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能賺錢嗎?

邁咚咚


透過浮光掠影,迴歸商業本質。商業的本質就是商品價值的交換。和傳統的面對面交易(現在統稱線下交易)相對的某寶也好、某音也好、某手也好,是價值交換過程中的渠道變化(俗稱線上交易)。這類新渠道的特點是把營銷4P中的渠道、宣傳合二為一,並且突破了原有的時間和空間限制,形成了強大的聚集效應。我們在看到李佳琦、薇婭、羅永浩等人的火爆帶貨場景,也要看到即使高價請明星帶貨也折戟沉沙的現實。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差別?因為歸根到底影響消費的還有產品和價格這兩個重要因素。假如李佳琦等人賣的是偏離自身價值的產品,也不會有現在的熱度。

現在還有沒有機會在新零售浪潮裡脫穎而出呢?答案是可以的。但絕不是憑個人能力就行的。新零售相比傳統零售,對團隊綜合能力要求更高,在市場需求把握、主播定位、產品選擇和議價、包裝策劃、動態展示、影像技術方面,都要面面俱到。要麼組建這樣的團隊,要麼加入這樣的團隊。否則就會成為自嗨型的自拍狂人,在線等待一個不期而遇的爆紅機會。


名利中來來往往


新零售這個概念是隨著互聯網興起,隨而產生的,走在任何新事物前端的人都掙錢,墨守陳規跟不上時代就會被消費者拋棄。

有了互聯網普及後,淘寶迎運而生,由於市場混雜又上馬了天貓,京東也是為了跟阿里爭奪市場份額打了一張“無假貨的牌”,奪走了相當多的客戶,十來年京東和阿里你來我往,爭奪客戶,每個平臺都是真假參賣,用戶埋單。網購市場培育起來,阿里掙了相當一大筆,隨後京東又分走了相當可觀的市場份額,也掙了不少,剩下的就是維護用戶。

在兩大電商平臺穩定期間又殺出一個拼多多,他的營銷模式跟阿里,京東完全不一樣,通過批量團購走量,價格更低,通過這兩年的發展已經佔據了二三線城市,市場又被拼多多瓜分了一部分,現在用戶也是按億數。

新事物在不斷的湧現,像國美,蘇寧,大中之類的實體店,被衝擊的相當厲害,他們也在改變,呈現了自己的網店,但是用戶量不夠。

市場就這麼大,每出一個平臺就會瓜分一塊市場,大家都在絞盡腦汁開發新的銷售網絡。這不各大平臺又推出了———社交電商,所謂的社交電商,無非就是通過社交軟件跟朋友推薦產品,以前是自購,現在是強推。現在的社交電商大體有兩類,一種是自己有供應鏈,像拼多多,雲集,貝店。另一類是第三方供應鏈平臺好生省,花生日記,粉象之類。

社交電商很多,經過市場的篩選最終會存活一兩個,疫情期間阿里推出了淘小鋪,現在正通過導師開發市場,正是發展初期,淘小鋪和其它社交品牌有本質的區別,自有供應鏈,自有用戶群,現在發展的正是銷售通道,一旦銷售渠道建立完成,管道收益就是永久的,只要加入一個導師團隊,就能開發自己的團隊,團隊收益可是相當可觀。

不要說新零售掙錢嗎?誰接觸新事物早,誰就掙錢了,像滴滴,美團,前期導師開發市場的現在都是千萬資產,這些導師都擁有自己的團隊,永久性獲取平臺銷售提成。只有站在潮頭才能看準市場,才能吃到最好的每餐。


遊走京城的魚


跟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根據本人從事互聯網項目,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1、新零售肯定賺錢,正在慢慢改變整個傳統零售業,首先我們先了解下,什麼是新零售,新零售是在傳統零售行業中利用互聯網技術,衍生新的銷售方式,稱之為新零售,他的本質是用技術改造零售業,目標是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因此新零售產生的經濟效益,遠遠超過現有的零售業的利潤,也是傳統零售業的一個突破,但是新零售盈利能力增強必須要解決打通三關,即商品通、會員通、服務通,通過線上線上大通融合,才能讓新零售產生更多效率和效益。

2、數據顯示,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規模穩步增長,2019年達到41.2萬億元。網絡零售額佔比也不斷上升,2019年網絡新零售額達到10.6萬億元,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7%。這說明,新零售的正在成為零售業的主力軍,無論的從他的交易能力和盈利能力還有發展空間上都已經超越了傳統零售業,目前中國新一輪消費正經歷“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消費結構的變化體現了社會消費需求的改變,發展類需求正逐步成為消費的核心。

3、新零售這二年雨後春筍一般的出現,目前比較有典型的案例,就是阿里巴巴投資的盒馬鮮生,表面上看,盒馬鮮生是一家門店,但門店後面還“隱藏”著一個物流配送中心,支持線上銷售。其核心邏輯是“倉店一體”,既是一個門店,也是一個倉庫。盒馬鮮生模式看作阿里提出新零售的基礎實驗,它是一個不斷自我迭代的零售創新進化的超級物種。

總結下:新零售的出現,徹底顛覆了傳統

零售行業,在線上線下多種業態融合的浪潮中,除了傳統利潤來源之外,零售商開始尋求更多對商品和服務的增值,使得新零售又增加了效率同時也增加了效益,這就是新零售的能帶來的好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