家之所能,倘大王能養好身體,驅倭以得民安,則奴已為國盡力;不然奴等定被倭寇所欺.不想此蛋雖已半成雛形,卻口味獨特,營養極佳,唐王食過之後精神為之振奮,不日便可跨馬征戰,指揮千軍萬馬,屢戰屢勝.後來唐王為感農婦救養之情,特派部下再來探望,贈送布匹銀兩若干.從此吃毛蛋的習慣在招遠民間隨同這段美麗的傳說一同被流傳了下來.

故事:“毛蛋” 的傳說

後有招遠籍為官或經商者將此帶至南方,只因食用時老少皆易,也頗受當地人的喜歡,以至有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當地知府為了討好皇上吃便天下美味,命當地有名的廚師各展絕計,其中有一盤上用青蘿蔔雕刻而成的龍身,下有十個擺放整齊的雞蛋,乾隆皇帝看後面有不悅道:誰竟拿個青蘿蔔和煮雞蛋來糊弄於朕.隨即抓起一個摔於地上.所有在場的人都被嚇得滿頭大汗不敢言語.然而此時卻有一股嫩香之氣撲鼻而來,乾隆低頭看時,卻見剛剛被他摔開的那個雞蛋並非平常所食用的煮雞蛋,毛絨絨的已略微成型,正微微地冒著熱氣,聞之,鮮香易人;觀之,細嫩晶瑩;嘗一口,香而不膩.不知不覺中便將盤中的十隻毛蛋已全部吃下,令在場的大小官員們個個目瞪口呆.乾隆似有亦尤未盡之意,當即尋問是誰進獻的美食,此時站在最後排的知府大人尚不知皇上的意圖如何,忙拉著當時最有名氣的一位廚師上前回話,知府偷偷觀察了皇上的表情,定了定神說:"回萬歲爺,此名曰'青龍一把鎮江山'.為早些年由山東招遠一帶傳入,此品精選優質雞蛋,孵化至半月時蒸煮食用最為適宜,民間俗稱'毛蛋'.如若蒸煮過程中有破殼之蛋,美味流失,口感則無味,只有原蛋殼絲毫未損者,才能固其美味於蛋殼之中,食之有骨有肉,皆能消化,既可飽餐又能壯筋骨,實為上等佳餚.所謂'青'即我大清,'龍'就是皇上您,民間數雞蛋十個為'一把'-----".沒等說完,皇帝拍案叫絕"好一個'青龍一把鎮江山',來呀,看賞.……

故事:“毛蛋” 的傳說

如今'毛蛋'依然是招遠及杭州等地的桌上佳品,人們已用現代科學的理論證實了它的營養價值.據有關權威機構理化分析測試的報告顯示:營養毛蛋內含對人體有易的鉀、鈣、鐵、鋅、鎂以及維生素C和氨基酸等元素均超出一般雞蛋的數倍,可見其價廉物美確實不一般.

故事:“毛蛋” 的傳說

專門孵化毛蛋賣的產業

故事:“毛蛋” 的傳說


WlCQ�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