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完《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林奕含以自杀为代价,鲍毓明又重蹈覆辙

2017年2月7日,《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在台湾首次出版;

2017年4月27日,作者林奕含自杀身亡;


这本书是一个年轻女孩身上最后的生机,她把力量放进了书里,而没有留给自己。

——张伟(新世相创始人)


2017年5月7日,出版社通过林奕含父母的声明,确定房思琪的原型便是林奕含。

2018年6月25日,李某因遭老师猥亵跳楼身亡,死前对消防员说:“哥,谢谢你,我要去天堂了”。


这世界有个奇怪的现象,总是等到作者离开世界,人们才去读她的作品。这社会还有个奇怪的规律,总是等到人以命相逼,才意识到事情不小。

——李尚龙(青年作家、导演)


2018年12月21日,《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入选2018亚马逊中国Kindle付费电子书畅销榜前十,排名第8;2018亚马逊中国Kindle付费电子书新书榜前十,排名第2。

2019年6月12日,江苏小学副校长及老师涉嫌猥亵多名女学生事情“败露”。

2020年4月9日,鲍某性侵幼童事件才得到广泛关注,于4月13日,北京市司法局表示,针对鲍某某专职律师兼高管相关线索展开调查。


写完《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林奕含以自杀为代价,鲍毓明又重蹈覆辙

性与生殖、性欲有关的注解只是1/9


“性”的意思有九种:

1、人的本性。

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说文》

性,质也。──《广雅》

天命之谓性。──《礼记·中庸》

2、事物的性质或性能。

则天之明,因地之性。──《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物性之苦。──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物性之不同。──宋·沈括《梦溪笔谈》

3、通“生”(shēng)。生命;生机。

莫保其性。──《左传·昭公八年》

民乐其性,而无寇雠。──《左传·昭公十九年》

为炮烙以伤民性。──《韩非子·难势》

4、性情;脾气。

动心忍性。──《孟子·告子下》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晋·陶潜《归园田居》

放性弘厚笃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雍睦。——《梁书· 韦放传》

5、性别。

6、词的属性。

7、与生殖、性欲有关的。

8、指事物的本质。

9、内心。

然而,偏见的认知让我们看见这个字,总会习惯性地将其同“性爱、性欲”联系起来,而非“性格、性别、性质。”

更加奇怪的是,我们反射性地明白它的“性”,却又对“性育”缄口不提。老师跃过课本上的“性教育”知识,父母对此更是决口不谈。

似乎,只要将“性爱”同孩子说了,就是不道德、不纯洁、没有羞耻心了。

今年的网课有许多的新鲜新闻,其中一条让人哭笑不得,一位生物老师的直播课因为PPT上有生殖器的图片,涉嫌黄色违法被封播。

一方面,平台展现了它的管理力度,做到了遵纪守法;可另一方面,是不是也说明了“性教育”的缺乏与不作为的规避。

一件事,当大众认为是错误的时候,它本身的正确性似乎就不由少数人做主。


写完《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林奕含以自杀为代价,鲍毓明又重蹈覆辙


老师回避性地不谈“性教育”,给了正在树立价值范围的学生一个模糊的认知:与生殖器有关的“性”是不能够在明面上谈论的,它是隐密的事情,它是不能说出来的事情,它是需要藏起来的事情。

一开始,这种认知带给女孩子们的是淡淡的羞耻,带给男孩子的是淡淡的快感。他们不带恶意地开始在班级上摊开书籍给有好感的女孩子看,并说着一些“玩笑话”。

女孩子生气了,他们就会觉得开心。他们认为,这是他们表达爱与喜欢的方式,因为先前没有人告诉过他们,喜欢一个女孩子,是要保护她,要做让她开心的事,不要去做让她难堪、生气的事情。

女孩子受到了性侵害,也选择不声张,被施暴者错误引导着,被灌注着“这是正常的或者这是肮脏的被人知晓了是要受到责备的”错误思想。

他发现社会对性的禁忌感太方便了,强暴一个女生,全世界都觉得是她自己的错,连她都觉得是自己的错。罪恶感又会把她赶回他身边。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没有人教过她们,这些不是她的错。

没有在小的时候跟她们说:要保护自己的阴道,不要被人用一根糖果就诱骗过去,如果不小心被上当了,记得跟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会保护你的。

有人疑惑:为什么在李国华第一次侵犯房思琪的时候,她不拒绝,她不求救?

