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死神賽跑,華為完成奇蹟救援的背後

泰國、老撾、緬甸三國的交界的“金三角”地帶,杳無人跡的湄公河流域的原始森林中,發生過這樣一起緊急救援的故事。

2018年,在湄公河沿岸洞穴探險的13名遊客,消失在了茫茫的林海。作為國際救援隊的通信設備服務商,華為工程師嚴黎明接到緊急指令,即刻奔赴“金三角”。他所面對的環境極其惡劣,山路異常崎嶇,僅靠小鐵鏟剷出的小坑供腳踩踏,靠著繩索才能一步步勉強攀登。

與死神賽跑,華為完成奇蹟救援的背後

由於山頂的3G/4G網絡覆蓋非常差,需要企業無線的應急指揮系統eRapid現場服務,在由直升飛機將送達山頂形成了小型基站後,成功將天線送到了洞穴深處後,調度臺才看到了洞穴內的實時圖像。應急通信網絡運行之後,華為又將20部eLTE終端配發給救援人員使用,實現了與指揮員實時語音通信,讓救援實時可視,情況實時通報,決策實時下達。

經過七天七夜的救援,13名遊客都被成功救出,嚴黎明作為華為工程師,充分配合了當地政府和救援隊的工作,展示了華為人面對任何困難都能迎難而上的可貴品質,以及華為應急設備和能力的出色。

這個感人的故事背後,不僅反映了華為人面對困難不屈不撓的精神,也表現了華為應急響應處理系統,在極為複雜的環境下,具備應對任何突發事件的綜合反應能力。

01

防患無小事

每個城市都需要“應急指揮”

“金三角”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其實只是眾多應急事件處理的一件小事,但它告訴我們的道理,卻是應急管理作為對不可預知的風險預防的大事。

我國幅員遼闊,自然災害頻發。今年1月,經應急管理部會同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紅十字會總會、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等國家減災委成員單位會商核定:我國全年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1.3億人次受災,909人死亡失蹤,12.6萬間房屋倒塌,農作物受災面積19256.9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3270.9億元。

與死神賽跑,華為完成奇蹟救援的背後

如此巨大的影響和經濟損失,本身是可以通過智慧應急指揮系統,提供及時有效的救援,並將損失降至最低。我們通過一些自然災害的應急指揮,也可以相互印證,得到很多啟示。

比如,某一年廣州沿江高速發生油罐車追尾事故,導致油罐車中的溶劑油洩漏,因為現場處置決策不科學,導致次生災害,溶劑油遇水擴散,引起的周邊貨場工棚爆燃造成多人死亡和受傷。這一事件給我們的啟示是應急救援需要強大的信息支撐和決策支持能力,才可做到快速決策和專業處置,避免小事變大事。

而去年7月23日,貴州某市山體滑坡事件,還處於較為傳統的方式指揮和部署,導致信息傳達緩慢,這給我們的啟示是:要建立能準確上傳下達的應急指揮作戰系統。

通過這些案例,我們不難發現,我國仍有大量的應急指揮場景仍然是傳統方式,它們可以用數字化技術進行賦能,去提高應急指揮的能力和效率。智慧應急指揮的價值,是可以在很短的時間裡,根據不充分的信息,針對不確定的需求,需要做出非常規的決策,來分派極其有限的資源。

02

智慧應急指揮

華為的行與思

對城市而言,是否能實時感知城市各個角落的安全狀況,是否能全方位地衡量事態發展與資源狀況從而做出正確決策,是否能協調包括公安、交通、消防和醫療急救等各個部門共同作戰,是衡量指揮中心效率的關鍵。

與死神賽跑,華為完成奇蹟救援的背後

這就需要一種“應急指揮”的理念,同時這也是華為應急指揮解決方案索要解決的問題。華為對構建應急指揮所總結出的思考是:聽得見、看得清、能分析、能決策、可模擬、可演練。

一方面,從指揮中心,到現場指揮部,再到災害一線,需要利用各種視頻資源(會議、監控、圖傳等)融合互通,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確保極端惡劣條件下(公網中斷、電力中斷、道路中斷)通信順暢,使得專家領導能夠聽得見,看得清。

另一方面,需要構建應急一張圖指揮,為應急指揮提供數據和信息支撐,輔助領導決策,使得專家領導能分析、能決策。同時藉助大數據,AI的能力,構建專題研判、專題輔助決策、模型分析等智能化手段,使得專家領導可模擬、可演練。

