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圈新流量“固收+”到底是什麼?

基金圈新流量“固收+”到底是什麼?| 投顧念念聊理財


大家好,我是“投顧”念念,知道長假要開始了,所以這一週來早了一天。


本週市場動態一覽

基金圈新流量“固收+”到底是什麼?| 投顧念念聊理財

更新時間:2020043016:30 數據來源:wind


本週重點資訊

◆ 全國兩會召開時間確定: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決定,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將於2020年5月22日在北京召開。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十五次主席會議建議: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於2020年5月21日在北京召開。

◆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總體實施方案》,這意味著創業板試點註冊制改革啟動。

◆ 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跌破4%,保險產品與資產配置走俏。

◆ 中國4月官方製造業PMI為50.8。

◆ 美國一季度GDP下降4.8%,創2008年以來最大跌幅。


長假前還點開投顧念唸的,你確實是非常好學的投資者了。


先回顧這一週,最受矚目的是今年兩會的時間敲定了,這也是一種信號,即國內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大家可以出去散散心,不過還是得注意繼續戴好口罩,避開人流密集區。


上期我們談資產配置,說到股債搭配,提到了“固收+”策略的基金近期很受市場歡迎,這一新晉“網紅”立馬引起不少人的興趣,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盤一盤“固收+”。


“固收+”策略產品是什麼?


一季度二級債基產品規模大幅上升。我們知道,受疫情影響,一季度不論是海外還是國內股市都大幅波動,這原本該影響投資者的投資意願,不過仍有產品逆勢崛起——Wind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305只二級債基規模合計3830億元,較去年底增加近1200億元,增幅為43.5%。

二級債基是債券型基金的一種。債券基金是以國債、金融債等固定收益類金融工具為主要投資對象的基金產品;二級債基就是除了固定收益類投資外,還可以參與一級市場新股申購和二級市場股票投資。


基金圈新流量“固收+”到底是什麼?| 投顧念念聊理財


二級債基的火熱,讓一種新的產品策略概念“固收+”流行起來。不過“固收+”策略產品不僅指二級債基,還包括一些偏債混合基金、FOF產品、量化對沖產品等。


所謂“固收+”,主要是以債券等未來現金流可期的資產為底倉獲取相對穩健的收益,同時配置風險資產及策略增厚收益。

總結現在此類產品的特點,它以絕對收益為目標,追求長期穩健回報。由於配置了風險資產,其收益高於純債基金及以純債為主要投資標的的理財產品,同時產品收益的波動性也會相對更高;另一方面,“固收+”產品的波動性小於權益類和普通的混合類產品,不過也由於收益相對穩定,長期持有的該產品的收益可能不比權益類產品差。


基金圈新流量“固收+”到底是什麼?| 投顧念念聊理財


此外,“固收+”產品並不只是簡單的股債搭配,而是會納入多種投資策略。即只要是能夠在合規範圍內為組合增加收益的投資策略,投資團隊都會納入考慮範圍,比如股票投資、股指期貨、國債期貨、可轉債、打新(股票和可轉債)、ABS、定增、量化、套利等。

基金圈新流量“固收+”到底是什麼?| 投顧念念聊理財


“固收+”策略產品為什麼能紅?


其實“固收+”策略的思想早就體現在一些產品中了,比如二級債基、偏債混合基金都不是什麼新鮮品種,但怎麼今年就忽然成為新晉網紅了?提到流量,有句話說“小紅靠捧,大紅靠命”,“固收+”策略能紅,自有其理由和時機。

首先是穩健理財的需求巨大。由於國內投資者成熟度較低,且股市波動較大牛短熊長,穩健投資仍然是最長期、最穩定、最大化的投資需求,無論是銀行、保險還是信託等機構,其大部分資管產品都是針對這一需求。原本由於監管環境不同,這些機構的產品可以獲得長期、穩定高於固收類公募基金的收益率,但《資管新規》後,要求打破剛性兌付,所有理財產品都需轉變為淨值型,迫切需要有新的產品承接原先那部分的需求。

