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一家人》:媽媽最大的失敗,就是犧牲自己養了個“白眼狼”

1、

最近有一部劇,沒有小鮮肉,也沒有大IP,但因為貼近生活,備受關注,那就是董潔主演的《幸福一家人》。

劇中最有爭議的,要數“二十四孝”爸爸房永福養出了三個“白眼狼”兒女了。本來不愛追劇的我,剛看了開頭,就被氣得要死。


《幸福一家人》:媽媽最大的失敗,就是犧牲自己養了個“白眼狼”

《幸福一家人》劇照


這位單親爸爸天不亮就出去為三個兒女買不同口味的早餐,還要為他們整理衣服、叫車子,無怨無悔的為兒女的事業犧牲自己。但是,六十大壽這一天,大女兒天心公司有事回來晚了,大兒子天憶有個加急手術,小兒子直接進了警察局,生日過的一團糟。

本來安慰自己“六十大壽不重要,活得長才重要”的爸爸,怎麼也笑不出來。而對爸爸的失落,三個孩子不僅毫無察覺,反而忙於爭吵和辯解。


《幸福一家人》:媽媽最大的失敗,就是犧牲自己養了個“白眼狼”

《幸福一家人》劇照


最讓人心酸的是,大兒子因為沒有一個有“背景”的老爸做靠山,屢屢晉升失敗,對爸爸大動肝火:“我升不了職,還不是因為我爸僅僅是個‘賣面的!’”爸爸只能無助的落淚。

看到這裡,作為媽媽的我,心都要碎了。如果將來也養出這樣的“白眼狼”孩子,那一定是做媽媽最大的失敗!

2、

朋友樂兒說,年少無知的時候,她也對爸爸怒吼過:“為什麼別的家長掏錢給孩子上市裡的高中,你就不能?”那時候,爸爸剛出車禍,腿骨折了臥病在床。聽到她的“指責”,爸爸只是小聲說了句:“你怎麼這麼不懂事?”,隨後便陷入不知是自責還是痛心的情緒當中。

如今每每想到那個情景,她都無地自容。現在長大了,也漸漸明白,自己之所以曾經是一個“白眼狼”,就是因為爸爸媽媽總是說,“你好好學習,只要你考上大學,就是砸鍋賣鐵也要供你讀書。”除了學習,家裡任何事情都不用樂兒操心。她已經習慣了爸爸媽媽為了她付出一切,從未被教過體諒家人的辛勞是多麼不易。

所幸樂兒真的上了大學,已經覺悟。但哥哥就沒那麼幸運了。


《幸福一家人》:媽媽最大的失敗,就是犧牲自己養了個“白眼狼”

《幸福一家人》劇照


樂兒的哥哥,考了一個不理想的大學,把學費用來買最新款的手機,整日用遊戲麻痺自己,生活陷入一片迷茫,最後畢業證也沒拿到。

現在雖然已經結婚生子,但哥哥仍然把父母的付出當做理所當然。為了攀比,硬要把孩子送到離家更遠的一個幼兒園,問他怎麼接送?他說,反正老人也閒著,這點路對他們來說不算什麼。自己有住處,一家4口還要在父母那裡吃完晚飯才回家。老人明明已經把兒女養大,還是沒有一天能歇息,整天要操心為兒子一家做什麼飯。

樂兒說,這就是我媽慣的!只要兒子高興,自己受罪也願意。

3、

“白眼狼”不是一日養成的。

樊登曾經在講《親密關係》這本書時提到,“犧牲者培養放縱者”。家裡有一個“白眼狼”,就是因為有一對只會無條件“犧牲”自己的父母。樊登講到朋友的一個例子。

這對父母,在孩子大學畢業後託人為他找了個國企的工作,又傾盡所有給他在二線城市買了套房,還把自家的汽車開了幾百公里送給兒子媳婦。從此,兒子在大城市過著“有房有車”的生活,老兩口在老家一貧如洗。後來,兒子媳婦所幸辭職回了老家,原因是工作沒意思。讓他們創業,也說不喜歡。讓老人一籌莫展。