因为罪恶的羞耻心在作祟。她读了很多书,了解了很多知识,她聪明得不像个小孩子,却没有人跟她说过关于“性”方面的知识,没有人跟她讲遇到“性侵”应该做出怎样的回应。

这是目前的教育所缺乏的,所以类似的事情一而再地上演。

有关生殖器的“性”不是魔鬼,我们没有必要躲避它,性教育是为了规避更多的罪恶。


写完《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林奕含以自杀为代价,鲍毓明又重蹈覆辙

受害者不恶心,也不肮脏,真正该承受指责的人是施暴者


房思琪也曾求救过,第一次,她向最好的朋友说出实情,然而朋友却说:

“天啊,房思琪,有师母,还有晞晞,你到底在干吗,你好恶心,你真恶心,离我远一点!”

思琪盯着怡婷看,眼泪从小米孵成黄豆,突然崩溃、大哭起来,哭到有一种暴露之意。

第二次,她小心而若无其事地向母亲提起。

“听说学校有个同学跟老师在一起。”

“谁?”
“不认识。”

“这么小年纪就这么骚。”

思琪不说话了。她一瞬间决定从此一辈子不说话了。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一件毫无相干的事。

高中毕业后,我就去酒店里做兼职当服务生。一次婚礼酒席,诸客拥挤,便向客人请求能否让一让,他说:你一个服务生,凭什么让我给你让?又一次生日酒席,不小心上错了菜,不是什么大事,那个时候却不知为何委屈,竟流了泪。

休息的时候,与那里的姐姐聊天。

“觉得工作怎么样?”“有点累,有时很受气。”“时间久了就习惯了,都有这个过程。这些委屈会跟你爸妈讲嘛?”“准备结束后再说。”

当时我觉得,让我提前说这些委屈,我一开口就会难受得想哭,太丢脸了。姐姐露出奇异地笑,说了句:“那真好啊。”

似乎有种羡慕的情绪,我不太明白。

兼职结束后,我跟母亲聊天,刚刚说到那个“看不起”我的男人时,母亲就说:“就应该多让你出去吃点苦头,然后才知道要好好读书。”

突然地,我就什么话都不想说了。

那种不被理解、还被指责的感觉,是一种无意识、却又最莫大的伤害。

就像是你跟人吐槽某件事很糟糕、某个上司某个人很让你怨恨的时候,他来一句“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这样子的,你要习惯”一样,让人再没有了开口的欲望。

还会让他们“自我反省”:是不是真的是自己太过于矫情?是不是这件事不该在意?是不是事情是我不成熟的错?

真希望当时能有人跟房思琪说:“你没有错,你不该被指责,是施暴者的错。”


写完《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林奕含以自杀为代价,鲍毓明又重蹈覆辙

与房思琪同一处境的还有另一个女孩,郭晓奇。都是被李国华诱奸的女孩。

与房思琪不同的是,她要顽强一点,她向社会求助过,她向社会发了一篇来龙去脉的贴文。她认为在FBI,杀了七个人就是屠杀。那七个小女生自杀呢?她觉得,这样的事情应该停下来了。

然而社会的回复与她想象的完全不同,她过于理想化了,就像总以为自己能够一举成名的作家、影星、创业者一样。

“所以你拿了他多少钱?”

“鲍鲍换包包!”

“当补习班老师真爽!”

“第三者去死!”

“可怜的是师母!”

“对手补习班工读生发的文吧?”

“还不是被插得爽歪歪!”

他们在指责,他们对女孩为什么会这样刨根问底。他们不去问为什么施暴者要这样子做,房思琪那时才十三岁。

他们以为自己是对的,骄傲满满地发问:为什么是你,不是她呢?然后给出问答:肯定是你的错。

却不知,这样的认知,这样的文字,这样的问题,从根本就是错的。

这是偏见,而偏见换一句话说,是一种只以自己为中心,看不见别人的痛苦的无知。

穿漂亮裙子的女孩被强暴,不是女孩的错。

女孩子有漂亮的权利,男孩子有欣赏的权利,但是性骚扰不属于欣赏范畴,那是道德与品质教育的问题。

男孩子将女孩子的美自动转化为勾引,那只能证明这些是他脑海里的意淫念头,错的是他,而不是穿着漂亮衣服的女孩子。

我们要给孩子的教育,不是让女孩子不穿裙子,不是让女孩子认为被骚扰是自己的问题,而应该告诉她要怎样保护自己,遇到性骚扰之后要如何维护自己,要告诉她,遇到这些事不是她的错。

