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只如初見:板兒卻說,這話我堅決不同意

人生如只如初見:板兒卻說,這話我堅決不同意

人生若只如初見,這是納蘭性德非常有名的一句詩,無數人喜歡這首詩,就是因為對這首詩產生了深深的共鳴,在經歷了一番悲歡離合之後,都會發出這樣一聲感慨,人生若只如初見。

亦如寶玉黛玉初見時的那一句,這個妹妹我見過的,看過《紅樓夢》的再回頭來看這一句,不知道看哭了多少人。

《紅樓夢》整體上都有一種悲天憫人的回憶情懷在裡面,作者把自己抽離出來,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看待自己的家族以及家族裡裡發生的事情,但無論如何抽離,總還是能感受到作者對當年生活的一種感情。

一切都回不去了,初見時的種種美好都成了過眼煙雲,我們最終都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無數夜裡夢迴都曾回到那個泉邊,看看自己最初的模樣。

美夢正酣的時候,突然遠傳傳來一個聲音,大聲說道,什麼人生只如初見,我才不要什麼初見,我要的是現在的自己,定睛一看,那人模樣不甚清楚,但隱約中分明就是劉姥姥孫子板兒的模樣。

人生如只如初見:板兒卻說,這話我堅決不同意


相交的平行線

很多人都有這麼一個疑問,金陵十二釵裡巧姐幾乎沒有什麼戲份,憑什麼能位列金陵十二釵,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出身。

同樣是出身問題,哪怕是戲份再多的晴雯和襲人,也只能是金陵十二擦的又副冊,本就是沒有什麼公平可言,在古代社會,絕大多數人的命運,一出生就已經被定好了。

巧姐與板兒原本是兩條不可能相交的平行線,一個豪門小姐,一個山野農夫,他們甚至都不可能瞭解到,世上經還有另一種模樣的生活。

板兒覺的最好的世界就是頓頓吃肉,巧兒覺得最差的世界實在不行就吃點肉糜也可以度日,雙方都不可能知道對方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在正常的世界中,平行線的確不會相交,但是當時空錯亂,某種特殊情況發生的時候,平行線也是會相交的,巧姐和板兒恰巧就是時空錯亂,幾代人恩怨糾葛的產物。

人生如只如初見:板兒卻說,這話我堅決不同意


古代中國是以血緣宗法紐帶建立起來的人情社會,但是對於需要不斷攀交情的人來說,血緣的範圍往往太小,於是血緣之外又加了姻親,姻親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多家聯合,這一點是血親所不能比的,《紅樓夢》裡的四大家族就是互有姻親關係,於是形成了盤根錯節同氣連枝的關係。

但是如果血親和姻親都沒有,但是又想聯合起來那可怎麼辦呢?聰明的中國人總是有各種辦法,劉關張的桃園三結義是個辦法,大家結為異性兄弟,同甘共苦。

但這個事有個天然的弊端,那就是雖然是兄弟,但畢竟是異性,劉關張關係雖然好,但是這層關係是無法傳遞到後代的,他們的後代依然是異性,如果不搞重新結拜為兄弟這一套,那麼他們的後代基本上也就失去了這層關聯的紐帶。

除了毫無關係的異性結拜兄弟之外,還有另一種更為巧妙的拉關係的方法,那就是連宗,所謂聯宗就是兩個本來根本就不認識的人,想相互勾結一下,恰巧他們是同一個姓氏,在中國古代信息並不發達的時候,同一個姓氏的人晚上再追溯十幾代,只要其中一方編個小謊話,或者另一方不刨根問底的話,基本上都可以認定成他們是同宗。

甚至有些根本也不用扯謊,本來不認識只要是一個姓,連個宗什麼的也都是可以的,跟異性兄弟比起來,連宗可以“一勞永逸”,因為是連了同宗,所以子孫後代這層關係會一直在,只不過這種連宗如果雙發都發展的好,自然是和和氣氣共同進步,如果一方沒落了,那自然這本窮親戚也就基本上忘的差不多了。