養出這樣的“白眼狼”,確實是父母的悲哀。但作為“白眼狼”,孩子就幸福嗎?未必。


《幸福一家人》:媽媽最大的失敗,就是犧牲自己養了個“白眼狼”

《幸福一家人》劇照


《幸福一家人》裡的老三房曉龍就是最好的例證。二十五六歲了整天玩遊戲,畢業好幾年也不願出去找個正經工作。雖然一副玩世不恭的樣子,但是深入骨髓的自卑誰都看得見,就連對喜歡的人表白都沒有勇氣。

朋友樂兒的哥哥30多歲了,也只能在小縣城拿著2000塊錢的工資混沌度日,不敢走出去探索更多發家致富的路徑,太害怕失敗。

而樊登故事中的主人公也很痛苦,“他對自己的滿意度極差,情感上被父母‘依附’,物質上‘依附’父母,對自己評價很低,跟妻子的關係也不會好。”

所以,習慣說:“我怎麼樣都行,只要你過的好”的父母該醒醒了。犧牲自己,並不能換來兒女的成功,反而有可能會害了孩子。

4、

那麼,我們該如何做一個恰到好處的父母?不是說要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嗎?他要什麼我都答應他啊?不是說要讓孩子懂得感恩嗎?我整天告訴他:“爸爸媽媽為你很辛苦的在工作啊!”到底要我們怎樣?

教育是這個世界上最難的一項工程。要做到不養一個“白眼狼”出來,需要父母做出很多的努力,但只要做到下面這五個字,相信就能成功一半。

那就是,溫和而堅定。

其實更準確的說,應該是溫和而又有邊界。溫和說的是態度,我們在跟孩子溝通的時候,語氣柔和,不急不躁,孩子就能從爸爸媽媽的言語中感受到足夠的愛,而有了愛,孩子才會有克服一切困難的力量。

對比一下,想要教育孩子感恩,一個媽媽說:“兒子啊,我和爸爸這麼辛苦都是為了你,你可要爭氣啊!”

而另一個媽媽說:“寶貝,爸爸媽媽每天出去開店,最大的願望就是我們一家人能夠過上幸福的生活。”

從你的感受出發,哪個孩子會更容易感受到父母的愛呢?結果不言自明。

溫和是給予,堅定則是樹立邊界,表示拒絕。

孩子總會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比如,要買玩具,要出去旅行,要大冷天吃冰淇淋。作為父母,有的要求當然可以滿足。但明顯不合理的要求,一定要拒絕。

不僅僅是物質條件上的滿足需要量力而行,堅定的告訴他:“這個爸爸媽媽暫時辦不到,我們一起努力,爭取早點實現它好不好?”

在生活的關照上,父母同樣也要注意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

當你看到孩子學會自己疊被子時眼睛裡那束明亮的光時,就知道孩子其實是非常渴望獨立的。

到這個時候,作為父母,就不應該再為孩子包辦一切。這樣做,既阻礙了孩子的成長,也為自己增添了更多不必要的負擔。


《幸福一家人》:媽媽最大的失敗,就是犧牲自己養了個“白眼狼”

《幸福一家人》劇照


《幸福一家人》裡的爸爸,覺得媽媽去世的早,自己應該對孩子更好一點。殊不知,卻因為過渡的寵溺,換來了三個“白眼狼”孩子。

凡事過猶不及。我們普通家庭養育孩子,更是要注重“度”的把握,既表現出對孩子應有的愛護,也要適當的讓孩子獨自翱翔。不做"過渡犧牲”的“二十四孝父母”,不養自卑無能的“白眼狼”孩子,共勉。

我是半全職媽媽菲菲,分享二胎媽媽生活和創業中的酸甜苦辣,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