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就乾點普通人該乾的事


普通人就乾點普通人該乾的事


你是一個普通人嗎?

如果是,就看看我這篇掏心掏肺的肺腑之言吧。


1 別太把自己當回事


很多時候,你會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其實,是你想多了。

前兩天上普心課,老師講了一件事。

一個女孩的衣服破了,媽媽給她補好,但她不願意穿,說同學會笑話她。

媽媽跟她商量:你明天穿學校去試試,如果有5個同學看到了,媽媽就給你買新的。

女孩勢在必得的穿著帶補丁的衣服上學了。

結果,課間和同學一起聊天,誰也沒有發現那個補丁。

女孩不甘心,把那個補丁拎起來,給同學看。

同學說了句“哦,破了啊。”然後就繼續說別的話題了。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擔心的事都是我們庸人自擾。

我們並不是自己想像的那樣被眾目睽睽。

很多事情只是因為我們自己在意,才會覺得別人也在意。

2 定一個普通人的目標


國民老公的爸爸曾因為“一個億”的小目標,火遍大江南北。

窮人和富人的差別還真不只是一個字的距離。

既然我們沒有國民老公“體驗失敗”的5個億,那我們也不必一開始就定下“1個億”的小目標。

生活是一次旅程,我們每個人起點不同,目的地也不同。

從起點到終點的路更是千差萬別。

不要因為別人的腳步而打亂了自己的節奏。

想像一下,從你現在所在的這個地方,去往前面的山峰,可能只有1000米。

對你來講,慢一點,走過去;快一點,跑過去。

正準備出發,忽然,你看到有人從天上飛過去了。

你慌了,你停下腳步揮動雙臂也想飛,但你忘了,你沒有翅膀。

做自己可以做的,定一個普通人的小目標,想一想自己的下一個100米該怎麼走。

3 正確對待生存期


作為普通人,初入職場第一要務就是養活自己。

如果你說你要啃老,我只能呵呵,然後轉身走開。

養活自己自然需要金錢來填補生存成本的空缺。

那個特別看重金錢的自己,其實特別真實。請呵護(他)她!

但是,生存期可長可短,這取決於你的慾望。

如果你對物質條件要求不高,你很快就會度過生存期;而如果你過度追求物質條件,你可能一輩子都在生存期。

對物質的追求本沒有什麼錯,你不知道的是支撐物質條件的金錢是可以通過精神財富的累積而成倍兌換的。

所以,不妨先放低物質需求,轉去累積精神財富。

4 除了努力沒有別的路


我們的社會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交換的社會,古時候用物品交換物品,後來用貨幣交換物品。

但有一樣東西,它能換來金錢,但金錢卻買不到它。

它是知識。

如果你想要交換知識,除了努力沒有別的路。

整天在抱怨的人,往往都沒有努力做過什麼。

因為時間都用在抱怨上了。

一項能力的習得,除了學習知識,還需要大量的實踐應用,每一項都需要投入100%的努力。

努力就是你用來兌換才能的唯一貨幣。

成長的路上,只有榜樣,沒有替身。

5 像養豬一樣的養自己


不是說要胡吃海塞,把自己養肥,而是要根據市場需要養豬。

市場需要什麼品種,就養什麼品種。

每一頭豬都要拎到市場上交易才能看到它的價值。

每一個人也都需要在職場上靠能力兌換自己的價值。

很多職場小白之所以迷茫,一方面可能是因為不知道市場上需要“什麼樣的豬”;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發現市場上需要的“豬”不是自己這樣的。

像養豬一樣的養自己,把自己養成可以兌換高價值的豬。

即便“在風口被吹起來的豬”,也是因為它在風來之前就做好準備“等在了風口”。

不要指望別人培養你,培養自己從來就不是別人的事。

6 坦然接受“差一點的成功”


你有過“差一點就成功”的經歷嗎?

高考差一點就上一本了,考研差一點就上北大了,工作差一點就被錄取了……

原來有人說“差一點”就是“差很多”,畢竟“差一點”也是失敗。

我認為,對於“差了一點”的人,這是一種悲觀的說法。

“差一點”和“差很多”其實有本質差別。

“差很多”的人,大多會選擇放棄;“差一點”的人,往往會選擇再試一次。

放棄等於徹底的失敗,而再試一次就有成功的可能。

生活不是比拼一時一刻的成績,成功也可以有早晚之分。

承認自己是“普通人”

其實也是一種勇氣

普通人來握個爪吧!


我很喜歡“6”這個數

所以今天就說這6點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