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豐三曾:家庭教育的傑出典範

說起江西,很多人都沒什麼印象。網絡上還有一些段子,說江西省是一個旺周圍省份的城市。在江西省的周邊,有不少省份,存在感都比較強。

比如四川,比如湖北,比如湖南等等。

現在大家說起江西,還是有許多的名勝古蹟的,幾乎都是以前封建社會的一些家族裡面的,十分厲害的人物留下的風景名勝。江西特產,也是比較多的,比如蜜桔,比如江米等等。

說起蜜桔,就不得不提起南豐蜜桔。

在封建社會,在那些讀書人的眼裡,江西,不僅有蜜桔,還有非常厲害的江西籍的讀書人。

江西的讀書人,非常厲害的,都有哪些呢?

大家非常熟悉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便是南豐人。

歐陽修,江西吉州永豐人。即今江西吉安市永豐縣人。

王安石,臨川人。晏殊,撫州臨川人。兩人不僅是同鄉,還差不多是同時代的人。當然啦,晏殊稍稍大幾歲。

慶曆二年,晏殊拜相。慶曆二年是什麼時候呢?范仲淹寫《岳陽樓記》的時候,是慶曆四年春。

大家比較熟悉的,後來的丞相韓琦,以及丞相富弼等人,都是受到了晏殊的栽培。

在晏殊當政的時候,王安石、歐陽修都還比較年少,都幾乎受到了晏殊的幫助。

嘉祐年間,歐陽修漸漸嶄露頭角。


南豐三曾:家庭教育的傑出典範


在歐陽修主導的轟轟烈烈的古文運動下,終於,朝廷上,又迎來了幾位分量比較重的江西籍貫的讀書人。

嘉祐二年(1057年),江西吉州人,歐陽修擔任當年的高考的主考官。

這一年,是非常特別的一年。稍稍熟悉宋朝的歷史的讀者朋友們都知道,這一年,有個四川人,帶著自己的兩個兒子,進京來趕考了。

這個四川人的名字,叫做蘇洵。

蘇洵的兩個兒子,在這一場考試之後,名動天下的蘇軾、蘇轍兩兄弟,便和曾鞏同學,是同科。

這一年,與曾鞏同學一起參加高考的,還有曾鞏的兩個弟弟。大弟弟曾布,小弟弟曾肇。

這一年,還有一個人,叫做章惇。他與族侄章衡,一同參加高考。

幸運的是,章惇與章衡都登進士第,算起來,和蘇軾蘇轍兄弟,以及曾鞏曾布兄弟,都是同年。

說起曾鞏同學來,這個時候,還沒有考中進士,還是有點兒不好意思的。曾布和曾肇兩個弟弟,都是曾鞏同學的同父異母的弟弟。年紀上來說,曾布比曾鞏小十七歲,曾布比曾肇小十一歲。

換句話說,曾鞏同學這一年參加高考的時候,已經三十又八歲了!

要知道,我們的曾鞏同學,十八歲進京的時候,就認識了王安石和歐陽修,而且還經常有書信往來。至此,開始在京城求學,併名聞天下。

慶曆七年,也就是曾鞏同學二十八歲的時候,他的父親曾易佔不幸去世。家道中落,他不得不輟學回鄉奉養母親。作為長子的曾鞏同學,不得不負擔起養家和教育幾個弟弟的責任來。

令後人津津樂道的是,在這場考試之中,主考官歐陽修同志,看見一篇文章,寫得實在是太好了。他怎麼讀,都覺得是曾鞏同學的文章。


南豐三曾:家庭教育的傑出典範


要是讓這份試卷為第一的話,那麼,其他的考官會怎麼想呢?小試官梅堯臣梅直講會不會覺得我暗中偏心了呢?

為了避嫌,還是別讓這份卷子,判為第一好了。

後來放榜了之後,歐陽修同志赫然發現,狀元,竟然就是自己的學生,曾鞏同學!

從此,曾鞏同學,就開始了他的做官之路。

顯然,自從十八歲來到京城求學,屢試不第,很是苦悶。後來在二十八歲回鄉讀書之後,經過十來年的沉澱,他的文學才華,逐漸越來越突出。

官做得一般,在文學上的成就,卻十分突出。

他每到一方做官,都會比較認真負責,為民做主。因此,深受群眾愛戴。名聲極好。

北宋元豐六年(1083年)四月,曾鞏卒於江寧府(今江蘇南京),終年65歲。後葬於南豐源頭崇覺寺右。

曾鞏的時代,終於接近了尾聲。

二十一歲與哥哥一起登進士第的曾布同學,元豐六年的時候,因為支持王安石的新法,而早早地進入了政治的中心。

他頗有才幹,主政一方的時候,也能夠為民辦事。宦海沉浮之中,左右逢源,成為丞相,手握實權。

直到奸臣蔡京上任,他才漸漸遠離朝政。

宋人認為他的品性和文采,不及兄曾鞏,也不及弟曾肇。

曾肇同學,在治平四年(1067)登進士第,時年二十歲。


南豐三曾:家庭教育的傑出典範


考中進士之後,就開始做官了。這位同學,文采一般,做官卻做得不錯。曾經在十四個地方做官,每個地方的老百姓,都比較喜歡他。

本來看起來,應該是讀書人裡面,過得比較快樂的。

這個時候,已經是北宋末期了。

王安石、歐陽修、蘇轍等人,都已經退出了政治的舞臺。時無英雄,小人得志。

這個時候的政治,黨爭已經到了白熱化的程度,比起晚唐的張九齡之後,更為嚴重。

這裡不得不說,當年的章惇同學,因為自己的名次在族侄章衡之後,覺得非常羞恥,拒不受敕,扔掉敕誥回家。

嘉佑四年(1059年),章惇再次參加科舉考試,進士及第,名列第一甲第五名,開封府試第一名。總算覺得可以血洗前恥了,章惇開始做官了。

宋神宗去世之後,宋哲宗繼位,改元元祐。

這一時期,是差不多是嘉佑二年、嘉佑四年的進士們的政治生涯,開始發光的時代。

從此,也開啟了浩浩蕩蕩的新舊黨政的大戲。

宋哲宗親政之後,章惇拜相。作為新黨,章惇自然排斥舊黨。

蘇軾、蘇轍、範純仁、司馬光等人,都遭到了很大的傷害。

章惇去世之後,曾布當權。曾布任上,被蔡京所詆譭。

蔡京上任之後,矛頭直指以曾布為首的“元祐黨人”。蘇轍、曾布、曾肇等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

不得不說,在北宋的黨爭之下,發生了很多令人吃驚的事情。

即便是蘇軾和蘇轍,面對政見不同的曾鞏,仍舊能夠寫出:“儒術遠追齊稷下,文詞近比漢京西”。

南豐曾家,不僅有文壇上首屈一指的人物,更有入閣拜相的子弟,還有在地方上,頗有政績的子弟。

為什麼曾家,可以如此厲害呢?

南豐曾氏為耕讀世家。

自鞏之祖父致堯於太平興國八年(983)舉進士起,77年間曾家出了進士19位。進士中,致堯輩7人,其子易佔輩6人,其孫鞏輩6人。此外,鞏之妹婿王安國、王補之、王彥深等一批人亦皆進士。

良好的家庭教育,讓南豐曾家,成為一座豐碑一樣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