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數學,比例問題的典型應用題

六年級數學,比例問題

我們今天一起來看看比例問題方面的典型應用題目。

例題1:甲乙兩人在河邊釣魚,甲釣了5條,乙釣了3條,正準備吃,有一個人請求跟他們一起吃,於是三人將8條魚平分了,為了表示感謝,過路人留下8元,甲、乙怎麼分?

六年級數學,比例問題的典型應用題

  • 根據題目意思,過路人留下8元
  • 那麼可以理解為魚的總價值為24元,那麼每條魚的價值為24/8=3(元)
  • 根據題目條件,甲釣了5條,相當於甲之前出資了5×3=15(元)
  • 乙釣了3條,相當於出資3×3=9(元)
  • 他們兩人吃的都是等價值的8元的,所以
  • 甲還可以回收15-8=7(元)
  • 乙還可以回收9-8=1(元)
  • 答:過路人留下8元,甲可以分7元,乙可以分1元。

例題2:一種商品,今年的成本比去年增加了8分之1,但仍保持原售價,因此,每份利潤下降了4分之1,那麼,今年這種商品的成本佔售價的幾分之幾?

六年級數學,比例問題的典型應用題

  • 根據題目意思,我們可以假設去年成本為x,利潤為y
  • 那麼今年的成本為x×(1+ )=x
  • 今年的利潤為y×(1--)=y
  • 因為總價不變,所以我們可以列式如下:
  • X+y=x+y
  • x=y
  • Y=x
  • x ➗(x+y)=x➗(x+x)=x➗ x=✖=3/4
  • 答:今年這種商品的成本佔售價的3/4.

例題3: 甲乙兩車分別從A.B兩地出發,相向而行,出發時,甲.乙的速度比是3:2,相遇後,甲的速度減少20%,乙的速度增加20%,這樣,當甲到達B地時,乙離A地還有12千米,那麼A.B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六年級數學,比例問題的典型應用題

  • 根據題目意思,我們假設兩地相距x千米
  • 甲.乙的速度比是3:2,假設他們的速度那麼相遇的時候他們各自走了總路程的3/5和2/5,反過來就是剩下來他們要走的距離,我們根據他們之後走路時間相等來列方程。
  • 我們可以列式如下:
  • x➗〔3✖(1-20%)〕=(x-12)➗〔2✖(1+20%)〕
  • x➗=(x-12)➗
  • x/6=x/4-5
  • x=60
  • 答:A.B兩地相距60千米。

例題4:一個圓柱的底面周長減少20%,要使體積增加1/4,現在的高和原來的高度比是多少?

根據題目意思,我們可以知道

六年級數學,比例問題的典型應用題

  • "周長減少20%",可知周長是原來的4/5,那麼半徑也是原來的4/5,則面積是原來的16/25。
  • 根據"體積增加1/4",可知體積是原來的5/4。
  • 體積÷底面積=高 現在的高是5/4÷16/25=125/64,也就是說現在的高是原來的高的125/64
  • 或者現在的高:原來的高=125/64:1=125/64
  • 答:現在的高和原來的高度比是125/64。

例題5:某市場運來香蕉、蘋果、橘子和梨四種水果其中橘子、蘋果共20噸,香蕉、橘子和梨共36噸。橘子正好佔總數的5分之2。一共運來水果多少噸?

六年級數學,比例問題的典型應用題

  • 根據題目意思,我們可以列出如下等式:
  • 橘子+蘋果=20(噸)
  • 香蕉+橘子+梨=36(噸)
  • 所以橘子+蘋果+香蕉+橘子+梨=56(噸)
  • 橘子=2/5(蘋果+香蕉+橘子+梨)
  • 橘子=2/5(56-橘子)
  • 解得橘子數量為16
  • 根據題目意思,橘子佔總數的2/5,所以總數為16➗2/5=40(噸)
  • 答:一共運來水果40噸。

希望今天的這些題目對大家馬上到來的期末考試有一定的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