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时的保定城:人口21.6万,是河北省的第二大城市

纵谈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历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欢迎关注“青史观”,每天为您带来新鲜、有趣、干货满满的历史故事。


今天,我们为您聊的是关于民国时代的保定城的故事。


1938年时的保定城:人口21.6万,是河北省的第二大城市


保定城在晚期和民国时代的发展,和当年的京汉铁路修建以及军阀将领的投资兴建有着很大的关系。当年风云际会之际,曹锟、袁世凯等人在保定城都有实业,这些近代化的企业和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线路建设,让保定城成了河北省仅次于天津的人口第二多的城市。


1938年时的保定城:人口21.6万,是河北省的第二大城市

民国时代的保定河运码头


1906年时,京汉铁路修通,除了保定的线路外,袁世凯在保定期间还修通了长度3.93公里的南关支线。不要小看这短短的不到4公里铁路,这给保定城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南关支线到了刘守庙,这里连接保定城的水运码头,这就让周边清苑、高阳等县出产的棉花、棉布可以通过水运到达北京和天津这样的大城市。


到了后来,从水路到天津的棉花占比达到了七成,其余的三成则由铁路运达。


1938年时的保定城:人口21.6万,是河北省的第二大城市

段祺瑞


除此之外,保定的公路线路也得到了发展,在北洋政府的牵头下,两条省级公路和五条县级公路修通。这些公路是在清代的官道基础上建设,采取了军阀牵头、商人出资的形式。当然,军阀这么做不纯粹是出于好心,公路修好后,他们运兵或运输自家的工厂货物都不再是问题。


比如说,保定到天津和到安国的公路,这背后就有皖系军阀段祺瑞的支持。


1938年时的保定城:人口21.6万,是河北省的第二大城市

冯国璋


军阀们生财有道,号称“保定王”的曹锟就自己购置了两辆汽车,开设了运输公司,专营从保定到高阳的线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物交流的同时也赚到了钱。


因为交通线路的方便,保定也成了军阀将领们投资实业的地方。1913年,总部在天津的民富渔业有限公司在天津设立分公司,这公司背后就有河北籍军阀冯国璋以及吴景廉、沈云佩的身影。1916年,投资十万元的保阳火柴厂建成竣工,这背后的大老板是曹锟的兄弟曹锐。


1938年时的保定城:人口21.6万,是河北省的第二大城市

曹锟


1917年,出资额20万元的保定电灯厂建成,背后的老板冯家遇是冯国璋的儿子,公司大股东则是冯国璋、段祺瑞和王占元三位军阀。另外,王占元还在保定投资26万多建成了乾丰织布厂和乾义机器面粉工厂。


在这些近现代企业的刺激下,促进了保定城的近代化进程,一些工人也开始在保定城聚集。到了1938年时,保定城的人口从1910年时的八万激增到了21.6万,城区面积也超过了5平方公里,成了仅次于天津的河北省内第二大城市。

1938年时的保定城:人口21.6万,是河北省的第二大城市

王占元

好了,今天我们的故事就说完了,欢迎关注我们下次发布的文章。您也可以留言来说您想听的故事,想了解的历史,我们尽量满足您的要求,讲给您听。


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本号内文章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抄袭,违者必究!请您文明评论,杜绝谩骂、攻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