板兒和巧姐這兩條本來沒有任何交集的平行線,居然就以為祖上的一次連宗,拐彎抹角的居然有了相交的可能。

人生如只如初見:板兒卻說,這話我堅決不同意


王熙鳳的厚道

如果你是一個年輕氣盛的人,你大概是看不進去《紅樓夢》的,這本書都是女人氣十足,裡面沒有一個像男兒豪氣的,如果非要選一個的話,大概王熙鳳是裡面最有男兒氣概的一個人物了。

但是這樣一個人,身上的惡名實在是不少,甚至很多人把賈府的敗落也都怪罪在王熙鳳的身上,《紅樓夢》的偉大之處就在於,他從來不給人物貼上簡單的標籤,人物的複雜性總是能夠充分的體現,曹雪芹只是把人物寫出來,至於如何評價就交給讀者了。

就比如說劉姥姥來賈府要錢這件事,就充分體現了王熙鳳的另一面,展現了人性的複雜,本來像劉姥姥這樣的人,作為管家的王熙鳳遇到的事兒多了去了,本來完全可以不見劉姥姥的,但是出於謹慎和某種同情,王熙鳳還是決定見一見劉姥姥。

劉姥姥能夠見到王熙鳳,就是得益於連宗的特殊性,只要曾經連過宗,那麼後代理論上講都是一家子,哪怕懸殊再大,倫理上講都是由過來走動的理由的。

人生如只如初見:板兒卻說,這話我堅決不同意


劉姥姥也是運氣好,找到了周瑞家的,下人們因為身份卑微,最怕的就是被人看不起她,所謂為了顯示一下自己的身份地位高,所以就特意幫了劉姥姥見到了王熙鳳。

儘管王熙鳳知道劉姥姥的來意,隨手依然是給了劉姥姥幾十兩銀子,嘴上還說這不要嫌少之類的話,這話說的是真漂亮,儘管在王熙鳳看來這幾十兩可能是非常少的一點錢,但對於劉姥姥來說,這次打秋風算是收穫頗豐了。

劉姥姥和王慈鳳你來我往的對話中,雖說談不上暗藏殺機步步驚心,起碼也稱得上用心良苦了,劉姥姥實在可愛,王熙鳳綿裡藏針,如果到這裡結束了,這一段或許稱得上經典,但絕能令人動容,這一段最讓人動容的一部分是一個細節。

當王熙鳳知道劉老姥姥和孫子是走過來的時候,特意吩咐僱一輛馬車送他們會去,就這麼一個簡單的動作,說明王熙鳳是站在了劉姥姥角度上為她考慮了,這是真心善意的不經意流露,有了這個細節才能讓整個故事看其來更加耐人尋味。

而這一切都被年幼的板兒看在眼裡,而且他也第一次見到了自己未來的妻子,巧姐,當然這個時候她還沒有名字,巧姐的名字是劉姥姥起的。

人生如只如初見:板兒卻說,這話我堅決不同意


另一種未來

板兒後來娶了巧姐,這也被很多人看做是,當年王熙鳳做了這一件好事的回報,儘管賈府破落了,起碼巧姐有了一個好歸宿,鳳姐多少有了些安慰。

大概在劉姥姥前兩次進榮國府的時候,誰也沒有想到會是這樣一個結局,很多人都在感慨,人生若只如初見,但是板兒肯定不會這麼想,初見什麼呀初見,如果你的人生在初見的時候已經到達了頂點,那你以後的歲月究竟還有什麼意義呢?

為什麼後那麼多人天天喊著人生若只如初見呢,是後來的日子過的都不如意嗎,初見只不過是一面之緣,這一面之緣又怎麼可能成為我們永恆的記憶呢。

我們總是容易沉迷於過去不能自拔,對於現在和未來卻視而不見,過去已經過去,無論你如何沉迷,也無法改變人生的過去,能改變的只有現在和未來。

板兒娶了巧姐,是人生的大反轉,但如果你不努力,恐怕是連這種發展的機會都沒有,若是你一直說著人生若只如初見,你的腦子裡連反轉的概念都沒有,那註定你的一生,從生下來的那一刻就已經註定了。

人生如只如初見:板兒卻說,這話我堅決不同意


禪定時刻:漂亮的詩文,當做詩文讀讀也就行了,千萬不能過分沉迷,當你沉迷於過去的時候,正在丟失的可就是現在和未來。

人生如只如初見:板兒卻說,這話我堅決不同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