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丰三曾:家庭教育的杰出典范

说起江西,很多人都没什么印象。网络上还有一些段子,说江西省是一个旺周围省份的城市。在江西省的周边,有不少省份,存在感都比较强。

比如四川,比如湖北,比如湖南等等。

现在大家说起江西,还是有许多的名胜古迹的,几乎都是以前封建社会的一些家族里面的,十分厉害的人物留下的风景名胜。江西特产,也是比较多的,比如蜜桔,比如江米等等。

说起蜜桔,就不得不提起南丰蜜桔。

在封建社会,在那些读书人的眼里,江西,不仅有蜜桔,还有非常厉害的江西籍的读书人。

江西的读书人,非常厉害的,都有哪些呢?

大家非常熟悉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便是南丰人。

欧阳修,江西吉州永丰人。即今江西吉安市永丰县人。

王安石,临川人。晏殊,抚州临川人。两人不仅是同乡,还差不多是同时代的人。当然啦,晏殊稍稍大几岁。

庆历二年,晏殊拜相。庆历二年是什么时候呢?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时候,是庆历四年春。

大家比较熟悉的,后来的丞相韩琦,以及丞相富弼等人,都是受到了晏殊的栽培。

在晏殊当政的时候,王安石、欧阳修都还比较年少,都几乎受到了晏殊的帮助。

嘉祐年间,欧阳修渐渐崭露头角。


南丰三曾:家庭教育的杰出典范


在欧阳修主导的轰轰烈烈的古文运动下,终于,朝廷上,又迎来了几位分量比较重的江西籍贯的读书人。

嘉祐二年(1057年),江西吉州人,欧阳修担任当年的高考的主考官。

这一年,是非常特别的一年。稍稍熟悉宋朝的历史的读者朋友们都知道,这一年,有个四川人,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进京来赶考了。

这个四川人的名字,叫做苏洵。

苏洵的两个儿子,在这一场考试之后,名动天下的苏轼、苏辙两兄弟,便和曾巩同学,是同科。

这一年,与曾巩同学一起参加高考的,还有曾巩的两个弟弟。大弟弟曾布,小弟弟曾肇。

这一年,还有一个人,叫做章惇。他与族侄章衡,一同参加高考。

幸运的是,章惇与章衡都登进士第,算起来,和苏轼苏辙兄弟,以及曾巩曾布兄弟,都是同年。

说起曾巩同学来,这个时候,还没有考中进士,还是有点儿不好意思的。曾布和曾肇两个弟弟,都是曾巩同学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年纪上来说,曾布比曾巩小十七岁,曾布比曾肇小十一岁。

换句话说,曾巩同学这一年参加高考的时候,已经三十又八岁了!

要知道,我们的曾巩同学,十八岁进京的时候,就认识了王安石和欧阳修,而且还经常有书信往来。至此,开始在京城求学,并名闻天下。

庆历七年,也就是曾巩同学二十八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曾易占不幸去世。家道中落,他不得不辍学回乡奉养母亲。作为长子的曾巩同学,不得不负担起养家和教育几个弟弟的责任来。

令后人津津乐道的是,在这场考试之中,主考官欧阳修同志,看见一篇文章,写得实在是太好了。他怎么读,都觉得是曾巩同学的文章。


南丰三曾:家庭教育的杰出典范


要是让这份试卷为第一的话,那么,其他的考官会怎么想呢?小试官梅尧臣梅直讲会不会觉得我暗中偏心了呢?

为了避嫌,还是别让这份卷子,判为第一好了。

后来放榜了之后,欧阳修同志赫然发现,状元,竟然就是自己的学生,曾巩同学!

从此,曾巩同学,就开始了他的做官之路。

显然,自从十八岁来到京城求学,屡试不第,很是苦闷。后来在二十八岁回乡读书之后,经过十来年的沉淀,他的文学才华,逐渐越来越突出。

官做得一般,在文学上的成就,却十分突出。

他每到一方做官,都会比较认真负责,为民做主。因此,深受群众爱戴。名声极好。

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四月,曾巩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终年65岁。后葬于南丰源头崇觉寺右。

曾巩的时代,终于接近了尾声。

二十一岁与哥哥一起登进士第的曾布同学,元丰六年的时候,因为支持王安石的新法,而早早地进入了政治的中心。

他颇有才干,主政一方的时候,也能够为民办事。宦海沉浮之中,左右逢源,成为丞相,手握实权。

直到奸臣蔡京上任,他才渐渐远离朝政。

宋人认为他的品性和文采,不及兄曾巩,也不及弟曾肇。

曾肇同学,在治平四年(1067)登进士第,时年二十岁。


南丰三曾:家庭教育的杰出典范


考中进士之后,就开始做官了。这位同学,文采一般,做官却做得不错。曾经在十四个地方做官,每个地方的老百姓,都比较喜欢他。

本来看起来,应该是读书人里面,过得比较快乐的。

这个时候,已经是北宋末期了。

王安石、欧阳修、苏辙等人,都已经退出了政治的舞台。时无英雄,小人得志。

这个时候的政治,党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比起晚唐的张九龄之后,更为严重。

这里不得不说,当年的章惇同学,因为自己的名次在族侄章衡之后,觉得非常羞耻,拒不受敕,扔掉敕诰回家。

嘉佑四年(1059年),章惇再次参加科举考试,进士及第,名列第一甲第五名,开封府试第一名。总算觉得可以血洗前耻了,章惇开始做官了。

宋神宗去世之后,宋哲宗继位,改元元祐。

这一时期,是差不多是嘉佑二年、嘉佑四年的进士们的政治生涯,开始发光的时代。

从此,也开启了浩浩荡荡的新旧党政的大戏。

宋哲宗亲政之后,章惇拜相。作为新党,章惇自然排斥旧党。

苏轼、苏辙、范纯仁、司马光等人,都遭到了很大的伤害。

章惇去世之后,曾布当权。曾布任上,被蔡京所诋毁。

蔡京上任之后,矛头直指以曾布为首的“元祐党人”。苏辙、曾布、曾肇等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不得不说,在北宋的党争之下,发生了很多令人吃惊的事情。

即便是苏轼和苏辙,面对政见不同的曾巩,仍旧能够写出:“儒术远追齐稷下,文词近比汉京西”。

南丰曾家,不仅有文坛上首屈一指的人物,更有入阁拜相的子弟,还有在地方上,颇有政绩的子弟。

为什么曾家,可以如此厉害呢?

南丰曾氏为耕读世家。

自巩之祖父致尧于太平兴国八年(983)举进士起,77年间曾家出了进士19位。进士中,致尧辈7人,其子易占辈6人,其孙巩辈6人。此外,巩之妹婿王安国、王补之、王彦深等一批人亦皆进士。

良好的家庭教育,让南丰曾家,成为一座丰碑一样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