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至上 不分國界

作為最早遭遇疫情衝擊並率先控制住疫情的國家,中國可以在很多層面總結出疫情防控經驗。但是最重要的一條經驗,就是把人民的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

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把人民的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提高重症救治率,降低病亡率。中國的疫情防控工作也一直秉持生命至上的原則。

為了最大程度地挽救生命,中國政府進行了強有力的干預,採取的措施可謂不計成本:為了支持疫情嚴重的湖北省,從各地調遣4.2萬餘名醫務人員火速馳援;為了解決醫療資源擠兌問題,實現新冠肺炎患者“應收盡收”與“應治盡治”,調集大量資源,支持武漢短時間內建成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與十幾個方艙醫院,提升定點醫院收治能力;為了救治更多危重症患者,調配和採購大量高成本的“人工肺”設備(ECMO)等急需醫療設備物資,陸續運往武漢等疫情嚴重地區;為了解決民眾就醫的後顧之憂,對於確診患者的醫療費用均按規定給予醫保報銷……

在救治患者的過程中,廣大醫務人員堅持一切工作從患者角度出發,不畏風險,盡心盡力,把患者當家人,湧現了許多溫暖人心的故事。

老年患者是救治難度最大的群體之一,但是湖北已有3600多名80歲以上新冠肺炎患者被治癒,武漢已治癒7名百歲以上患者,年齡最大的108歲,80歲以上高齡患者救治成功率近70%。極高的老年人救治成功率,是中國疫情防控堅持生命至上原則的最好體現。

任何國家,不分大小與種族,不論社會制度有何差異,都應該把生命權與健康權擺在至高無上的位置。因此,生命至上不僅是中國疫情防控的經驗,也應該是世界各國疫情防控的通用準則。

但是,我們卻看到,相比於爭分奪秒挽救生命,國外一些政客卻更熱衷於挖空心思進行自我標榜和邀功。根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數據,截至美國東部時間19日15時,美國累計死亡病例已達到40585例,這一數字怎麼看都不值得誇耀。面對公眾與媒體的質疑,一些美國政客卻公開宣稱“西歐國家的死亡率比美國高多了,西班牙死亡率是美國的4倍”。

言下之意,這屆美國政府的疫情防控沒有失誤,反而有很多功勞。不去認真反思自身工作失誤,反倒用死亡數字“比慘”,不知秉持這種心態的人,如何對得起死者。

就這些言論,一條國外網友的評論一針見血:“這不是死亡競賽,把美國的死亡數字同其他國家相比,是病態、反社會的行為。”

生命不是簡單的數字,每一個在疫情中逝去的生命都是家庭之殤,都是社會的銘心之痛。我們希望一些國外政客也能把社會公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放下偏見、摒棄私利、加強合作,為保障公眾的身體健康、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付出更多努力。(本文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作者:郭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