其次,近期資產收益率水平下行。在全球經濟放緩的大背景下,各國央行紛紛放水,負利率資產數量越來越多,美國長期國債收益率也屢創新低。中國的貨幣政策也處在較為寬鬆的階段,長期來看,利率下行在所難免。過去幾年,隨著收益率下行,債券市場處在小牛市中,債券基金能取得不錯的收益,但是隨著利率中樞來到相對低位,純債產品想要獲得穩健高收益,難度將越來越大。同時我們已經看到,貨幣基金7天年化收益率破2%,這一週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跌破4%。在這樣的背景下,基金經理就需要思考,如何挖掘更多新的收益來源。


基金圈新流量“固收+”到底是什麼?| 投顧念念聊理財


第三,這類產品到了該“爆”的時候。近幾年,體現“固收+”策略思想的這些產品中,包括二級債基、混合基金中的打新基金、量化對沖基金等,有相當的比例跑出了優秀而穩健的業績, 6%-8%年化收益的產品比比皆是,尤其是在2018年等股市震盪階段,也展現出了較好的抗風險能力,所以從現在來看,該類產品對普通投資者的吸引力大大加強。與此同時,隨著這幾年金融市場的發展,多策略的投資邊界也在拓展,例如可轉債市場擴容、國債期貨、股指期貨、期權等衍生品工具豐富、公募基金融資融券的逐漸開放、定增市場的放開等等,這為增厚收益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最後,支持資本市場發展的政策,有利於“固收+”策略的發揮。近年來資本市場市場化改革的腳步加快,自去年科創板開板後,創業板試點註冊制改革也已啟動;同時監管層引入長期資金改善投資者結構趨勢不變,QFII/RQFII限額取消、FOF推出、基金投顧試行,都是朝這一方向努力。這些利好資本市場發展的政策,也利於“固收+”策略的發揮,反過來,“固收+”策略吸引追求穩定的投資者,也是為資本市場帶來更穩的資金流入,因此受到監管歡迎。


“固收+”未來可期


從以上種種來看,“固收+”產品作為一個能分享股債市場機會、又能兼顧風險收益的產品,得到投資者的追捧。

不論從需求,還是當前市場情況來看,“固收+”受捧的趨勢還將延續。

2018年《資管新規》發佈,主要在淨值化管理,打破剛性兌付等方面進行規範,並規定過渡期到2020年底。接下來,以銀行理財為代表的居民部門和年金、職業年金為代表的企業部門,對風險和收益兼顧的“固收+”都有很大的需求。另外,在全球經濟放緩的背景下,未來一段時間利率低位運行,在此背景下貨基收益率不斷下行,這部分資金也需要找到新的可替代產品。

在“固收+”產品的運作上,公募基金積累了相當的優勢。一方面,在底倉的資產配置、行業配置上,公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同時,公募基金也一直是可轉債、定增、打新等市場的主要參與者。

需要重視的是,雖然說“固收+”產品追求穩定收益,但“+”的風險資產及策略部分,在增厚收益的同時,也可能出現階段性的調整。“固收+”產品的收益表現有一定的短期波動風險,甚至出現虧損,但為了追求更好的回報,付出稍微高一點的風險是值得的,解決的辦法就是提升對風險的容忍度,拉長投資期限,選擇優質產品和優秀的管理人。

目前,“固收+”產品不斷湧現,具體到產品選擇上,應結合自身的收益目標,關注產品收益的穩定性,關注基金經理對相應資產的策略的管理能力以及控制回撤的能力,在此基礎上進行判斷。很快理財通也會推出此類產品的專題,告訴各位如何選擇“固收+”產品。

最後,我們總結一下:“固收+”產品以債券等資產為底倉,追求相對穩健的正收益;同時配置了風險資產及策略,博取比純債基金更高的收益。在資管新規落地在即、資產收益率下行的背景下,此類產品兼顧風險與收益,提升了投資體驗,因而受到資金追捧。

【對了,下週可以關注以下資訊:】

◆ 中國4月進出口數據

◆ 美國4月非農就業人數變化

◆ 歐元區4月Markit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終值

◆ 英國5月央行基準利率

◆ 澳大利亞5月央行利率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