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人壽鼓勵B類幹部自行創業,下一個將會是誰?

華夏人壽鼓勵B類幹部自行創業,下一個將會是誰?

愛問保險 【保險觀察】


2020年4月20日,華夏保險下發的一份《關於鼓勵管理幹部停薪留職自行創業的通知》迅速引發全網熱議。


該通知稱:受疫情影響,因2020年經營利潤壓力增大,為優化幹部結構,提升資源利用效率,鼓勵B類以上管理幹部(特別是45歲)以上的,可選擇停薪留職進行創業,期限不超過三年。


在疫情壓力之下,前期復工的影響,再加上後期人員的變動,業務展開困難重重,使得不少像華夏保險一樣的公司,出現經營壓力過大的緊張局面。


1


- A I A S K I -


在華夏此次下發的通知中,對於鼓勵幹部停薪留職創業的政策後續,公司做出瞭如下規定:


在停薪留職後,根據職務年限,公司支持3到6個月標準工資,作為自行創業基金和期間生活保障。停薪留職期間,社保由公司代繳,不再享受公司其他福利項目。


基礎標準為3個月標準工資,任B類及以上職務每滿兩年增加1個月工資,最多不超過6個月,原則上逐月發放,特殊情況經特批可一次性發放。


儘管網上對此通知眾說紛紜,但華夏人壽也有自己的考慮,華夏人壽對此通知作出了自己的回應,其觀點有三:


1

尊重部分同仁自主創業的決定。


疫情期間,大家都有很多思考,有人認為當前是最恐慌其實也是最有機會的時刻,提出公司給予停薪留職政策出去創業,經研究,公司給予政策通道,並給予一定經濟支持。


2

直面市場競爭和人才挖角。


由於公司這些年經營發展的經驗價值,大量幹部面臨高薪高職挖角,“朝秦暮楚”現象客觀存在,最終損失的還是公司。不如站在員工角度上支持他們成長進步,如果事業不順可以“倦鳥歸巢”,“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


3

支持各單位自主經營、化解壓力、提升效率。


近年來公司施行市場化改革,化小經營單元,成本自擔、自主經營。總部各部門、分公司內部各單位的薪酬總量都是固變分離計算提取。在此形勢下,各單位也希望有適合的政策來疏導部分成本壓力,提質增效。

無獨有偶,事實上,這並不是華夏第一次在人員變動上下功夫,來謀求公司更好的轉型發展。就在去年2019年的年初,華夏也曾發過一份類似的人員變動通知,彼時的那份通知為《關於減編減員控制薪酬的通知》。

在2019年的這份人員變動通知中,作出瞭如下規定:


公司編制核減21個。核減後,以部門為單位,在2月底之前減員5%,基數為部門現有人數。核算減員人數不足1人的部門,至少應減員1人,如不減員,則公司直接核減部門薪資成本總量的5%。


確實無法完成減員任務的部門,每少減員1人,部門薪資成本總量核減5%。總公司上半年內,將撤銷部分工作寬度和深度不足的職能部門和功能處,下半年將擇機另行減員5%;分公司2019年度後線人力成本總量在下達標準內核減5%。

對於此舉,當時華夏人壽“掌舵者”趙子良也有自己的想法:日前任正非表示要“放棄平庸員工”。華夏人壽實行末位淘汰、減員增效已有多年,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踐行“客戶利益至上”的核心價值觀,才能不斷改變、揚棄向前!

對於“末位淘汰,減員增效”的行為,在華夏員工看來,則意味著“不裁員就會被集體降薪;而如果減員了,則代表著剩下的員工被加薪了。”


除了2019年與此次的兩起人事變動決策外,早在2016年的華夏,還曾推行新“基本法”,即《華夏保險眾創傳家管理辦法》,包括“四大權益”和創業獎金終身制等核心內容,讓其旗下10餘萬代理人成為自主創業者。


從“基本法”,到《關於減編減員控制薪酬的通知》,再到如今的《關於鼓勵管理幹部停薪留職自行創業的通知》,人事變動,似乎成為了華夏保險轉型發展的一種重要“舉措”!


2


- A I A S K I -


據相關信息報道,此次華夏保險B類幹部主要是處室負責人,還包括地市級經理。針對華夏保險的此次“並不意外”的意外之舉,無論是華夏內部人員,還是外界,都存在許多不同的聲音。


面對此舉,不少人感同身受,認為45歲的年齡危機之中創業很艱難,加上疫情的影響,此番創業更會難上加難;甚至戲虐“擺地攤都不會有人”!而更多的人則是覺得華夏保險的此舉,寒了公司員工的心,寒了業界人的心,甚至會對正在擇業保險學專業的學生以及高考擬選保險專業的學生產生不小的負面影響。


針對此通知,也有華夏保險的內部人員表示:“公司改革可以通過市場化考核機制確定幹部的去與留,這種方式還是容易人心不定。”


此次的人事變動,頗有一種“人到中年”的無力感。疫情影響之下,各保險公司的業務展開難免會受到較大的影響,同時在經濟形式愈發緊張的趨勢之下,保險公司的經營更如同在刀尖上行走,資金鍊一旦出現問題,公司就會遭遇大的營業危機。


同時對於當前疫情之下的壽險市場,國際評級機構惠譽表示,壽險行業面臨的不確定性大幅上升。全球股票市場走低及利率下行將在短期內令壽險公司的盈利、準備金和資本金承壓。


長期而言,宏觀經濟環境的持續動盪可能會引發信用市場的進一步惡化,從而導致債券和貸款違約頻發,並加劇壽險公司的法定資本水平壓力。壽險企業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而人到中年的保險職場人,內有公司經營業務困境的工作考驗,外有大形勢之下壽險市場發力困難的行業考驗,如今的他們,進難,退更難!裹挾在當中,處處碰壁。


3


- A I A S K I -


華夏人壽日前披露的2019年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2019年,華夏人壽累計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827.95億元,同比增長15.49%;但淨利潤卻不容樂觀,2019年實現淨利潤7.16億元,同比大降77.16%。


償付能力充足率方面,華夏人壽2019年的償付能力充足率遠低於行業平均水平。2019年其一二三四季度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108.30%、113.19%、114.77%、116.76%;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128.68%、130.16%、131.14%、133.37%。


而銀保監會此前披露的2019年三季度末178家保險公司中,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35.2%,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46.5%;同時2020年的數據報告情況也不容樂觀。


華夏人壽鼓勵B類幹部自行創業,下一個將會是誰?


這些數據,也成為了此次華夏保險人事變動的主要依據,當前業務經營利潤壓力的倍增,淨利潤直降八成,華夏保險當前的整體形勢的確不容樂觀。


華夏保險出現這一業務經營狀況,除了受今年的疫情影響外,最重要的是源於保險業自身的經營問題所導致。


2020年不止華夏,還有多家保險公司出現了嚴重的“掉隊”現象,都與其自身經營問題有關。


華夏人壽鼓勵B類幹部自行創業,下一個將會是誰?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傳統的保險營銷模式變革已經啟幕,保險營銷新生態即將到來。


在公司利潤每況愈下的形式下,突破自身的經營方式,才是最根本的解決方式。與其被動調整,不如利用現有人力資源主動改變。或許人員的調整是必不可少的,但最終,保險業與保險公司的發展,迴歸到業務本身,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


如今華夏保險做出了自己的戰略改變,在這些負增長的公司中,下一個該做出改變的,你認為會是誰?又將會如何改變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