除了這樣的思考,華為更注重實踐,華為通過數字政府的實踐,將應急指揮的特點總結為:快,清,準。

與死神賽跑,華為完成奇蹟救援的背後

其一,在快的維度,包含了知情快,響應快,救災快。的確在災害一線,每一分每一秒都不能浪費,因為時間即是生命。

為了做到知情快,華為為廣西省白色市田林縣強降雨災害,採用無人機的方式。而對於地震,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還可以採用衛星遙感的方式,做到快速獲取災情信息,並能夠全天候響應;為了做到響應快,裝載華為移動車載通信系統的移動通信車出發即開始起到指揮作用;為了做到救災快,華為在災害一線完成專業的無線網絡配置,保證多個救援隊伍互不干擾,讓救災工作更及時。

其二,在清的維度上,包括了會商清,呈現清,全景清。越是清晰的視頻,清楚的圖像越可以做出有效的指揮,讓救援工作更精準。

華為今年主力推動的EC+Welink可以在應急指揮當中充分發揮視頻會商的價值;而4K級別的高清攝像頭實現監控,端到端4K超高清融合視頻會商以及多屏融合會商保證了“呈現清”;華為還可以實現災害一線全員音視頻全向通信,做到了實現全域全景都清晰明瞭,災情第一時間可視,資源調配快速下達。

其三,在準的維度上,包含了傳達準,指揮準,決策準。精準意味著效率,而效率意味著可以挽救更多的生命於極致惡劣的環境之中。

與死神賽跑,華為完成奇蹟救援的背後

那麼,華為通過多方實時標繪、標繪實體化管理、多種方式共享標繪結果、標繪標準化等全方位的能力保證了傳達準;通過多圖層,可定製化的應急救援一張圖,以豐富的場景化表述支撐著指揮準;這些工作細節的迭加,事前防禦、事中救援、事後處置則體現了決策準。

而以上這些華為的行與思,最終形成了華為應急指揮解決方案的最終落地,為華為數字政府的有序推進,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03

建立應急長效機制

對新基建和社會治理意義深遠

在疫情當中,我們也發現具備智慧應急指揮能力的城市,明顯要比其他城市在疫情的防控上更加得心應手。這勢必會推動應急指揮等智能化技術和解決方案在各地的需求,但我們更希望疫情之後,會形成一個長效機制,讓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應急指揮”。

第一,這個趨勢本質上符合了中央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對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作出了全面部署,強調要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要求。社會治理要走一條科學治理的道路,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5G、雲計算等數字技術,做到精準治理和科學治理。

從這個角度看以智慧應急解決方案為代表的“應急指揮”,恰恰輔助城市走向科學的社會治理的有效工具。

第二,3月4日中央決策層公佈了新基建的戰略理念,在新基建涉及的7大主要領域之中,就包括了5G、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這四大重點的科技領域。初看起來,新基建似乎是對5G、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新定位。而實際上,新基建看似粗放,實則指向的是一種更為細緻的產業升級。

與此同時,數字政府的建設也將走向更為精細化和智慧化。不難發現,智慧應急智慧解決方案,所包含的快、清、準這些特性以及能力,與數字政府的方向也是不謀而合的。

第三,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數字政府的建設和行業的智能化,都需要行業需求與智能化技術不斷碰撞,需要與豐富的經驗相結合,才能得出正確的結果。比如應急指揮的智慧能力,就是華為通過大量的實際案例相互印證得出的結果。

例如,廣東省廳局管理廳通過聯創中心快速落地應急融合通信,實現會商、監控等8大類音視頻融合,通過應急指揮中心建設,在全省率先利用應急指揮平臺同各地市及受災地區會商研判,真正成為省應對突發事件指揮部的陣地場所。特別是在去年底佛山森林火災,實現15分鐘現場無人機視頻回傳到指揮中;再比如,山東省應急管理廳發揮救援指揮神經中樞和信息中心作用,實現上傳下達、綜合匯聚、協同會商、專題研判、指揮調度和信息發佈功能,為構建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平戰結合的應急指揮體系提供支撐。

智慧城市的建設包括了善政、惠民、興業,將是一個持之以恆,長期投入的過程,而“應急指揮”無疑是數字政府應對突發事件走出正確反應的智慧抓手,也是政府治理的重要一環,這個能力是以互聯網為出發點的服務商所不具備的。應急指揮解決方案的領先性,不但體現了華為對數字政府的全面理解,也豐富了城市治理的手段和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