我们要给孩子的教育,不是让男孩子认为关于生殖器的性是可以开玩笑的,不是让他们认为现在的性侵是羞耻,不会被人大肆宣扬的就可以为所欲为。

我们应该告诉男孩子们,要保护女孩子,要做一个正直、节律的人。

至此,就不单单是性教育的问题,而是幼儿教育的问题。作为孩子的第一个老师,父母应该给予多一点的耐心。

犯罪的很多问题都与原生家庭有关,如果问题能够从源头解决,世界会美好一点吧。


写完《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林奕含以自杀为代价,鲍毓明又重蹈覆辙


林奕含自杀前发问:会不会艺术从来就只是巧言令色而已?


面对一个拥有者丰富学识的老师,林奕含很难理解,为什么他可以简单的就用文学来摧残一个十三岁的少女。她不禁发问:

艺术会不会就是一种巧言令色而已,艺术就是巧言令色的一种,它把原本罪恶的东西诠释得坚不可摧,美化得让人模糊,胡兰成强暴小周,辜负了张爱玲,拥有过的女人双手都数不过来,可他这么说,“我已有爱玲,却又与小周,又与秀美,是应该还是不应该,我只能不求甚解,甚至不去多想,总之它是这样的,不可以解说,这就是理了。‘星有好星,雨有好雨’,人世的世,亦理有好理。这样好的理即是孟子说的义,而它又是可以被调戏的,则义又是仁了。”

明明是罪恶的事情,为什么要通过文学的美来进行伪装?艺术会不会就是为了伪装而巧言令色?

她恍惚觉得不是学文学的人,而是文学辜负了她们。

问题的答案在林奕含那里自然得不到回答。

她爱着文学,仰慕着艺术,却毁在了艺术手里。她不能去指责,一旦指责,就没有了活下去的理由,可是她又深知,李国华的文学艺术是错误的,是巧言令色的。

她就这样在怀疑里颠覆着,最终走向毁灭。


写完《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林奕含以自杀为代价,鲍毓明又重蹈覆辙

我们身为局外人,可以得出答案,艺术本身就是巧言令色,或者艺术只是包括巧言令色。但我们的答案,不能交付给林奕含。

鲁迅曾说过: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就像患上抑郁症的人,沉浮在幽海里,呼吸不得。看得见阳光,却站在接近阳光的阴影处,不去触及。不是不愿意,而是不能,因为他们没有伸手的力气。光是活着,就需要耗费巨大的气力。

就算如此,也没有人能够理解一样。事情不到自己身上,永远都是旁观者心态。

文字的罪行比实施强奸行为的罪行还要大,证明了文字的力量,但是另一面又否认了文字,拒绝用文字传播正确的性教育。

正在进行的扫黄行动,针对的是那些以盈利为目的的性行为与那些以性欲为欲望的文字。

而不是内涵的著作,不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的性文字,不是被性侵过的幸存者留下的书籍。

归根结底,性是人性的一部分,是真实的,不是难堪的。这些文化,带来的不该是偏见,羞耻,应该是觉醒,警钟。

严禁的性内容,不是所有描写性爱的文章,不是把“性”直接抹杀,让“强奸”、“性欲”完成成为禁词,本不该如此。

人类行为的错误是存在的,正是这些错误督促着人类往正确的道路上前行。


写完《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林奕含以自杀为代价,鲍毓明又重蹈覆辙


写在最后


有些话,现实无法用语言表达,便只能用故事来抒发。

人的记忆像鱼,记不住太多东西,那些过去风靡一时的事,七天过后就会被新的事情代替,没有多少旁观者愿意去等一个结果。

活在故事里的人痛苦而清醒。

罪恶的根源可以从教育解决。

孩子的教育是父母的重中之重,也是老师与社会的指责。当教育被轻视的时候,偏薄的认知会以最后惨痛的现实为代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